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十八路诸侯 真正的盟主,最终被袁绍坑死,演义却只字未提

今天给各位分享作为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最终为什么会走上失败之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袁绍为什么失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袁绍拥有巨大优势为什么会败给曹操根本原因是袁绍不会用人吗
  2. 袁绍百万大军为何败了
  3. 官渡之战,军马人多的袁绍究究竟败在哪里为什么相对弱小的曹操能赢
  4. 作为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最终为什么会走上失败之路

袁绍拥有巨大优势为什么会败给曹操根本原因是袁绍不会用人吗

其实大家对于官渡之战这段历史都是知道的奔儿清,咱就不过多的徐输了,咱只在这里唠叨唠叨为啥拥有绝大优势的袁绍会败。

要说袁绍一无是处,昏庸无能,那是绝对不科学的。

袁绍出生的好也不好,他虽然生在大氏家族,但是并不是正式的孩子,属于妾的,正常是不能继承家业的,但是却能做到当时最大的诸侯,讨伐董卓能够成为公认的领头羊,带头大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其实,官渡之战大败,不是说明袁绍不行,而是遇到了更加不按常理出牌的曹操,曹操干一个人刺杀董卓,失败了还能安全逃出,赤壁之战大败还能一笑了之,说明他还是有实力的。

官渡之战曹操以二万精兵大败十一万精兵的袁绍,有实力的一部分,更有运气的一部分,这不能因为一场战争就说袁绍不行,他能够做到当时最大的诸侯,还是很有实力的。

袁绍百万大军为何败了

第一个原因是:袁绍不懂用人。

袁绍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袁绍不能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但有勇无谋,袁绍却让颜良、文丑担任前锋,却不把张郃、高览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担任前锋,用荀彧的话说就是:田丰强硬而经常冒犯上级,许攸贪财而不明智,审配专权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断而没有重用。

第二个原因是:袁绍内部不团结,总是内讧。

袁绍手下的人才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来自不同的家族,就会有些矛盾,并且袁绍不能团结手下的大家族,反而让这些人彼此争斗,比如郭图经常诬陷田丰,田丰最后被杀也是因为郭图的诬陷,袁绍却不能准确点判断手下人的意图,做了昏庸的决定。

第三个原因是:许攸叛逃。

许攸因为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押,于是许攸就投降了曹操,把袁绍存储军粮的地方告诉了曹操,这样曹操就轻易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所有军粮,没有粮食就动摇了军心,军心一乱就兵败如山倒,许攸投降是曹操在官渡取胜的转折点。

官渡之战,军马人多的袁绍究究竟败在哪里为什么相对弱小的曹操能赢

从历史看,曹操军队首先入侵河北取得利益。不是曹操弱小,是曹操己经强大到敢拔袁绍胡子的地位了。

历史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宣扬以小胜多军事辉煌。使人们真得已以为曹操势小力单。

早期是曹操首先进入河北。199年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睦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黄河以北。为了应对之袁绍的南下战争。曹操命令在青州徐州有潜在影响的独立军阀臧霸等人,攻入袁绍势力范围的青州占领齐,北海等地。

198年曹操在讨伐吕布时,臧霸助吕布,吕布被擒获,曹操重点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就喜欢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康。还让他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于臧霸。臧霸有三十万青兵做邦助。使曹操不用顾念东方战线能专心应付袁绍。到205年时才把臧霸归顺成为都亭候加威虏将军,成为曹操部下。实际上青州和徐州是人家臧霸的多一半。但因为曹操不杀臧霸,而跟随曹操站一起。在官渡战役时,曹操加上臧霸的势力。远远大于袁绍。

加上有孙策,刘表的在军事行动观望。也是给曹操的实际的大力支持。加上曹操,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大批有才人正确决策指挥。经过一年多时军事势力相互斗争早就转化,以经从袁绍出发时,气势汹汹经过白马战役延津战乌巢战役等很多战役消耗,袁绍要正面对付曹操,还要侧面还要防御臧霸。在初战就在向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损失精锐主力。颜良文丑的精锐部队都损失殆尽。在鸟巢之战,中损失更大淳于琼,睦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都是战死全军覆伏。曹操率大军主力去烧粮草,淳于琼就率军一万多人,曹操是不打无把握之战,而袁绍因为分兵救援鸟巢,使得官渡战役,只有张郃高览二队人马,猛攻失败后,投降曹操。导致全军大败而降,袁绍带八佰骑兵逃回河北。

而曹操在战前,对付刘备的数万人叛乱军队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战而平。没有二十万军,何能如秋风扫落叶。官渡只有增兵强将,没有解甲归田用法。才会准备完备,才能打胜官渡之战。不论战前形势对比,还是曹操在对付颜良文丑先锋主力军团都似猛虎吃羔羊的势头,袁绍军围都是歼灭战整个吞噬的。连主将颜良,文丑都被吃掉斩杀。不是拚耗的拉剧战只有官渡战场长期拉剧有大量消耗。刘备都看形势不妙只身又是逃跑。失败多次也没有如此跑得快,到南方。

可见曹操军事势力强大难以计算,不算吕布全军士兵,都归顺曹操。从兵力成军数量我们从曹操的将军。当时有实权的将军有徐晃,关羽,张辽,许褚,张绣,夏侯惇,瑯琊相臧霸,东郡太守刘延,颍川太守夏候渊。汝南太守满宠,加上曹操直接领导李通,曹洪,蔡阳,史涣,曹仁,李典。等每个将军太守都是独立成军每军一万二干人以上。平虏校尉于禁讨虏校尉乐进也应在万人以下,二十支军队总数二十万以上。

而袁绍只有前锋军颜良,骑前将军文丑,左武卫营将淳于琼,右武卫营将军监军沮授。中垒营是袁绍自带有长史袁谭,司马郭图,校尉高览,张郃,何茂,韩荀,吕旷。后军运输将义渠,运输总简行将军司马逢纪。前后左右军四军连同中垒。在初战时白马,延津,颜良带马延,韩定。文丑带王摩,刘备就被曹操吃个干净。刘备只身逃到刘辟那里了。两个精锐先锋主力军团就被曹操亲率主力军团吃个干净。应该损失合计在三万以上。最后的张郃高览都不将军,就算战场提升,也是有名无实,人员大缺,不会满员。我从曹操的军团看实际。象张绣,臧霸,张辽,等将军实带兵力。远远超越不是一军万二干人,都是加强的军事集团。到官渡之战胜利时,是二十个军团对张郃高览的二队人马。几乎是不是大于二十比一的情况了,只是守在官渡的斗争人员,只有一万左右罢了。

袁绍主力军团在初战中,被曹操吃掉,刘备又逃到南方。袁绍又是两条战线作战,一面要对付臧霸的青州军团,一面又要抗击曹操,还要确保运输线,更是到最后几乎一半军力去保护运输线,那有再战人员。失败再所难免。一

作为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最终为什么会走上失败之路

袁绍的家族在东汉末年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两汉时期是门阀士族的形成期,到了东汉末年,存在几百年时间的大家族比比皆是,但是像袁绍这样出身四世三公的家族无疑是东汉末年的顶级家族。

士族是东汉时期政治上的常青树,无论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斗得多么激烈,士族一直存在于其中,虽然不能虽主角,但是足以影响天下的局势,汉灵帝去世之后,外戚何进杀了宦官蹇硕,并在袁绍的怂恿下,何进召董卓溪、丁原进京,胁迫太后同意杀尽所有宦官。

袁绍

这个馊主意是袁绍出的,最终的目的是挑起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火拼,让袁绍所代表的士族正式掌权,没有想到中间出了不按常理出牌的董卓,依靠武力控制了洛阳,这个曾经的袁氏门生董卓,居然不卖给袁家面子,在二元君主的现状下,董卓打破常规,挟制天子,控制朝政。

袁绍之所以能成为关东联军的盟主,根本原因只有两个:

一、袁绍的出身。

在那个只看出身不看能力的年代,出身好就等于拥有一张通往上流社会的门票,而袁绍的四世三公身份更是让袁绍拿到一张超级VIP门票,在当时的天下中,汝南袁家俨然是天下士族的领袖,不看别的,就是看出身,所以袁绍才能轻易当上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盟主。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二、袁绍的名声。

有出身并不等于有名声,名声是通过一个人的才能显示出来的,袁绍不到20岁就已经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同时袁绍又有孝名,为父母亲前后服丧六年,要知道两汉以孝治国,一般的士人什么也不干,只要有孝名,就能当官,就能举为孝廉,从此步入仕途。

此外,袁绍还有清高之名,曾经有一段时间袁绍隐居在洛阳,不应朝廷征辟,两汉很推崇这种拒绝做官的清高,越是清官,在士人之中名声越好,比如东汉的杨震,五十多岁才开始当官,在此之前就是拒绝朝廷的征辟,反而名声越来越大。

才能+孝名+清高,让袁绍成为士人中最有名声的人,再加上他的出身非常好,袁绍也因此成为当时士人中的佼佼者,所以当袁绍振臂一呼时,应者如云,当袁绍到北方发展时,不断地有士族名士投靠袁绍,这些人甚至逼着韩馥把冀州牧的位置让给袁绍,一方是巧舌如簧,另一方面的威逼有加,韩馥根本没有办法,又是袁氏故吏,只有把冀州让出来。

袁绍与袁术

韩馥不能反抗吗?

能反抗,但也是输,因为袁绍巨大的名声,很多中原士族和河北士族都是支持袁绍的,就算开战,韩馥也是输,横竖都是输,还不如把位置让出来,所以韩馥把冀州牧让给了袁绍。

所以,袁绍的成功是“成也士族”,因为他得到了当时士族的支持,毕竟当时的士族已经成为东汉末年地方上最大的政治势力,他们可以左右舆论、把控官场、选拔人才、藏匿人口、发展庄园经济,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而袁绍却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统一了河北四州,实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田丰与许攸

而袁绍的失败,同样来自”败也士族“,正因为投靠袁绍的士族太多了,不仅仅有河北士族,比如沮授、田丰、审配,还有中原士族,比如郭图、逢纪、许攸,这些投靠袁绍的士族之间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攻击,彼此内斗,而袁绍本人又没有调和矛盾与平息双方利益的手段,才让袁绍在最终与曹操争夺天下时失败,这是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沮授,原本掌握着袁绍手下的三军,郭图却嫉妒沮授,向袁绍打小报告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后来袁绍就剥夺了沮授的兵权,将兵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沮授、郭图、淳于琼三分分别率领,这就是内斗。沮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忠心袁绍的人,就这样被郭图等人分解了权力,最终也是袁绍失败的一个原因。

袁绍与曹操

另外,沮授是袁绍阵营第一个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这是个正确的战略,可是郭图和淳于琼认为不能迎立,结果袁绍正确的意见不听,偏偏听错误的意见,最终在战略上输给了曹操,这也是袁绍失败的一个原因,都是因为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内部斗争。

再比如说田丰,他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谋士,劝袁绍不要主动出兵攻击曹操,并向袁绍提出了三年疲惫曹操的战略建议,但是袁绍不听,由于田丰强行劝谏,还被袁绍关进大牢,袁绍官渡战败后,逢纪向袁绍进谗言说: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欢喜呢!于是袁绍马上就杀了田丰,这就是内部斗争。

除此之外,还有在拥立继承人上面,袁绍手下也分成两派,审配与逢纪拥立袁尚为主公,而郭图与辛则拥立袁谭为主公,两派大打出手,还没有等到曹操动手,自己就已经内部大乱,这说明了袁绍内部的政治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矛盾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

袁绍官渡大败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袁绍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许攸的投降,也不是曹操很能打,而是袁绍的内部斗争太过激烈,一个内部都不和的集团,如何能打败他的对手统一天下呢,所以袁绍的失败是:败也士族。

成也士族,败也士族,这就是袁绍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

关于作为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最终为什么会走上失败之路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实力强大,为何却打不过一个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