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讥讽刘墉写的诗

佚名 不建议 2023-08-21 14:54:55 -
乾隆赐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后回家洗了个澡,便化解了这场危机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乾隆讥讽刘墉写的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乾隆讥讽刘墉写的诗的知识,包括乾隆为什么不建议封赏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正确评价乾隆皇帝
  2.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乾隆为什么还要退位当太上皇
  3. 乾隆讥讽刘墉写的诗
  4.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

如何正确评价乾隆皇帝

乾隆帝是一个冷酷无情但是又异常精明的政治动物。

乾隆帝不是人,这不是在骂他。

之所以说乾隆帝不是人,是因为他是一个纯政治动物,很难说他还有没有人性。

因为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毫无心理负担的骂死自己儿子之后,时隔好几年好讥讽自己这个被骂死的儿子。

乾隆帝原配皇后富察氏病死后,乾隆帝一度比较失态,只是因为他的庶长子守灵的时候哭的不是那么悲切,结果乾隆帝就把自己庶长子大骂一顿,骂的又损又毒,甚至说出断绝父子关系的话。

结果乾隆帝庶长子被骂的郁郁寡欢,没几年就病死了;在庶长子死的时候,乾隆帝看着似乎有点悲伤,但是没多久,他在谈到庶长子的时候还说这个儿子本来就挺没用的,没想到心理承受力还挺差,可见自己当年对他的判断还很准。

不过,正因为自己庶长子被骂死了,所以乾隆帝一度对自己皇长孙挺好的,朝鲜使臣甚至回朝鲜报告说,乾隆帝准备传位给皇长孙。

但是就因为皇长孙违反了他制定的“阿哥不能结交大臣”的命令,接受了一个五品小官的礼物,结果乾隆帝直接罢黜了皇长孙的王爵,没几年,皇长孙也郁郁寡欢而亡。

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帝又异常精明。

乾隆帝有一次看工部的工程汇报,发现工部多报销了他几百两银子,乾隆就立刻让工部给解释,为什么多报销?

工部表示,每次多报销之后,多余的钱都会用在下次工程里。

乾隆帝不相信工部的说法,但是他又不想乱发脾气,于是让人把工部最近十年的“工程报销单”(类似的东西,我忘记学名是什么了)拿来,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余,还亲自给工部做了一次审计。

乾隆帝审计的结果自然是发现工部从来没有把多报销的钱放到下一次工程里,结果自然是从工部尚书开始都被乾隆帝重重处罚。

最后,乾隆对于立功将士的封赏也是异常丰厚的,比如海兰察只是一个黑龙江普通平民,没有任何官场背景和支援,单纯凭借军功,做到了世袭一等公超勇公。

乾隆帝在该花钱的时候,在该赏赐的时候,也是绝不吝啬的。

这就是乾隆帝,一个不是开国帝王,但是却具有开国帝王才具有的冷血无情、精明和残酷的特质。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乾隆为什么还要退位当太上皇

因为乾隆退位,最早原因是沽名钓誉欺哄世人,最后自己玩大了不得已而为之,从一开始就心不甘情不愿。

乾隆即位之初,按照雍正定下的秘密建储制,以其嫡次子永琏为秘密储君,藏于“正大光明”匾后,永琏夭折后,又以其嫡七子永琮为储。等到永琮和其母孝贤皇后相继死去,乾隆一度看好的皇五子永琪,也早死了。

不久后,继任皇后那拉氏因为和乾隆口角争执,愤而剪发,被废黜,其子皇十二子永璂也失去了嫡皇子身份和皇位继承资格。

此时,乾隆年事已高,一个五六十岁的皇帝,朝中既无皇后,又无太子,也没有哪个皇子被明显青睐,有被立储的迹象,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动。

许多臣民嘴上不敢言,心中腹诽乾隆是贪恋权势富贵,才不肯再立皇后和太子,来分自己的权柄。民间屡有不怕死的狂生上书,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机得一朝富贵,乾隆虽然铁腕镇压,然而富贵之心驱人,累禁不止。

就这么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已经68岁了,他去清朝龙兴之地盛京(沈阳)祭祖时,又一个秀才金从善上书,请立皇后和太子,并说清朝若不立太子,便是根本没把自己看成正统王朝。「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乾隆当然杀了金从善,却也知道自己年近七十,时日无多,逼自己尽快确立帝国继承人的各方政治投机实力只会继续连绵不断,杀一秀才易,定人心难,所以他不得不传旨诏告天下,用他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为理由,说自己绝不敢超越祖父,再过十七年,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传位给他早已秘密确立的储君。

乾隆:「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按乾隆的如意算盘,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过是活到自己这个年岁就死了。而自己是二十五岁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八十五岁,当然完全够本。要知道从秦始皇起历朝历代所有皇帝,活过八十岁的不超过五个人,梁武帝萧衍、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还没有一个人能活到八十五岁呢。

人无信则不立,君更无戏言。乾隆这道旨意,等于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给当时天下几亿臣民的公开承诺,如果不遵守,自然会民心尽失,即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未必支持。

因此,等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履行承诺,下令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令其改名颙琰,即嘉庆皇帝。

然而,一生集权专制的乾隆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几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便是生杀予夺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那日子还过得好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老人家。

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如何能忍?

所以,乾隆一开始甚至连皇帝玉玺都不舍得交给嘉庆,还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后军国大事和人事大权一概自己处置,坚持上朝,并通过宠臣和珅操控朝政,让嘉庆形同傀儡。

乾隆宠臣,军机大臣:和珅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活到快九十岁的乾隆,戴着“中国寿命最长皇帝”“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六十三年)皇帝”两顶桂冠,心满意足咽了气,

嘉庆也将和珅这个“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顾老父尸骨未寒,就宣布几十条大罪将其处死。

——很大程度上,和珅就是被乾隆的沽名钓誉之心给坑死的。

假如没有乾隆四十三年,将“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这个承诺,广而告之全国,那么乾隆想当多久皇帝就当多久皇帝,本是天经地义。嘉庆作为一个庶出的第十五子,本没有任何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权,如果立他为太子,只会对君父感激涕零,又怎会和历史上一样,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权,潜藏深深不满?

乾隆也无需通过和珅这个代理人来压制嘉庆,操控百官,保存对朝政的掌控,那么他死后,贪污索贿金额只是当时官场普遍惯例,主要靠做各种大小生意聚敛财富的一代财政能臣和珅,也未必会被加以种种大罪处死,成为古代巨贪的代表。

此外,如果乾隆自己是皇帝,嘉庆只是太子,那他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在身体不适时将部分朝政推给嘉庆去处理,因为权柄将来随时可以收回;又哪用和真实历史那样,为了父子争权,九旬老人仍然要不顾身体抓紧朝政,事无巨细,一刻不敢放松,相当程度上缩短了自己可能的寿数?

而且还因为精力不济,智力衰退,对川湖白莲教起兵不能及时处断,酿成了持续数年、兵祸波及数省,令清朝从此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乾隆讥讽刘墉写的诗

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垂肩。

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

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

死后装殓省棺椁,笼屉之内即长眠。

原文背景如下:

刘墉是否真的就是一个“罗锅”,史书没有记载。但根据当时官场上的规矩,能够在朝中当官的大臣,不但要文才出众,还必须仪表端庄,是不允许有残疾的。否则便会惊了“圣驾”,并有损朝廷形象。刘墉一生为人正直,忠心报效国家,深得皇上喜爱,皇帝经常拿他开玩笑,或者倒是真的。到了嘉庆登基,刘墉已有八十多岁,人老背驼,嘉庆称他“刘驼子”,应该是名符其实。

不管是否真的“罗锅”,既然皇帝说了,刘墉当然不敢违抗,否则便要犯下“忤逆”之罪。而且按照当时的规矩,得到了皇帝赐给的封号以后,吏部每年还要发给两万两银子。如此好事,何乐而不受呢?

据说刘墉听到皇帝给予的封号和诗以后,立即提笔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

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

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

臣虽不才知恩遇,承蒙万岁赐封赏。

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银两万两。

既然皇帝封了,刘墉也认了,不是罗锅也是“罗锅”了,这就成了历史。从此“罗锅”这一雅号连同这两首诗,便广泛流传于世。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

乾隆的别有用心,连死人都利用。袁崇焕跟乾隆是有世仇的,致使乾隆的爷爷的爷爷重伤身亡。同时,也是当时清朝名副其实的敌人。乾隆并非是心血来潮出于善良和同情而是出于利用的目的。如果袁崇焕活过来,肯定已经非常无语,死也不想再被清军利用。

要想搞清乾隆动机需要挖掘三个问题,翻案前夕乾隆正在经历什么?是什么诱发了乾隆抬出袁崇焕?抬出袁想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定位时间,清史记载是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乾隆给军机大臣下了一道命令:“谕军机大臣等: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当时在发生什么?一是一次巨大官场腐败案,一是各种文字狱。

四十五年,第五次南巡,大贪官王亶望没收的财产就折合白银300万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都参与了“捐监冒赈”案,可以说是塌方式腐败。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让乾隆触目惊心。

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七年由乾隆发起了连续5/6次大型的文字狱案,比如:四十四年的戴世道案,一句“长明宁易得”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咒骂本朝强迫剃发,被斩立决,亲人也都被牵连被杀。四十六年程明湮案、四十七年卓长龄案等密集发生,且罪名多是怀疑民心偏向明朝。

对于乾隆来说,整个官场的贪污腐败已经存在极大的统治危机,因为各种腐败和压迫很多地方已经频繁爆发小规模的农名起义,白莲教、天地会等,特别是四十七年接连几个文字狱案牵连众多,让乾隆开始怀疑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性。

因此,一场整风运动呼之欲出。

这时乾隆就一直想找机会做做整风运动,一是整治官场,一是整治民风。政治思想运动要有个由头和主线,而忠诚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百姓忠诚则无动乱,官员忠诚则少腐败。

忠诚的典范是谁?为何先选袁崇焕?

刚才也说了,文字狱中好多百姓还是对明朝有感情有眷顾,选择满族的忠臣必然没有群众基础,选择投降明朝来的大臣因时间还不长不能服众。刚好那晚他看到明史中有个有争议的人物袁崇焕对明朝非常忠诚,为官廉洁。只要树立袁的忠君爱国形象就是对崇祯皇帝形象的矮化,可以很好的打击百姓对前朝的憧憬。

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官员,都学学袁同学一定要忠君爱国爱民廉洁,能少贪点就稍微收敛些,特别要学袁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就能一举双得,民族英雄就这样又被清朝拉出来再次利用了一次。同时袁只是整风运动的一个由头,乾隆为扩大影响一次还给下面四种人翻案。

乾隆还提出要给四种人翻:守城战死与被俘处死者;不甘国亡而在家自杀者;抛妻弃子为复明而四处流亡者;至死不入新朝做官者。“凡明朝尽节诸臣,即同为国抒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乾隆说我属马,刘墉说咱俩同岁我属驴,刘墉说了什么让乾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