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元朝为什么不灭了朝鲜和元朝为什么不打朝鲜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元朝为什么不灭了朝鲜以及元朝为什么不打朝鲜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有谁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代强大的时候都不把朝鲜国和日本国一统呢
任何古典文明都存在一个“扩张度”问题,当它的扩张到达一定容量的时候,便很难再继续扩容下去了。
连蒙古帝国都是如此,蒙古人掌握了天下无双的军队和四处掳掠堆积的科技,同时还很乐于被各种文化同化,却无法真的将帝国延伸到天边,只能分成几大汗国各自统治。
蒙古人之前还有个西方的亚历山大,他一直打到了印度,还灭亡了波斯帝国。但压力山大倘若不继续进行军国主义征伐,他就没办法维系统治。
最终亚历山大迎来了一个陌路结局,他手下靠战争吃得肥头大耳,已经不想再打仗了,只想回去过搂着妹子吃葡萄的腐败日子。
随着亚历山大的死亡,他营造的帝国就像泡沫一样完蛋了,人们这才发现,压力山大几乎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歌照唱舞照跳。
疆域太大了,当其超出一个古代帝国统治能力的时候,光把这群国民拧巴在一起都够呛。
这不仅仅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交通问题。
在没有汽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火车,甚至连小破脚踏车和一条平整的好公路都没有的年代里,根本不要指望能高效地统治地方。
为什么呢?你想想,中央任命的官员,派出去如西天取经,回来述职跋山涉水,这还搞什么?
宋朝怎么整落马官员的?派你去海南岛。清朝怎么发落大老虎的?刺配宁古塔。还有那林则徐,直接扔新疆……这天南海北给你发落,虽还不至于九死一生,却也够折腾掉几条老命了。
不然秦始皇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修路?没有广泛的驰道和邮递系统,就无法维持广域的中央集权。
解决办法倒是有,玩封建的老路呗——任命封疆大吏,或者把儿子叔叔啥的都封出去,让他们帮忙分级管理。
但我们也看到了,这招很危险,不是封王内乱,就是节度使造反,简直让所有的皇上都忧心忡忡。
还有蒙古帝国那几个汗国,最后谁理忽必烈一下?后来100年时间都没要,已经不认识彼此。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能对遥远的地方感兴趣,都已经算是胸怀天下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了。
试问你在连地球仪都没开的情况下,如何能产生“征服远方”的欲望?连远方有财富还是有野人都不清楚,连对方的路都找不到,管那么远干嘛?
中国有这么大的疆域,还多亏了秦朝的操作和隋朝的运河,隋炀帝为讨伐高句丽修筑了运河,结果高句丽打打叛叛硬把隋朝拖软了,大运河却成为中国内陆交通连接的重要纽带。
这条河将中国的经济运作连成了一脉(其实是历代不断增修的),有力地促成了中央统治的联络,没有它的话,很难说中国古代会不会多形成几个南北分裂的割据王国。
朝鲜和日本都是同样的问题,山高皇帝远,根本连他们具体在哪儿都搞不清楚,他们也很客气的表示了臣服,那么何必要去征服呢?
中国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周围太穷了。以至于中央王朝很难对周边产生征服欲望,连带一些有割据或造反欲望的权臣,也纷纷将掠夺重心放到内地的膏腴之地上。
只要杀进了中华内地,那么金票大大的。相反,如果谁进入了边荒小国,那简直跟被放逐了没两样。
实际上,在中国内地发生战乱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尽办法去掠夺和搜刮朝鲜,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不止一次,朝鲜也确实恭顺得可以,这让其侥幸保存了国格。
就连蒙元都放弃了对朝鲜的吞并,他们与前前后后大部分统治者一样,都将朝鲜看做一个贫穷的、弱小的、没啥油水的边域小势力。
他恭顺的要命,你打他费劲,占下来还得贴钱治理,山高皇帝远还不好管,反之留着名马美女供金源源不绝,见你就下跪喊爹,那么何不留着呢?
想当年美军仁川登陆,让麦克阿瑟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山多、路烂、沟深,穷山恶水一重接一重,到处还冷的要死,极大地延缓了美军的突进速度。
距离优势上日本更具备优势,毕竟隔着茫茫大海,仅交通问题就相当够呛,迷航不说,一不留神还会遇到台风。
当年鉴真东渡,那真是全靠信仰加持,一把鼻涕一把命。
在很长的时间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不具备过硬的渡海作战能力,连跨海交通都困苦无比,所以中国只能以高度的文明文化和财富,对日本形成吸引力。能在文化上令其躬身,却无法实质地将其征服。
直到明朝,翅膀硬了的日本妄图反攻大陆,他们也只能穿越对马海峡从朝鲜登陆,建立稳固的据点后再徐徐图之,最后还让大明带着朝鲜楞给赶下海了。
但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吞并日本和朝鲜,前提是中国能及早完成资本主义的革命,进行帝国主义式的侵略。假如历史能走到那一步,朝日都会飞快地沦为被占领的殖民地。
日本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为什么辽金元都没有灭掉高丽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氏高丽王朝时期,与东北面的强大政治势力——辽、金、蒙古(元)为邻,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的原因很多,但与高丽自身的军事力量强弱及所谓的“英勇抗敌”的精神,是万万扯不上关系的。
在王氏高丽政权的早期(太宗、景宗时期),出于自身利益及文化倾慕的需要,一直奉行的是亲宋指辽的国策,为此还联络了北宋、安定国(渤海遗民政权)及女真各部,以形成针对辽国的政治联盟。但随着宋辽战争的趋缓和辽国消灭掉安定国、镇压掉女真诸部的反抗后,终于要对“幕后的”高丽政权采取军事行动了。
公元993年辽国第一次直接攻伐高丽,辽将萧逊宁一战俘虏高丽先锋尹庶颜,紧随其后的高丽成宗的主力部队,未敢交锋,即遣使求和。公元1010年,辽国皇帝辽圣宗以高丽权臣康兆弑君为名,起大军40万讨伐,康兆也尽起精锐迎敌,双方会战于高丽通州,辽军大胜,康兆、李铉云被俘,卢頲、徐崧等许多重臣阵亡。随后辽军乘胜进军,连破郭州、西京、开京等地,而高丽国王显宗携留守大臣们弃城而逃,完全不顾沿途官吏、百姓的苦苦哀求,直到在以断绝宋丽关系及以大辽为宗主上国为条件下,求得辽圣宗罢兵北归后,显宗君臣一行方得蹒跚回京,可谓丧权辱国之极。此后,在公元1014年,因高丽显宗拖沓迁延,不愿亲身赴辽觐见,辽以大将萧敌烈为帅,先后攻取高丽的“江东六州”、1016年辽耶律世良、萧曲烈军攻伐高丽郭州、1017年辽萧合卓部围攻高丽兴化、萧排押部攻击宁州。。。。在辽国的不断攻伐下,高丽方面虽有姜邯赞元帅取得了宁州大捷的胜利,但总得说来,仍是败多胜少,更兼遭遇连续入侵、民不聊生,国内经济几近崩溃,故显宗君臣最终彻底归附辽国,以附庸自荣,方求得和平生存。
相比起辽国,在女真族王室的金国政权崛起后,虽与高丽存在着对朝鲜半岛北部女真诸部管辖权争夺的冲突,但金国统治者为集中力量攻伐辽、宋政权,对“肘腋之间”的高丽政权采取了笼络之策,金太祖、太宗多次遣使高丽,表达了友好愿望,并在边疆地域划分和对高丽境内女真诸部的管辖权问题上做了一些让步;而王氏高丽方面鉴于辽和北宋王朝的相继溃灭,也逐步承认了金朝的上国地位,总得说来,金与高丽的关系史是和睦的。
而在蒙元兴起的过程中,高丽国再次惨遭荼毒,早在大蒙古国与金国在东北激烈角逐时,契丹叛军和蒲鲜万奴东夏国军队就曾先后入侵过高丽,为打击上述两股势力,高丽还曾配合蒙古军参与了一些军事行动。然而,自1224年蒙古使臣在高丽境内被害后,蒙丽关系急转直下,蒙古军先后在撒礼塔、唐古、阿母侃、也古、忽林查等率领下,多次以大军攻伐高丽,高丽国军队多次战败,国土大半沦丧,君臣也多次避居江华岛,直到高丽朝廷彻底臣服蒙元王朝,此后高丽历代国君均须得到蒙古大汗册封后,方得以继嗣王位,以太子为质,允许蒙元派遣各位达鲁花赤前往高丽各地监督地方官吏,在蒙元南征宋朝和东征日本等战争史,高丽均被迫输送大批军兵和物质,更在蒙丽关系史上留下过国王被废、被流放西藏的国耻。。。。可以说,王氏高丽政权得以长存的奥秘,不在于君臣一心、英勇顽强的守国气概,而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心态,尤其在侍奉蒙元时期,高丽多位国君长住大都,不但自身与蒙古贵族联姻,积极学习蒙元习俗,更在高丽贵族中,兴起了穿蒙古族服饰、甚至改为蒙古人姓名的风潮,这样的苟活政权与南宋君臣在崖山的壮烈殉国相比,可谓高下立见。
元朝为什么不灭了朝鲜
首先朝鲜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元朝蒙古骑兵的优势没法发挥(正如蒙古骑兵未能在东南亚有所突破的原因则因为热带雨林阻隔),其他王朝亦复如是,劳师穷远,肯定占劣势,征战代价太大。
其次,战略意义不大,即使要拓展土地,在农业社会里,军需供应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作战半径有限。
第三,天高皇帝远,地理位置偏远、地形相对完整易形成地方割据。
第四,朝鲜不发达,战争代价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偿。
第五,朝鲜人种系阿尔泰种,民风彪悍,文化水平低,加上以及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元朝时为什么要打日本
我的天啊,蒙古人打仗还需要理由吗?就他们的那个征服欲,打谁都是合理的!
蒙古人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汉国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在是那种抢了就跑的游牧强盗了。他们想的是征服,于是疯狂的扩张领土,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
有着如此辉煌的战绩的元朝却有个国家迟迟难以平复,它就是日本,元朝先后对日本发起三次战争,可每次都以失败结束。
天下无敌的元朝怎么征服不了一个弹丸小国呢?
接下来为大家一一揭晓。
元朝第一次进攻日本是由于元朝在消灭金朝后,作为金朝的附属小国高丽第一时间投奔了元朝,这时元朝就想一同收了日本,于是派遣使者前去劝降,让日本对元朝称臣。
但悉数遭到日本政府拒绝,后来甚至见都不见了。
忽必烈得知后十分恼怒,于1274年发动征日战争。此次征伐,元朝派遣蒙、汉、高丽三族联军,共计3.23万人。
战争初期,元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很顺利的就拿下了对马岛和壹岐岛。没办法,虽然这是一支杂牌军,人数也处于劣势。
但无论是在战术还是装备上,元军都是要远远领先日本的,当时的日本还是打的村长械斗级别的战争,无法同日而语。
据日蒙古型皮铠本史书记载: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即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不过,毕竟是外来者,在进入日本腹地之后,面对起复杂的地形,后勤补给实在困难。
以战养战这一招在日本也行不通,这里太穷了,而且是岛国,农业不发达,没什么可抢的,于是元军渐渐陷入了困境。
而那场突如其来的的神风,更是将元军200多艘兵船摧毁,元军无奈之下,只得撤军。
此次的胜利给了日本幕府极大的信心,特别是神风相助,于是他们更加不把元朝放在眼里,脸许两次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
忽必烈哪里能忍,于是集合军队,再度征讨日本。
这次规模可就大了,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共计约20万的大军啊,大小战船近五千艘。
不过此次征伐并不顺利,一方面是三军的指挥协调不默契,导致力量分散,这次组成的军队中南宋投降的士兵占据大部分,他们怎肯会给元朝卖命?
虽然这次在军用物资方面配备齐全,但是士兵们松松垮垮,毫无战斗力,更别提和日本殊死搏斗。而蒙古军队都是旱鸭子,平原野兽。在山地纵横水系繁多的日本当不了大用。
而“神风”也再次作妖,给元军的行动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当然,日本方面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他们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可怕。上次来还都是战争菜鸟,如今个个都是战术大师。多创造了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于是元军又败了。
公元1286年,忽必烈下令征调物资舰船,准备第三次攻打日本,但因当时元朝国内连年征战,国力不支,最终作罢。
文章分享结束,元朝为什么不灭了朝鲜和元朝为什么不打朝鲜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