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在明朝末年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满清占领东北,吞并蒙古,为什么不吞并朝鲜的一些知识点,和古代中国为什么不把朝鲜半岛吞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在明朝末年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满清占领东北,吞并蒙古,为什么不吞并朝鲜
  2.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从未吞并过日本
  3. 沙俄侵占中国远东领土时为什么没有染指朝鲜半岛
  4. 为什么古代没吞并高丽

在明朝末年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满清占领东北,吞并蒙古,为什么不吞并朝鲜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清(后金)在天聪元年(1627)和崇德元年(1636)两次进攻朝鲜,最后朝鲜国王李倧在坐困南汉山城,各道援军被清军击败的情况下,在崇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被迫向清朝投降,朝鲜国王率三公九卿行三跪九叩之礼,与清朝结为“君臣之国”,并接受奉清朝正朔、惩办主战大臣、以其子为人质的条件。

《燃藜室记述》:清主曾阵于麻田浦,设坛于浦南,为九层阶,张黄幕立黄伞,盛陈兵甲旗纛,手下精兵数万,结方阵。令上步行百许步,率三公九卿行三拜九叩头之礼于平地。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这两次大型军事行动都曾经几乎占领过朝鲜全境。但是并没有像吞并漠南蒙古和黑龙江流域一样去吞噬朝鲜,而是让朝鲜做为他的藩属国即可,我认为清朝之所以会这么做有如下原因:

首先,这和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是有关系的,朝鲜半岛上的地形由山地、平原、山谷和海岸高原组成。其中山地部分占了整个国家面积的80%,这种地形首先就不利于满蒙骑兵发挥长于冲突的特长,有难以驻军的一面。而且朝鲜半岛在古代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富裕地区较少,产粮仅够自己温饱。天启六年,编修姜曰广、王梦尹在出使朝鲜后,就描述了朝鲜国内的贫苦经济情况。

《山中闻见录》:朝鲜通国皆山,原野甚少,大率多水田,总计八道,富饶者不过三道。毛文龙以银易米,以中国之货易该国之米,而仍称苦也。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清朝要全面的管控朝鲜建立行政机构、驻扎相当规模军队必不可少,而朝鲜的土地物产相对贫瘠,清朝很可能就要动员自己的粮饷来支付驻军费用。然而当时的清朝只局限于东北地区和漠南,在财政上还要应付对明作战和笼络蒙古人。很显然,算算经济帐,驻军朝鲜这事很不划算,而且满蒙八旗壮丁数量本就有限,一旦驻军,还容易分散自己的军事力量,何况两次征伐朝鲜,掠夺了大量人口、物资,造成了朝鲜“公私波荡,蓄积一空”,一旦占领我想清朝当地驻军等着饿肚子吧!

其次,清朝之所以兼并漠南蒙古和黑龙江诸部就是看重了这两个地区的兵员素质,他们的加入对于清军的强兵硬战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提高,而朝鲜的兵员素质就比较尴尬,如若朝鲜人在被吞并后不能形成战力对明作战,占领了又有何用。

尽管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后金军的战斗力,尤其是野战能力确实非常强。但是,人数却非常少,据《满文老档》显示,在天命六年,后金境内只有231个牛录,若是按一牛录300丁来计算(有些牛录根本不满丁,不再本文考虑范围),也只有6.9万人,这还是加入部分蒙古牛录的数量,如果除去,女真本族人丁就更少了。所以,想要在对明作战取得成功,就必须扩大自己的力量,那么将漠南蒙古和黑龙江诸部拉入自己的军事体制就很有必要。

事实上,后金从很早开始就非常注重拉拢蒙古人,就比如说努尔哈赤,据《老档》记载,每逢归附的蒙古人数众多时,他都会去亲自迎接款待,“汗亲御衙门,宴所来投人”。还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每一蒙古男丁月给米一斗及银二钱”。由于蒙古人的骁勇善战,努尔哈赤一开始就毫无保留的将蒙古人当做主要军事力量,给予与女真军相同的装备。

《满文老档》天命七年三月初七条:来归之蒙古人,优者服以良甲,劣者服以次甲,一如我军,盔尾甲背,缀字为记。

在天命八年,征讨内喀尔喀札鲁特部的军事行动中,有数量不少的蒙古人接受了赏赐,可见来归的蒙古人为后金(清)的军事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努尔哈赤及其后继者皇太极也着力征服黑龙江诸部,尤其是对索伦部的征服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满蒙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崇德六年,索伦部归附清朝,索伦人壮丁“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其壮勇男丁披甲当兵,成为八旗精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朝鲜兵的战斗力就比较差了,岁月如梭,宗主国从元切换到明,本地政权从王氏高丽转到了李氏朝鲜,外部环境不断变换,朝鲜兵的战斗力却一如既往的稳定,稳定的“差”。

就比如说万历援朝之战的初起阶段,一月之内,大半个朝鲜居然被丰臣秀吉的日本军占领,搞得明朝君臣以为朝鲜君臣通敌,幸好朝鲜的“爸爸”大明及时出兵续命,否则后果大家都知道。再如萨尔浒会战,这个大明的好儿子又干起了坑爹事,居然与女真军做交易,用明军的人头当自己的回国通行证。附图。

尽管朝鲜人竭力否认这件事,但是还是在自己的史料里留下了蛛丝马迹,当朝鲜兵得知与后金的合约达成后,竟然驱赶前来避难的浙军士兵,这能相信朝鲜军营里的明军士兵是安全的吗?

《栅中日录》:约解之说来报阵中,军卒喜跃,无复部伍。适有浙兵七八名来到阵前,军卒纷纷驱出,不可禁抑。

我想这样勇于卖队友的熊兵,后金(清)一边怎么敢用来冲锋陷阵,用不起啊!当然后金也征发过朝鲜军队,但是多征火枪手和炮手,远远开个枪炮就行了,近身肉搏绝对不要。

最后,就是意识形态问题,后金与漠南蒙古,黑龙江诸部语言、风俗习惯、社会组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容易团结,形成合力。这些特点都是朝鲜所不具备的,如果在当地驻军,很容易爆发冲突,清军又得派兵去镇压,又会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圣武记·开国龙兴记》:夫草昧之初,以一城一旅敌中原,必先树羽翼于同部。故得朝鲜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得蒙古人十,不若得满洲部落人一。族类同,则语言同,水土同,衣冠居处同,城郭土著射猎习俗同。

所以,清朝对朝鲜还不如走上层路线,让朝鲜王室提供清朝想要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强行不平等的贸易来换取所需的物资,这远远比直接占领更加有利。

引用文献:《燃藜室记述》、《满文老档》、《圣武记》、《山中闻见录》、《栅中日录》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从未吞并过日本

元朝是曾经攻打过日本,都到了日本本土了当时元军是打的日本落花流水.但后还刮台风,把元朝的海军吹得全军覆没.后来由于元朝国力衰败,远征日本的计划就泡汤了.这场台风被日本人称为神风.中国不仅打过日本,还认日本当小弟.明朝时中国曾经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日本成为中国藩属国.丰臣秀吉听后大怒.不顾第一次侵略朝鲜战争失败的损失,有发动了战争.结果又失败,丰臣秀吉的大权落到了德川家康手中.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幕府.德川幕府闭关锁国,中国也一样.直到甲午之战,中日分了胜负.

沙俄侵占中国远东领土时为什么没有染指朝鲜半岛

关于沙俄侵占中国远东领土时为什么没有染指朝鲜半岛,主要原因有朝鲜半岛所处地理位置并未与沙俄有大面积陆地领土接壤,中间隔着东三省;政府和东北人民的奋力抵抗;日本的介入,发生了日俄战争;西方列强的介入使沙俄吞并不了东三省从而导致让日本捷足先登。

而沙俄想要染指朝鲜半岛的前提条件就是先吞并中国东北三省然后以桥板再染指朝鲜半岛,但在吞并东三省的道路上又遇到了哪些阻力呢,

俄国人对于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渴望,在中国近代史上,沙皇俄国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通过多个不平等条约夺取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俄国人并不满足,还妄图侵占我国富饶的东北三省。

其实沙皇俄国对于我国的东北三省早就垂涎三尺。康熙帝之时,沙俄就尝试入侵东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更是不费吹灰之力侵占了整个外东北地区。但俄国熊并未停下他的脚步,为了获得远东不冻港,俄国加紧对东北的侵略。

1899年俄英两国达成协议:将中国长城以北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到了第二年,俄国更是提出了“黄罗斯”计划,意图彻底控制东北。但最终俄国一直都未能吞并东北。那么是什么阻挡了俄国熊的脚步呢?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国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为此俄国国内的“东方派”提出了向远东扩张的思想。之后以维特、库罗巴特金、别佐伯拉佐夫等人为首的俄国权贵阶层将向远东扩张的思想具体化,提出了一系列侵占中国领土,特别是侵占东北地区的计划。这一系列计划在俄国国内俗称为“黄俄罗斯计划”。

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于“黄俄罗斯计划”大加赞赏,曾公开宣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按照该计划的设想的目标,俄国将在太平洋沿岸获得一处不冻港,并以此为据点,将中国长城以北全部纳入俄国版图,或者至少也是将整个东北收入囊中。

为了将来更好地控制东北的南部,俄国人还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从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第二步以保护铁路安全的名义,在横穿中国境内的铁路沿线派驻军队,建立一系列的俄国军人村、镇,之后在往这些村镇输送移民,逐渐蚕食东北的领土。那么黄俄罗斯计划是怎么破产的?

由于俄国人对于土地有特殊的渴望,所以俄罗斯仅仅用了两百余年,就从一个东欧平原上的小公国一跃成为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但俄国的核心区域在于东欧平原,距离中国东北有距离远,从东欧平原到中国东北还要经过严寒的西伯利亚,环境非常恶劣。

因此俄国从东欧调兵到我国东北变得异常艰难。圣彼得堡到哈尔滨的距离远比京师到哈尔滨的距离长很多,就算是坐喷气式飞机也要11小时以上。

俄国所征服的西伯利亚虽然距离我国东北较近。但西伯利亚地区常年气候严寒,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人口稀少。在这些地方既没有可靠的兵源,也没有可以支撑起庞大军队驻扎的资源。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俄国如果和中国因为争夺东北而爆发战争,将处于相对不利地理环境中。

当然俄国人除了直接开战抢占地盘,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制造民族分裂,然后再吞并。但在东北俄国这招可就不灵了。虽说汉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不是东北的主体民族,但清末闯关东运动兴起后,大批的汉人奔赴东北,使得东北的汉族比例非常高,成为了东北的主体民族。这样的民族成分构成使得俄国难以像肢解蒙古那样,通过制造民族矛盾的方式将东北从中国领土中割出去。日本的竞争

对东北三省垂涎三尺的除了俄国,还有新崛起的日本。日本在甲午战争战胜中国后,就提出割占属于东北的辽东半岛。但最终由于俄国联合法、德两国对日本施压,日本没能占领辽东。

日本虽是一个岛国,但在甲午战胜后,利用大笔战争赔款打造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实力不比俄国差,而且日本距离东北距离远比俄国核心区域与东北距离近的多。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惨败,其势力仅保持在东北的北半部。

西方列强的介入

俄国人的妄图独霸东北的举动也引起了英美这些资本主义强国都表示反对。因为俄国在东北势力的扩张,影响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英国的势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就进入了东北。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就将辽宁的营口开辟为通商口岸。此后英国以营口为基地,向东北地区大量倾销商品,同时掠夺东北的农产品。美国在结束了南北战争后迅速崛起,将扩张的触手伸出了美洲。有着丰富资源的东北地区自然不会逃过美国人的目光。当时的美国参议员埃尔伯特·丁·贝弗里奇在亲自去东北考察后,直接提出,美国要注意东三省的商业前景和战略地位,与俄国在东北的势力相抗衡。

俄国吞并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得以实施,那么也就意味着英美将丧失东北这一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这绝对是英美不能接受的。在1899年的时候,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更是直接提出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就明确反对俄国吞并东北。英国直接与日本结盟,支持日本与俄国争夺东北。在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也站在日本一边,给日本大量的贷款用以支持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的惨败标志着俄国吞并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日俄战争从表面上看上去俄国的对手是日本,但日本的身后站着世界第一殖民帝国的英国、第一工业强国的美国,从一开战就注定了俄国的必然失败。

日俄战争失败后,沙皇俄国在东北的势力退居到黑龙江一带,基本失去了侵吞东北三省的可能性。此后的沙皇俄国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欧洲,无暇顾及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事情。

我是林一,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点关注不迷路,我会持续的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的知识和秘密。

为什么古代没吞并高丽

原因很简单;一是那朝那代高丽都很听话,对大汉俯首听命,岁岁来朝,年年纳供。还专门为皇帝提供美女。那代皇帝不乐享其成。

二是朝鲜的土地贫瘠,弹丸之地。地产能养活他们自己的臣民就不错了,就算把朝鲜纳入国土,最多也只是增添国库负担而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古代的皇帝没一个愿意做的。所以高丽才没被吞并。

关于在明朝末年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满清占领东北,吞并蒙古,为什么不吞并朝鲜,古代中国为什么不把朝鲜半岛吞并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