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会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

励志句子 专家建议 2023-07-22 09:12:55 -
暮年的李白写了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诗,这次 诗仙 没有夸张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李白为什么会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李白为什么会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的知识,包括民国专家建议迁都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民国两次南风北渐是什么
  2. 李白为什么会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
  3. 如何评价民国黄金十年
  4. 民国21年总统是什么

民国两次南风北渐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形成了南方画家主导北京画坛的局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京政府时期,余绍宋组织宣南画社,陈师曾,姚华被尊为“领袖”,金城被奉为“广大教主”,是促成北京画坛形成的关键人物;第二阶段是北伐成功,民国政府迁都南京,北京改名北平,此时余绍宋离开北平,其他几人先后去世,但北平画坛已经确立,本地和北方籍画家迅速成长,呈现出了南北交融的局面,“南张北溥”、“齐、黄”等画家出现,形成了画坛的中坚力量,这就是民国初年的两次南风北渐。

李白为什么会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

李白建议唐肃宗迁都南京,从后人看来,这根本是个馊点子,简直是无稽之谈,结果可想而知,李白因此下了大狱,差一点丢了性命。李白为什么会主张迁都南京呢,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有政治的解释,也有文学的解释。当然,归根结底就是源于李白与金陵的情有独钟及李白的金陵情节。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等称呼,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唐朝“三绝”。李白其人生性豪爽,爱好旅游喝酒作诗,现在我们大多人一说起李白,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大家耳熟能详。其实李白一生一直有一个放不下的理想,那就是李白的从政抱负。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东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还有五代十国的南唐,明朝洪武建文年间,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曾以南京为都城。南京也是被作为都城次数最多的城市。在唐朝,南京其实叫金陵,作为一座荒废的前朝都城,只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城,远没有现代的繁华。但南京独特的山水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旧事,仍旧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以李白、杜甫、杜牧为首,几乎所有有名的唐代诗人都来过南京。众多文人骚客之中,李白对南京感情尤甚。

唐开元十三年(725),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十七年间曾多次到过金陵。秀丽的江南景色,优美的南京民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曾寓居各地,在金陵停留的时间最长,其所作诗歌关于南京的近200首,题目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

李白的足迹遍布钟山、凤凰台、冶城、白鹭洲、长干里等名胜古迹。每一次都必定携酒出行,金陵城中到处都有李白喜欢的酒店。在《金陵酒肆留别》中,李白生动地描绘出唐代南京酒店的面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到南京后,因为天下闻名,来邀请李白赴宴的人络绎不绝,李白也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饮酒能力,往往一连喝上两天一夜,都顾不上休息。李白为了喝到金陵春,甚至连信仰都可以抛弃了。有诗为证:“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因为酒,李白与南京结缘,南京也成了李白一生挚爱的地方。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一路打到了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一伙人往西蜀方向逃窜,在逃跑途中,其中太子李享负责长安、洛阳等地方,永王李璘负责江陵一带。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此时就在金陵一带,渴望建功立业的他,加入了永王幕下,最终成了叛逆的一员。在叛乱平定后李白被下了大狱。幸好不久被御史中丞宋若思、崔涣救了出来,李白就在宋若思门下成了幕僚。他这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就是以宋若思名义写的。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臣又闻汤及盘庚,五迁其邑,典谟训诰,不以为非;卫文徙居楚丘,风人流咏。伏惟陛下因万人之荡析,乘六合之譸张,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苟利于物,断在宸衷。”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李白大大夸赞了南京“地称天险”,“六代皇居,无福斯在”,并建议把国都建立于此。

喜欢一个城市甚至认为可以立都,足见李白对南京的感情之深。只不过当时的南京,在经历了六朝繁华后,早已是被隋军一把大火烧掉的“废都”,由于其在南北分裂时的特殊地位,在两三百年时间一直遭到建帮长安的隋、唐两朝的“特殊照顾”。焚烧、毁城、降低行政级别……一代帝都变成了“六代豪华春去也”的小城。

如何评价民国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巧了,和1928年济南惨案到1936年西安事变时间重叠,为不抵抗日军的阶段的“黄金十年”啊!

对岸公开了蒋介石下达不准抗战的电报原件资料,证明了蒋介石是创造不抵抗主义的罪魁祸首。

1、最早的不抵抗,济南惨案不抵抗:

1928年5月12日,蒋介石急电杨胜治不准抵抗:泰安第十军杨军长勋鉴。胜密。请兄亲往崮山、中宫镇等处切实约束官兵不许开枪。如遇日本军队,不必抵抗,沉着忍耐,切勿冲突为要。蒋中正。文亥。(图1)

2、918事变前在日本策动下石友三叛乱,并联合粤系利用第二次宁粤准备打蒋倒张。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到大连的阎锡山在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坐着日本飞机返回太原,重掌晋绥军,把东北军赶出娘子关。粤系的“非常会议”致电阎锡山等人,恳请继续指挥北方反蒋倒张。

8月24日张学良向蒋介石提醒日本随时可能侵略:近来对日外交性情紧迫,彼国朝野上下公然密谋侵占我东北,势甚积极,不可终日。弟曾尽力设法以谋疏解,终鲜效果,转呈总座,至深佩感。近数日来,情况益紧,……日人方面属有意动作,现已揭开面目,必将另造事端以为借口。似此情形,恐非退避所能了事。弟为此事,日夜焦虑,当此危急之时,我方应用何法以为应付,尚祈详赐指示并请密陈总座决定方策。指示遵行,不胜企祷。(图2)

8月25日?,深感此事异常棘手的蒋介石向张学良指示“北方局势务须求:?一根本安定办法?,勿使其受两广出兵之牵动。除使阎、冯离境出洋外?,并将商震、杨爱源、孙楚三人从速委其名义为要。面对日人可能发起的任何挑衅行为都不可过激,切记避免冲突,以待时机。”

从关外调兵,使得东北军的18万主力驻扎在河北,而在东北的军队不足,使得日军安心地对东北发动侵略。

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解释出?蒋介石完全和张学良在同一条战线上,?蒋介石希望张学良不要两线作战,只安内不攘外,避免刺激日本。

3、918事变第二天蒋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对此应力闭(避)之。近情盼时刻电告。”(图3)事变第三天蒋向所有部下通知,消灭请愿抗战活动:“沈阳日军与我冲突,我正严重交涉中。各地方切不可有激烈及报复暴举。免人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难。应力持镇静,严守秩序,请兄负责维持为要。”(图4)当天,蒋要求张学良撤到塘沽:“瀛眷及尊府家属想均已安全离沈。遥深系念。请代慰问。再青岛海军,鄙意可迅予集合塘沽。因在青或恐与日舰发生万一意外,集合塘沽,则在各国军舰监视之下,较为安全。请即酌行。”(图5)

918事变第四天,蒋介石担心张学良私自抗日,“破坏大局”。21日致张学良:“弟刻回京。对外交(国联谈判)事,须待面商。请兄即命驾来京面叙。中正叩。”(图6)

4、中国第一封命令抗日的原件由张学良下达:蒋依旧希望东北局势能变成第二个济南惨案而让日本主动撤军。11月5日,抛弃了幻想的张学良给马占山下达了“力图自卫,设法抵御”的命令,并迅速组织部队,发出抗战檄文灰电,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江桥抗战。而张学良的这个命令成了14年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抵抗日军命令,并且该命令被彻底奉行。马占山在黑龙江抗日同时张学良也击退了日军对天津的两次侵犯,平定了天津事变。(图7)

5、蒋联合日本进攻察哈尔军:

东北军从黑龙江抗战、平定天津事变、到锦州防御战,在长城抗战第一阶段,张学良一度击退日军但最终却被蒋介石撤职,1933年5月31日蒋对日投降,签署《塘沽协定》割让长城以北给日本。

后来吉鸿昌等人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由于收复多伦,毁坏了“和平条约”,蒋命令何应钦联合日军冈村宁次一起进攻察哈尔军。

何应钦向蒋电令,报告了日蒋联军进攻的情况:委员长蒋。文密。此次方、吉复窜怀柔、顺义附近,经我军与日军确实联络,包围压迫,连日以日陆炮、空军均向方吉残部施行轰击,我军则在重要地区严密截堵,此次得日方之助力甚多,谨并陈明。

职何应钦。铣申行秘印。(图8)

最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灭,吉鸿昌被宋美龄秘密杀害。

然而日本的胃口最终还是从东北伸向华北。

6、坚持抗战的张学良反对蒋介石把他的下属于学忠撤职:

华北事变,日军继续打压东北军残部,命令蒋介石把于学忠撤职。服软了的蒋介石在1935年5月25日给张学良电令,询问他的意见:因对日外交关系,拟免去于学忠职务,吾兄有何意见,速即电示”。

5月27日,张学良复电蒋介石,坚持抗日,明确反对撤换于学忠:日方狡诈,贪得无厌,如此时易人,则彼方益得骄横,恐无宁日。中国的封疆大吏,不应以外人的意见为转移,如此例一开,国将不国。此事所关孝侯(于学忠)的事小,而对于国家攸关的事大”。

然而蒋介石最终把于学忠撤职,这也是张学良后来在西安绑架蒋介石的原因之一。

1935年6月12日,蒋介石致电何应钦,要求北平蒋系部队“全部星夜徒步撤离”:北平附近之中央部队应即全部星夜徒步撤离,仍须防止借口挑衅,力避冲突。(图9)

总结:在局部抗战时期(1928、1931-1936)蒋介石是抗日负面战场的开辟者。

民国21年总统是什么

民国21年(1932年)没有总统,最高职位叫做国民政府主席当时主席是林森中国国民党1931年12月15日至1943年8月1日(1937年11月21日迁都重庆至1945年,此期间又称为重庆国民政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导致诗仙李白蒙难的永王,到底是什么人,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