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了一首诗,带红了唐朝八个 酒鬼 ,李白为何排倒数第三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在唐朝,以诗出名的李白和杜甫并称为什么的问题,以及和杜甫与李白并称为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李白与杜甫被世人合称为什么
  2. 李白被称为什么,和杜甫合称为什么
  3. 在唐朝,以诗出名的李白和杜甫并称为什么
  4. 为什么人们称杜甫诗圣称李白诗仙,有什么依据呢

李白与杜甫被世人合称为什么

李白与杜甫被世人合称为大李杜。

1、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2、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李白被称为什么,和杜甫合称为什么

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李杜这样一个称号在当代也是闻名中外,他们引领了唐朝的诗词文风,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盛况。

在唐朝,以诗出名的李白和杜甫并称为什么

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是大李杜,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的诗人和文学家,二人创作了很多著名唐诗,被广为流传。二人也是好朋友。

为什么人们称杜甫诗圣称李白诗仙,有什么依据呢

盛唐诗歌的两座高峰,莫过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了。

但是,作为两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仙”一“圣”到底有何区别呢?为什么李白不能是“诗圣”,杜甫不能是“诗仙”呢?

这就涉及到“仙”与“圣”在文化领域里的具体内涵差异了。

李白“诗仙”之名,来自于贺知章

说起这个贺知章,估计人们对他的印象也就是《咏柳》和《回乡偶书》这样儿时经常诵读的名作了,但对这个人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贺知章和李白、杜甫一样,也有一个称号,叫做“诗狂”,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流传太多,所以现代人能读到他的作品也很少。

但是,他在当时可是威名赫赫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文坛执牛耳者。

“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等等称号,和王维、张若虚、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等等大家并列,贺知章也是这一个圈子里的人物,并且年岁还是较长的。

据《本事诗》记载,李白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人,刚刚出道,从川蜀来到长安中原一带。有人说是他去拜访了一下诗坛前辈贺知章,也有说是贺知章听说过李白之名,主动来探望他。

当时李白小有名气,但绝对没有像之后那么出名。

贺知章问他,有没有近期创作的诗歌,想要欣赏一下,于是李白就把刚写不久的《蜀道难》呈了上去。

贺知章读罢之后,惊叹异常,称赞再四,称李白为“谪仙”。

不论具体情况如何,这两个人是坐在一起喝了一顿酒,还闹出了一个“金龟换酒”的佳话。

一个名望卓著的诗坛前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文学青年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更别说还有这样一个高评价,李白一下子天下闻名。

其实贺知章没有说李白的诗歌风格如何有“仙气”,只是认为他的才华只有仙人才有,既然在凡尘之中,那自然就是天上“谪仙”了。

“诗仙”这一称呼本来是和作品风格无关的,只是称赞李白的才华。

但是又因为李白的诗歌作品确实“俊逸潇洒”、“汪洋恣意”,别人根本模仿不来,就像天上的仙人一样,不可捉摸,只能膜拜。

所以,“诗仙”这一称号也就名副其实了,并且从一句夸赞之语衍变成为了和作品风格息息相关的一个称呼。

杜甫“诗圣”,这个“圣”字大有讲究

在古代,“圣”这一称呼是不会随意冠名的,尤其是在正统文坛之上,在“言志载道”的诗文领域里,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李白虽然名为“诗仙”,但毕竟离普通人太远,影响有限,但杜甫的“诗圣”,就是在整个社会中有着极为崇高地位的象征。

古代有一种“圣人”情结。

在儒家成为正统之前,尧舜禹等上古贤君被称为“圣人”,道家等学说更是直接认为圣人是参透了天地至理的存在。

这一传统有一个说法,叫做: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而儒家成为正统之后,“圣”这一称呼更是和黎民苍生联系起来的,比如儒家有“五圣”: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复圣颜回;宗圣曾子。

这个“圣”在儒家看来,是至高无上的称谓,而杜甫被称作“诗圣”。

杜甫“诗圣”的名头不是唐朝就有的,但至少在中唐时期,杜甫和李白就已经并称了。

比如韩愈有《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杜甫“诗圣”这一称呼的正式确立其实要在明代。

有一个叫做陈献章的文人,是明代心学的奠基人,也是一位陪祀孔庙的大儒。

陈献章在《随笔》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自此之后,杜甫“诗圣”之名就正式确立了。

但需要清楚的是,虽然这一名号是后来确立的,但杜甫作为“诗圣”的实质是一直存在的,这也和其诗歌风格特色有关。

杜甫的诗歌很少有快意的作品,即使是其早年所作也不像青年之语,“沉郁顿挫”是其公认的风格,这也与其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有关。

即使是在战乱四起、朝不保夕的关口,他依然保持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虑在其诗歌里更是随处可见。

杜甫作品的质量虽然非常高,但不像李白那样不可模仿,他只是将自己一腔热血用诗歌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就给后世那些有着同样理想的人一种思路,一种可能。不论两者相隔多少年,都更能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

这和儒家思想对于底层社会的关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言志”的传统在杜甫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是事关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远大志向。

这样的情怀是一种“圣人”情怀。

所以,杜甫的“诗圣”称号并不是其作品质量之高,也不是其写作技巧之好,而是其诗歌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的那种悲悯情怀,让人感动,并且为之震撼。

杜甫不像李白那么潇洒,他活得非常沉重。

有这样一个说法,唐诗之中有两对“李杜”,杜甫被称为“老杜”,杜牧被称为“小杜”,李商隐被称为“小李”,那么为什么没有“老李”呢?

有一个绝妙的回答:

因为杜甫未曾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

从后世诗人的倾向来看,李白是“谪仙”,但距离人间太远;而杜甫,真正担得起“诗中圣贤”。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是平等的友情吗 是佳话也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