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 我,留香荀令,你知道有多少词人赞颂过我吗

很多朋友对于谁能给我介绍荀彧的事迹和荀彧为什么叫令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荀令香是什么味
  2.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
  3. 谁能给我介绍荀彧的事迹
  4. 荀令留香君子如彧什么意思

荀令香是什么味

奶味和辛辣味属于混合型香

《香乘》中记载了“荀令香”的香方:

丁香半两强,檀香一两,甘松一两,零陵香一两,生龙脑少许,茴香五分略炒。右为末,薄纸贴,纱囊盛佩之。

又有歌曰:

甘松灵陵檀一两,更有丁香半两强,半两盐茴微炒黄,龙脑少许十里香。

荀令香的典故出处为《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荀令十里香,可以说是熏佩香中最为出名的一款香,熏时药香淡雅,不会过强;佩戴时自有风骨,衣带留香。丁香、甘松,零陵香本身就有着很重的香气,混杂在一起,药味中带着微微的花香,生闻时候不会感觉药香过重。荀令十里香并没有加入名贵的沉香,因此檀香略带奶味和辛辣气息,使得香有骨不至于太过像中药包。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

荀彧有王佐之才,当初他是投在袁绍门下,看不习惯袁绍,认为袁绍无作为,又主动投到曹操门下,曹操说,荀彧是我的子房啊。委以重任。荀彧也没有辜负所望,屡次立下功劳,成为曹操军中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但是,当曹操成功后,开始骄横起来,汉献帝要加封曹操为魏公,赐九锡。荀彧公开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曹操本是兴义师来安宁汉室的,不该接受称号。这引起了曹操的不满。212年荀彧到谯县劳军,曹操把他留住,晚上赐给他一个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荀彧是聪明人,明白曹操的意思是不给你吃的了。你自己想办法吧。这是对荀彧的侮辱啊,荀彧就拔剑自尽了。

同样的故事是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当时的聪明人杨修看到了,便与众人分吃了。原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字“一盒酥”,杨修认为是写“一人一口酥”。搞得曹操也是哭笑不得。后来杨修在汉中随军时,听到曹操晚上口令“鸡肋”,他马上打点行装收拾撤退。曹操知道了后,也表示无奈。鸡肋的意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后来,曹操找个机会把杨修杀了,这人太聪明,什么都看得出,知道太多哇。

而荀彧是老实忠诚之人,一向忠心耿耿对曹操进言献策,立下很多功劳。但是曹操感觉荀彧只是忠于汉室,不是忠于他个人。又不好找机会干什么,于是灵机一动,送他个空盒子,表示两人关系到此为止。而荀彧是多想了,认为是奇耻大辱,又想到曹操势力已形成,原来是自己看走了眼哇。自己也50岁了,又有重病,不如了断算了。很是悲呛。

同样看走眼的还有,曹操早年逃跑途中遇到的陈宫。陈宫原来是个县令,抓住了曹操,但是为曹操的志向所感,于是弃官跟随曹操一起跑路,结果在一起投宿曹操老友吕伯奢家时,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家人。曹操不反悔,回头又把打酒归来的吕伯奢也给杀了,错上加错。陈宫大失所望,原来这个曹操本是个禽兽之人,还说什么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把陈宫气的不得了,又连夜弃下曹操独个跑路了。

谁能给我介绍荀彧的事迹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荀彧的文章,现在来答一下这道题。 荀彧字文若,因为做了十几年的尚书令,而被人尊称为令君。这个男子从名到字都美好优雅到无以复加,史书中的“为人伟美”,碑文上的“瑰姿奇表”,诗词中的“荀令衣香”,纵是比之弦误顾曲的美周郎,抚琴广陵的嵇叔夜也不遑多让。 他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放眼三国,也许只有诸葛亮之于刘备可比。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与曹孙鼎足三分,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 荀彧出身名门,少时便被誉为“王佐之才”,后来在四世三公的袁绍手下任职,袁绍为人能折节下士,素有威名,将荀彧奉为上宾,再加上高贵的出身,看起来确实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公。然而荀彧却在袁绍势力最盛的时候预料到了他的败亡,一眼看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又是宦官之后的奋武将军曹操,在世人不解的目光和叹息中,放弃了势倾天下的袁绍,投靠了相较之下几乎一无所有的曹操,从此改变了这位乱世奸雄一生的命运。 荀彧长期坚守在曹操的后方,极少亲临战场,这种坚守使得转战四方的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兴平元年,恐怕是曹操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年,纵是后来赤壁惨败,退走华容也未必有这般狼狈,那一年曹操的合家老小俱被陶谦手下大将张闿所杀,曹操切齿拊心,痛心疾首,率领大军风樯阵马地冲入徐州报仇,前方战事还没个结果,后方兖州他最信赖的朋友张邈和心腹谋士陈宫竟连和吕布一起背叛了他。曹操大军在外,留守兵少,督将大吏又多与张、陈二人同谋,一是兖州诸城皆闻风而叛,眼看曹操便要落入进退不得,无家可归的境地,却是年轻文弱的荀彧挽狂澜于既倒,驰召夏侯惇,夜诛谋叛者数十人,终使情势安定下来。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城中情势稍稳,豫州刺史郭贡便带着数万大军兵临城下。传言郭贡与吕布同谋,城破人亡便在眼前,众人皆惊恐万分,惟有荀彧镇定自若,郭贡请荀彧出城相见,荀彧凛然无惧,欲只身赴会。夏侯惇担忧不已,劝道:“君,一州之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却淡淡说道:“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言罢,即只身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谈笑从容,没有半分惧色,心知鄄城难以攻夺,不日便退了兵。 演义里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妇孺皆知,历来被视为至勇,然而,纵是武功高强如关二爷,去见文质彬彬的鲁肃(虽然这种彬彬只是表象,狂人鲁子敬引弓洞穿牛皮大盾的武力也不是白给的呀),尚要有宝刀护身哩!而荀彧不会武功,但是他谦雅言谈之间的勇决果毅,却是千千万万的虎贲骁将也难以企及。这文弱儒生手无寸铁,于数万敌军之中只身会见郭贡,不但神色自若,全身而退,更保全了鄄城,真可称得上是“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了。 虽然荀彧比曹操小七岁,但曹操却将他视为师长,敬重有加。两人的关系,可以用钟繇的一句话来概括:“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曹操麾下谋士如雨,机变无方者不乏其人,曹操与他们君臣相处得也非常融洽,但其他谋士再如何智计百出,也只是“受命而行”,出谋划策,惟有荀彧不同,在荀彧面前,曹操恭谨谦卑得像个向老师求教的弟子,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无论军国大事,必写信向后方的荀彧请教。究竟是怎样非比寻常的智慧,使荀彧在英才济济的曹营中卓荦独秀,受到一世之杰的曹操如此的敬重呢? 荀彧的智慧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看破世事,洞察人心。 这个人智慧如神,他能在一个人最势盛的时候睹见他的败亡,强盛如董卓、袁绍,名重如审配、逢纪,聪明如田丰、许攸,勇猛如颜良、文丑,无一能逃过他的预言;他亦能在一个人籍籍无名的时候预见他未来的辉煌,当年的曹操在各路诸侯中尚是人微言轻,而荀彧投靠他之后,却一点一点帮他握住了整个天下,曹操麾下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几乎都是荀彧所引荐——荀攸号为谋主,郭嘉鬼谋百出,陈群治世大才,司马懿通权达变,华歆、钟繇、王朗位列三公,等等诸人,不胜枚举;他还能洞察这时代的走向,众人茫然时,他成竹在胸,众人冒进时,他清醒自若,众人绝望时,他于必死之地窥见生机,他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却不绝不袖手旁观,而是指引着曹魏集团顺势而为,终而统一北方。 曹操曾在为荀彧请功的表文中说:“彧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一生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决策,都有着荀彧的智慧。当乱世烽烟四起,天子颠沛流离时,是劝曹操迎奉天子,从此曹操征战四方,以顺讨逆,名正而言顺;当世人皆以为袁绍不可战胜的时候,是荀彧对曹操说:“公有四胜——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官渡之战,当曹操粮草将尽,欲退还许昌时,是荀彧对他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官渡一战曹操克平四州,威震天下…… 多少次“以亡为存”,多少次“以祸致褔”,曹操曾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而从无野战之功的荀彧,也确实担得起这样的赞誉。曹操多次向皇上上表为荀彧请赏,荀彧固辞,他便一封一封地写信去劝,甚至欲表荀彧为三公,荀彧前后十让,曹操才不再勉强。 最难能可贵的是,荀彧不但谋略绝世,功高无俦,品行更是洁白清皓如梅上初雪。当天下崩乱,汉道凌迟,当“兴复汉室”变成不怀好意的口号,当仁义道德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当人们的信仰只剩下力量与权谋,还有这么一个人——他行走在鲜血与白骨之上,周旋于阴谋与杀伐之间,以济世弭乱、匡扶汉室为己任,他的每一计每一策,从不以毁灭什么为目的,而是站在汉室和黎民的立场上,以仁义为先,将混乱的局势理得清清楚楚,宛若深沉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正义和光明的位置。他让那些对世情绝望的人瞿然一醒,原来仁义也可以有这样的力量! 东汉末年,桓灵昏聩,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者们头戴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苍天已死!那是一个道德崩坏的时代,信仰与忠贞脆弱得一碰即碎,而背叛却轻巧得理所应当,贪婪的心永远无法满足,仁慈与悲悯遗失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中,但是,还有一个荀令君。司马懿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钟繇说:“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傅子说:“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 这个人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告诉世人,真正的勇者,不会畏惧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智者,有着光明和仁爱的智慧,能看破一切险恶的阴谋;真正的仁者,磊落于行,悲悯于心,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亦如是,造次亦如是。 曹操说:“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他便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向世人证明着,在权谋与征伐之外,还有着仁义的力量值得人去相信。 正因如此,二十九岁的荀彧在乱世群雄中选择了立志“以义灭身,投死为国”的曹操,也正因如此,五十岁的荀彧在曹操决定要进魏公,加九锡的时候郁郁而终。 荀彧的死是一个谜。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想为曹操请旨进魏公,加九锡,荀彧秉着对汉室的忠贞,苦心劝说董昭等人君子爱人以德,不应陷曹操于不义,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本就是曹操的野心。世事太无常,人心太易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最初的理想坚持到最后,信誓旦旦,终是不思其反,戮力同心,终是本同末离。荀彧很悲伤,人世间最悲伤的,莫过于你悲伤,且无可奈何,无可挽回。 但是,荀彧总想着自己或许还能挽回点什么,自己或许还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死了,他用自己干干净净的死亡告诉曹操最后一句话:“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我们当初是为了匡复汉室,平弭战乱才兴的义兵哪!你已经忘记了吗? “以忧薨”,陈寿用三个字就概括了荀彧的死,裴松之为之补充了一段《魏氏春秋》的记载,说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打开却是空的,然后荀彧便服毒自尽了。 其实曹操都无须为荀彧的死负责,逼死荀彧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却终无法装聋作哑,随波逐流,他做不到若无其事的背叛,脱下汉服便食魏粟。连汉献帝都说:“当今之世,尺土非复朕有,一夫岂复朕民?”他眼睁睁地看着理想的高峰崩塌于前,除了殉葬,根本别无选择。 当年,在曹操对前途一无所知的时候,荀彧来到他身边,从此廿年君臣,他对他推心置腹,他对他竭智尽忠,同生共死,休戚与共,他们一起走过最绝望的岁月,最深沉的黑暗,他以为他是他命里的星,霸道的王佐,他以为他是他忠贞的主,王道的周公。可是,他们都错了,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忠节,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坚守,彼此都是太过聪明的人,算尽天下,洞察人心,却唯独看不清自己,算错了对方。 这个人的一生,还是袁宏在《三国名臣赞序》中概括的最为恰当:“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谋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我宁愿相信,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是因为无法面对荀彧来自黄泉下的逼视,虽然这位盖世奸雄的感情,绝不至于如此柔软和脆弱。 荀彧至死仍是汉臣,却与荀攸贾诩和传录在魏志里。虽然当攸诩二人沐浴着魏的光荣的时候,荀彧已经与名存实亡的大汉一起沉入黄泉了。然而历史便是历史,无论荀彧愿不愿意,曹魏势倾天下,群英之中,他当居功首,他不但要与攸诩二人和传,而且还要写在所有谋士的最前面。 多可悲,他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权势,这权势最终却毁了他。 三国里的很多英雄都有自己特别的爱好,孙策善于棋,张飞精于画,而荀彧则喜好熏香。据说,他到人家家里坐客,离去之后三日清香不散,荀令衣香,历来便被作为美男子的经典典故。然而,沧海横流,玉石同碎,血雨腥风,减尽荀令昨日香,建安十七年,荀彧郁郁而终后,这充斥着血腥气的杀伐乱世,再也难觅那一缕清沁肺腑的衣香了。 ~~~~~~~~~~~~~~~~~~~~~~~~~~~~~~~~~~~~~~~~ 评论区有人问到空食盒的事件,这件事不见于正传,只见于裴松之所引注的魏氏春秋中,是否真实待考。如文中所说,荀彧的死是必然,无论曹操送什么都一样,所以空食盒的意义本无深究的必要,但是身为令君粉的我对这种小细节却是大有兴趣。摘录原文如下:

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咸熙二年,赠彧太尉。

看过很多对空食盒的理解,有认为“盒”即是“合”,是曹操让荀彧闭嘴沉默不要再插手称魏王的事;也有说空食盒即是没有用,意味着此时的荀彧对曹操已经没有价值了;甚至还有说空食盒里放着毒药的。 这些解释我觉得都不太说得通,对于空食盒事件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家之言,聊搏一哂。 武王伐纣后,天下宗周,却有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生生饿死在深山中。这是伯夷叔齐的迂腐,也是他们的气节。 对于荀彧来说,他身穿汉服,也是不能食魏粟的,他看起来一直为曹操做事,其实一直是为心中的汉朝做事。于是曹操送给他一个空食盒,其实是想告诉他,你一直想守护匡扶的汉室,已经不存在了!你一直执着的汉粟,已经不存在了,一粒都没有。 当今之世,尺土非复汉有,一夫岂复汉民? 空无一物的食盒就像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摧毁了荀彧。

荀令留香君子如彧什么意思

荀令留香君子如彧,是形容人的风度神采宛如谪仙。

荀彧,字文若,时人称之为“王佐之才”,正如卧龙之与刘备,梅长苏之与靖王,其文韬武略自不待言。但很多人都未曾发现,剧中但凡荀彧出现在书桌的场景,均有一只香炉燃起格外浓烈的袅袅紫烟,将令君衬托地宛如谪仙。

这正是暗合《襄阳记》中“荀令留香”的典故:“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位汉魏重臣极为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而因荀彧好熏香,据称他身上的香气,百步之内可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而不散!因此后世还常以“荀令香”或“令君香”来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

OK,关于谁能给我介绍荀彧的事迹和荀彧为什么叫令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梦三国故事之于禁一刀入魂杀尽天下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