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以及苏芬战争为什么这么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
在欧洲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的1939年,自恃强大的苏联为了开辟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和一个北欧小国爆发了一场战争,这个北欧小国就是芬兰。
苏联国土面积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军队500万,坦克过万辆,而被打的芬兰,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仅370万,整个国家的人口还没苏联军队的人数多,高峰时期也只能动员20多万人参战,重武器更是和苏联没法比。
所有人都认为芬兰必输无疑,只有投降割地才是唯一的途径。
但是。。。
芬兰对于苏联的劝降,回了四个字:“不服,来干!”
斯大林震怒,发兵100万,要三个星期踏平芬兰。
然而,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是,苏联以如此强大的军力,竟然花了三个多月刚刚突破芬兰边境的曼纳海姆防线,虽然最后芬兰不得不割地求和,但苏联不仅没有实现吞并芬兰的战争目标,据说还伤亡了70万人,而芬兰得以保全主权,赢得了国际尊重,代价是6万人伤亡。
为什么苏联派百万大军,不仅没有击败区区20几万军队的芬兰,而且损失比芬兰惨重10倍,颜面尽失呢?
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
第一,苏联借口发动的苏芬战争,摆明了就是以大欺小的不义战争。
不仅芬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国际舆论也是倒向芬兰,多国也是积极援助,瑞典还派了志愿军。
在战争中,芬兰军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作战积极,众多芬兰猎人组成的狙击小组在北欧冬季的极夜中划着雪橇神出鬼没,沉重打击了苏联军队。
其中,后来被称为世界狙击之王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下图),一个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射杀了500多名苏联官兵。
第二,战争爆发前,苏联军队准备不足。
1939年之前斯大林对于苏联军队的大清洗导致军队素质大幅下降,指挥官大都是头脑简单经验缺乏的白痴,整个军队空有世界第一的规模,实际上是外强中干。
举个例子,苏联军队进攻时步坦协同脱节得令人发指,坦克只管自己跑,被芬兰步兵利用地形工事击毁后,芬兰军人从容不迫的再用火力杀伤姗姗来迟的苏军步兵,然后,第二波进攻重复第一波的悲剧,几乎不做更改,再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
第三,冬季作战本来就对防守方有利。
北方的小伙伴都知道,零下几十度,积雪没大腿的寒冬,一个人穿着厚重的冬装几乎无法灵活行动,体力消耗极大。
而对于待在曼纳海姆防线以逸待劳的芬军士兵,则轻松得多,烤着火喝着咖啡等苏军士兵上门就是了。
所以,苏芬战争中,苏联可谓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样不沾,最后即便打赢了也是惨胜如败。芬兰认输,可能也是体恤苏联,因为照斯大林这么个打法,完全占领芬兰可能要把整个苏联军队都填进去。
正是因为看到了苏联面对小小芬兰的外强中干,希特勒才敢放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一年多以后悍然入侵了苏联,从此掉进了苏联曾经在芬兰掉进去的坑里。
芬兰人很重视这段历史,虽然战争最后还是妥协了,但是这一战打出了芬兰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保住了自己的国家,令苏联直到解体也没再敢发动对芬兰的战争。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很热情,里面展出了许多当年战争中的资料和武器装备,本人去过一次,确实不错,有去芬兰旅游的同学,也可以去看一下。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士兵的军情之翼,点个赞,好心情~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非要跟强大的苏联为敌
苏联甚至是今天的俄罗斯,拥有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地球已知化学元素,而工业生产离不开这些东西,战争所赖以生存的军事工业,也是一种工业制造生产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要烂熟于心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希特勒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双方军事实力和工业产值大相径庭之时,不听幕僚劝阻执意和苏联撕破脸也不奇怪了,毕竟苏联这座有色金属与石油矿产宝库,可以为他充当征服瓜分世界的原材料基地,而苏联的老百姓则可以成为他战争机器上的廉价劳工。
沦陷区的一名苏联女车床技师,被德国侵略者称之为“东方劳工”我们再来看一下苏德的在1941年秋季开战千夕的兵力对比:德国900万、苏联1700万;初期直接作战兵力:德国500万(含轴心国军队),苏联730万;编制:德国156个师又2个旅、苏联170个师又2个旅;坦克:德国3800辆、苏联新型坦克1475辆;火炮:德国4.3万门、苏联6万门;作战飞机:德国1830架,苏联新型飞机1540架,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德国192艘、苏联396艘。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德国的坦克和飞机总数高于苏联,其中坦克数量是高于他的一倍还要多一点点,飞机嘛就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占有一定优势。这个别数据上的一些差异,也是希特勒能够自信的继续使用闪电战,以对付波兰的手段,来对付苏联的底气所在
四号坦克二次大战欧洲战场的德方主力但是结合苏联在1937年工业产值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局面,及庞大的国土纵深以及加上战事进入冬季后,德国人的补给和后勤出现了问题。最终希特勒还是没有摆脱与拿破仑相同的命运,1941年冬季折戟莫斯科闪电战计划就就此破产,也是从那一刻仿佛敲响了他1945年灭亡的丧钟。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T-34/76-85都是该厂产品由此可见希特勒打苏联就是出于垂涎苏联的矿产资源和石油态度,这些东西都是为他下一步瓜分世界和死磕英美的资本,是出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心态,才打得。但是他刚愎自用战略上犯了两线作战和粮草未动兵马先行的兵家大忌,战略上的失败和后勤维护保障的失利使得德国人折戟莫斯科最终上演了百年前拿破仑那一幕。
为什么德国最终会被苏联打败
主要败在后勤上。
在进攻英法联军时,因为法国的面积不大,加上西欧发达的基础设施,使得纳粹德国的后勤压力并不大。
但是进攻苏联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进入的土地是何等广沃,但是道路条件又是何等的落后。
因为两国的铁路不同,纳粹德国的铁路部门又是一通胡搞,弄得运输效率大幅减低。
国内的工厂也没有转入战时机制,当战争拖入冬季时,很多德军手里连御寒的大衣都没有,非战斗减员急速上升。
苏联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后,开始逐步的反击。不过他们缺乏机动力量,美援卡车到来以后,才解决这些问题。
在伤亡大量有生力量之后,苏联的军队越来越重视技术兵种。武器的产量也得到完全释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某个师在渡河时损失了大量武器,其后补充的数量甚至还超过原有。
而美国参战以后,持续对德国战略轰炸。虽然德国工厂的产量一直增加,但是四面楚歌之下,兵员损失得更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你觉得希特勒低估了对手还是高估了队友为何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输得这么惨
谢邀请!假如没有美国的参于,战争的结局还真不好说。不论是英国还是前苏联如没有美国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具体情况麻烦各位查一下百度,不好意思了)这场战争真得打的艰苦。所以,做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任何国家无法代替的作用。至于意大利和日本猪一样的队友,非常庆运的确是一群猪,而且还是一群病猪和疯子猪,否则也增强了反法西斯的难度。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