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李白的诗不可学这个问题,诗仙李白的十个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李白(701--762)应该是黄种人,只不过他出生在中亚一带的小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塔的托克马克,一说在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李白五岁的时候就随父亲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的青莲乡,后来号“青莲居士”。按:李白祖籍陇西,是著名的凉武昭王九世孙,与唐朝宗室同族。
李白是大唐“诗仙”,他的诗,是中国历史上唐诗的高峰,广为传颂。我认为李白身上至少有四种精神,值得学习。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的诗歌咏祖国山水,他独具慧眼,把自己胸中的豪放之情淋漓尽致地喷洒到自然景物中,自然万物在李白的眼里变得更加美丽豪迈壮观,这就是李白最为吸引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观之极。
2、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李白对其宏大理想的追求终身不渝。在这一点上,同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不同流合污的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尊意识的精神;胸怀社稷、关心人民的赤子情怀。
3、珍爱友谊的精神,李白一生重情重义,不重金钱。
李白的重情是出了名的,好友汪伦隐居在桃花潭时,特前往拜访。对于朋友的殷勤款待,李白还是非常感激,玩了很久,临别时写下了这首传送千古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自信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人,总是相信有一天,能够长风破浪,去到更远的地方,挂起那云帆,在大海中勇往直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分体现了李白的高度乐观,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的体现他对人性道理的感悟。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故事有:
1、《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2、《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3、《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4、《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5、《李白赋李花》: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父亲高兴,觉得儿子会成为诗人,果然在七岁那年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关于为什么李白的诗不可学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