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断奶后要不要去产后康复中心排残奶,是交智商税吗,以及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排残奶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产后三大修复:腹直肌修复、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
腹直肌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有前屈脊柱,降胸廓,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同时对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
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多余的赘肉就会在腹部堆积突起。
自测:
仰卧位,双手放在胸前,头和肩轻轻抬离床面,如做仰卧起坐一样,用尺子(或手指)测量腹部肌肉间隙,在脐上和脐下下4.5cm处进行评估,≥2cm就说明存在腹直肌分离。
据统计:
·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90.8%)
·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人有腹直肌分离,1年以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腹直肌分离。
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骨盆的作用:
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结构(如图)。在孕期骨盆支撑着胎儿的重量,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同时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
骨盆内包裹着众多盆腔器官
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好像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骨盆修复、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
骨盆修复到底修复的是什么?
·骨头:是不会变大变小的,即使经历了生产也不会因此而变大,更不会因为你做了“骨盆修复”而缩小。
·关节:组成骨盆的关节是能够微微活动的,被称之为“微动关节”,一旦这些关节发生错位、分离时,会让你疼痛难忍、坐卧难安,难道你会认为关节的微微变化就能导致的骨盆变大?并不会。
·韧带和肌肉:在孕期,盆底肌就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激素、体重、体围和腹腔体积等的变化使得盆底肌处于持续的受压状态,会逐渐松弛,加上子宫逐渐增大使得盆底肌被拉长无力,而分娩的过程又会进一步对盆底造成损伤,也就是说,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产后都需要盆底肌修复。
·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而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
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辅助盆底恢复。
所以说: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
结论就是: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
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
了解一下产后腹直肌修复的治疗方法:
1、自主锻炼
2、电刺激治疗,通过持续的被动收缩,提高腹部肌肉兴奋度,唤醒因分娩而受损的腹部肌肉,达到改善腹直肌分离的目的。
·产后42天开始,3次/周,30min/次,频率50Hz,10次/疗程。
·患者仰卧位,将2对电极片分别贴于腹中线两侧2cm,脐上2cm和脐下2cm各一片。
前面说到腹直肌有维持腹腔压力的重要作用。无论哪种方式修复方式,都需要刺激腹直肌不断进行收缩与放松。腹腔是封闭的环境,腹直肌收缩腹腔空间变小,腹压随之增大。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对于产后妈妈来说,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就会加重盆底的病负担。
同时增大的腹压,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发生。
所以说:产后同时有盆底问题和腹直肌分离问题,不应盲目进行腹直肌修复。单纯存在盆底问题,也不应该过早进行腹部塑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运动。
那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腹直肌修复和腹部塑型呢?
最好是等到盆底肌力达到3级以上,此时才更加安全。
总结:
1、产后可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的修复,两者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2、腹直肌修复、腹部塑型要谨慎,盆底肌力大于等于3级后在做不迟。
3、修复顺序: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
三者的关系,你明白了吗?
有哪些效果好又省钱的恢复方式呢?
1、盆底肌修复
前提:如果盆底肌达到3级(盆底肌力分为0-5级,4-5为正常)可以自己有效收紧盆底肌,且膨出下垂小于3度,就可以通过坚持做凯格尔锻炼促进恢复。
之前已经写过具体方法了,还是给大家放一个文章链接吧:
如初康复:盆底肌运动(凯格尔运动)应该怎样做
注:一定要坚持,一天3次,一次10分钟,一天累计锻炼30分钟左右,一周锻炼5-6天。坚持2-3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2、腹直肌修复。
前提腹直肌分离小于3cm,可以按照上文的自主锻炼方法促进其恢复。
注:腹直肌分离不要做卷腹类运动,比如仰卧起坐,只会越做越严重。
如爱知暖,如月新生,更多产后问题,请关注我们【暖月阁】,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满月发汗和骨盆修复有必要做吗不做有什么不可逆的危害
1322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家有七LI葡萄
2019年11月14日
关注满月发汗是坊间流传的一种,麻麻们在满月后通过一些汗蒸仪器配合中药发汗汤,达到驱寒排毒,达到祛除月子病的效果。满月发汗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按摩疏通经络-中药熏蒸-等汗散尽,就可以了。
满月发汗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非人人适合做满月发汗的,有些人做了护觉得非常舒服,但是有些人做完却感觉很累,那就适得其反。
首先,你要确定在生产后是否被风寒侵入,有的话才需要汗蒸。
其次,如果产妇身体太虚,月子期间就经常大汗淋漓,关节酸痛,那就不适宜发汗了。
再者,恶露还没排干净也是不建议做发汗的,至少要等恶露干净之后,身子没有俺么虚弱才可以发汗。
此外,侧切伤口没有恢复好也不要去发汗,容易引起切口感染。
我本人是在新加坡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新加坡属于热带国家,气候温热潮湿,产后一定要吃姜,这点是跟国内不一样的。
再者,因为怀孕时期,大部分的孕妈多多少少都会经历水肿,妊娠后,从6周开始血容量就逐渐增加,34周达到高峰,并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才恢复到孕前水平。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左右,所以血容量增加后,组织间液也会增加。
由于血液增加时,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血浆白蛋白的相对浓度也比非孕期时要低。而血浆白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浆渗透压要比非孕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妊娠后子宫增大,使骨盆内压力增高,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流受到影响。这也是下肢浮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浮肿如果休息或睡眠后见轻,是属于生理性的,不必担心。
满月发汗可以帮助缓解水肿,但是如上所述,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满月发汗,所以在新加坡,大部分的孕妈都选择的是马来婆的产后按摩。
产后按摩可以:
舒缓僵硬的部位、放松紧绷的肌肉。
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排毒效果
促进乳汁产生
加速剖腹产伤口复原
提高免疫力改善妈咪的产后抑郁/产后忧郁症
我作为两个娃娃的妈妈,对我来说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减体重排水分,我生我老二的时候是29岁,不算高龄,身体健康,作息规律,大部分时间心情愉快,工作轻松,唯一困扰的就是体重将近200斤,整个身体大腿都是紧绷的,产后很虚弱,喝很多水,结果出院当天,体重仍然是200斤整。回家之后开始找马来婆按摩,每天都有掉体重,一共按摩了7天,体重恢复到了产前。每天掉秤的速度惊呆我了。
这就是产后按摩的好处,对比满月发汗这种项目,如果可以结合一下效果是最好的。
另外一个是骨盆修复。
因为我在国外,这里的就医理念就是顺其自然,就比如从怀孕开始,没有检查黄体酮,没有hcg检查,当初怀老大的时候不懂,跑去门诊傻乎乎的赵医生验血,结果试纸就把我打发了。
自然,产后也是没有什么检查,没有b超,没有测量前后有没有脱垂,医生就是简单看了一下,缝针的地方有没有恢复好,有没有感染的迹象,然后会做一个宫颈切片而已。
我第一个孩子,是专门跑回国做的骨盆修复,去了两个不同的美容店,大致就是先按摩,然后手动或者用机器帮助挤压骨盆两侧。
做这个的同时,我有去做产后医院的一些点击治疗帮助修复盆底肌,后来我向医院的医生咨询骨盆的修复,被医生骂了狗血淋头,医学上根本就没有骨盆修复这样的手段。
需要做的是盆底肌,腹直肌的修复,因为你可能面临的是产后漏尿,膀胱壁脱垂,腹直肌分理,生活上多有不便。
总结下来,产后发汗可以根据身体状况结合产后按摩效果更加,骨盆修复就没有必要了,很多美容院会偷换概念,还是去正规医院做一个盆底肌的检查吧。
为什么生完宝宝后,胸像瘪了一样,以前穿C,如今穿B都不满
导读:为啥生完宝宝胸围“缩水”,以前C现在B都不足,这两大原因要早搞清,这几个预防对策要撑握!
前段时间就有个宝妈前来哭诉,她是全母乳喂养的,刚开始挺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因为全母乳喂养,宝宝从来不愁吃,喂得宝宝白白胖胖不说,还省了一大笔奶粉费。然而看到自己的胸部就好像一件缩水的衣服变得越来越小,心里很是着急,特别是生后6个月之后情况更糟糕了。
其实,产后胸围减小的问题,大部分宝妈都会遇到,那么为啥会这样子呢?
一、乳腺功能下降怀孕2个月左右,由于雌激素的影响,乳腺会越发发达,为后期储备宝宝的最佳“口粮”。因此,咪咪会更加坚挺丰满,极具弹性。但是,宝宝出生后,乳腺脂肪开始减少,咪咪开始变得容易下垂,随着宝宝吸吮的次数越来越多更是萎缩得厉害!产后半年左右,乳腺逐渐“收山”退出历史舞台,导致乳腺功能大幅下降,所以缩水更明显。
二、雌激素减少众所周知,怀孕期间雌激素会大量分泌,雌激素具有促使乳腺发达的功能,因而促使咪咪逐渐增大。然而生完宝宝后大多数人雌激素会逐渐减少,名为催乳素激素反而增多,使得母乳持续增分泌得以维持宝宝的“口粮”,因所生完宝宝后胸围严重“缩水”,C杯缩小至B杯不足为奇了。
产后胸围尺寸减少是哺乳期的一种自然现象,每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能成为母亲而骄傲,不必太过在意,如果孩子他爸是真的爱你的,是不会计较这些小变化的!然而,女人终究希望永远美丽。要想生完宝宝还能保持丰满坚挺,那就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并坚持下去。
喂宝宝时姿势要正确在喂宝宝的时候,宝妈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很容易弯腰驼背,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姿势,肋骨将会下降,骨头将在扭曲的位置固定下来,看起来不仅没有精神气,还容易导致胸部下垂。因此,要想保持坚挺,即使喂宝宝的时候也不能放松,挺直腰杆子!
适当的按摩哺乳时容易导致颈部僵硬,因而导致胸腔血液循环不良及淋巴流动差,咪咪就很难获得充足的血液与营养。因此要给胸部坐适当的按摩以便激活淋巴液,把多余体内多余的水分与废物的排出,让营养更容易到达胸腔。
注意饮食担心产后胸围缩水的宝妈,不妨积极摄取蛋白质与硼等营养素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改善咪咪下垂变小的问题。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很多,如鱼类、肉类与奶制品,而硼这种营养素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香菜、香椿、白菜、鳄梨、苹果、葡萄干、杏仁含量都非常可观的。
补充睡眠促使母乳分泌的生长激素一般要晚间进行,低月龄宝宝因为要吃夜奶,所以宝妈经常睡眠不足,宝妈白天要见缝插针地补充睡眠,宝宝睡觉的时候你也跟着睡,平常让宝爸帮助干一下家务,换下尿片,减轻一下负担。
美妈很帅,一个有料有范儿的育儿原创作者,青云奖获得者,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孕产与育儿知识分享,关注我获得更多孕产育儿知识。欢迎评论转发!
断奶后要不要去产后康复中心排残奶,是交智商税吗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科学合理地断奶,是不需要专门去产后康复中心排排残奶的。
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建议就近去大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里有妇科大夫,会给到你专业的指导意见。
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人也支持,想去产后康复中心,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其根本问题是解决科学断奶的问题,我是通过以下这两个方法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成功回奶的,分享给你,希望可以借鉴。
1.借助中药回奶。
就我本人而言,当时是喝了三副炒麦芽的中药,我是无意中看到,炒麦芽有很好的回奶功效,就去中药店购买了几副,效果很不错,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而且近几年的体检中,并未发现有结节或因残奶遗留下的问题。
2.少吃带汤水的食物。
回奶期间,最好少喝带汤水的东西,比如小米稀饭,骨头汤等等,当然,还是需要补充正常的水份,以免身体缺水。
多吃干的东西,比如馒头,大米等,能很好地帮助回奶。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在憋涨疼痛的感觉,这个时候不建议通过让孩子吸吮来减轻痛苦,因为吸吮只会刺激乳房继续分泌乳汁。我是咬牙硬熬过来的,记得过了第四天就好很多。
当然,上述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出现了一些科学的回奶方法,比如借助科学专业的按摩手法来回奶,整个过程没有那么痛苦,也不会出现残奶的问题。
宝妈也不用过于担心残奶的问题,我们的身体会自主调节好整个系统,成功回奶的。
也可以在回奶完成后去医院做一个相关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如果在回奶的过程中出现发烧感冒等情况,需要宝妈及时去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不要过多依赖产后康复中心。
最后,祝愿宝妈和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