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失败和陈友谅为什么会失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为何没能打下洪都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的胜负,始终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
天时指陈友谅出兵的时间,是1363年4月,这是初春的季节,江南即将耕种,而军粮储备不足!
地利是指洪都位于鄱阳湖边,虽有利于陈友谅水军的协助攻城,但也便于朱文正进行补给运输寻求外部援助!
人和指陈友谅的上位,是通过政变手段,用血洗清自己的地位,麾下将领虽臣服,但底层的反抗情绪始终存在!
反观朱元璋方面,首先,凭借坚固的城池进行防守,以逸待劳伤亡比巨大,长期的围困导致陈友谅军队士气低落!
守将朱文正用兵如神,因其与朱元璋的身份,带领麾下部将誓死抗争,凝聚成强大的战力!
最后,在战事进行过程中,朱元璋是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而陈友谅孤注一掷,使得战争消耗过大,为后来的战败埋下隐患!
洪都正是城小,坚固,储备充足,而陈友谅军队虽规模庞大,但无法全部施展开,又消耗着巨额的粮草!
失去战略的突然性,再面对回师的朱元璋主力,因此即便攻克洪都,也无法再对南京发起进攻!
陈友谅败于朱元璋是偶然失算还是必然失败
为什么占尽优势的陈友谅最终输给了朱元璋?
我们用朱元璋的一句话来开始这篇文章:
朱元璋:“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陈友谅是最大的威胁,陈友谅覆灭之后,朱元璋其他的对手都不值一提了。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认为陈友谅”志骄则好生事“,这个毛病也成为陈友谅集团最总覆灭。
天时地利优势明显虽然同为起义军,陈友谅军事实力应该是远超朱元璋的。
军队数量上,陈友谅60万大军,而朱元璋只有20万。
地理位置上,陈友谅占据长江中游,朱元璋占据长江下游,因此陈友谅对朱元璋的进攻有高屋建瓴之势。
技术上,陈友谅造船技术先进。
但是陈友谅为什么还是失败了?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为人猜忌赵普胜是有名的悍将,朱元璋甚为忌惮,于是采用离间计离间二人,最终陈友谅将赵普胜处死,为朱元璋除掉一个心腹大患。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这种性格虽然能够小成,但是难成就大业。
供给不足陈友谅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其领地于朱元璋的江南难以媲美,这就导致给养不足,洪都之围中战线太长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士气不足做不到团结一心洪都之战中朱文正率领2万军队,苦守城池85天,而陈友谅则是60万大军倾巢出动,洪都守将朱文正接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将士们更是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而陈友谅军队很多是杀害其他起义军领袖收编的,根本不是一条心。
总之:陈友谅有天时地利,而朱元璋有人和啊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失败
陈友谅占着自己兵多将广,水师强大,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最终被朱元璋火攻打败,突围中,中箭身死。
陈友谅战死鄱阳湖,为何朱元璋在战后会感到害怕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大枭雄的生死之战,无论谁赢,都有可能成为天下之主。这一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水战,虽然以朱元璋大胜,陈友谅战死而结束,但战后朱元璋仍然感到有些后怕,这是为何?
朱元璋与陈友谅本没有什么交集,朱元璋接受谋臣朱升的建议,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在江东迅速站稳了脚跟。陈友谅的崛起则显得既霸道又直接,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迁都江州称汉王,次年又杀害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做起了千秋帝王梦。
大战之前,陈友谅的实力要强于朱元璋。双方都认定对方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陈友谅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更是对近在咫尺的朱元璋势力极为忌惮,第一次朱陈正面交锋,陈友谅就突破朱元璋的长江,兵临集庆(今南京)城下,两军恶战之时,恰巧江水退潮,陈军数百艘战舰搁浅,陈友谅大败,狼狈逃回江州。
同样的,此时的朱元璋,也因为据有了苏南、皖西、赣北和浙东部分地区,东与张士诚、方国珍,西与陈友谅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摩擦,朱元璋要想次第统一江南,首先要拔掉的就是陈友谅这一颗钉子,陈友谅的势力地处集庆上游,拥有武昌、安庆、江州(九江)三个长江重镇,占地广阔,实力强盛,水军力量十倍于朱元璋。陈友谅的汉国绝对是朱元璋当时最强大的对手,双方的生死一战,不管谁赢,都将决定着后面的历史走向。
鄱阳湖大战的导火索,起源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出兵攻打洪都(今南昌),洪都是朱元璋在长江中游仅有的一座重镇,对遏制陈友谅南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朱元璋对洪都的得失非常重视。陈友谅出动水陆两军,号称60万围攻洪都,虽久攻不下,但洪都已是危在旦夕,朱元璋于同年七月,亲率20万大军驰援洪都,陈友谅撤围,双方约在江州附近的鄱阳湖展开大决战。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兵力数倍于朱元璋,还有陈友谅的水军都是训练有素,战船高大坚固,大战之初,朱军勇猛不可挡,陈军士卒被斩杀无数。但朱元璋所在的主舰因搁浅被围,险招不测,幸将士拼力厮杀方才解围。由于陈军的巨舰大而坚实,朱军的船小而不能仰攻,故接连受挫。朱元璋接受部将郭兴火攻建议,以七艘渔船,载满火药柴火,顺风逼近陈军战船,火借风势,顿时陈军战船一篇火海,烈焰滚滚之下湖水一片通红,百艘战船付之一炬,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大将陈普并无数士卒都被烧死,溺死。陈军损失惨重,大战的天平开始向朱元璋一边倾斜。
至七月二十三,陈友谅不甘示弱,所谓“擒贼先擒王”,他专门嘱咐手下瞅准朱军的主舰打,朱元璋刚刚移往他舰,旗舰就被陈军的炮火轰的四分五裂,朱元璋又一次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两军在鄱阳湖恶战一个多月后,陈友谅被困于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但此时朱元璋早已将鄱阳湖层层封锁,陈友谅要想逃出进入长江退往武昌何谈容易。陈友谅败逃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站在主舰上的陈友谅躲闪不及,中箭而死,汉军5万多人投降,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的完胜而结束。
大战之后,朱元璋面对着满目疮痍、浮尸遍布的战场,依然是深感害怕。此战的成功,既有将士的奋勇无畏,拼死杀敌,也有很大的运气成份。陈友谅在此战的严重战略性失误也是导致他最终身死国灭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当时不再死磕洪都,而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洪都,大部顺流而下攻打兵力空虚的朱元璋老巢应天府,再联合张士诚,对朱元璋来个两面夹击,则朱元璋将陷入极为不利的被动状态。同时陈友谅将大军布置在鄱阳湖,没有派兵扼守各处要道隘口,导致自己的后路断绝,作茧自缚全军覆没。
这是一场无比惨烈的水战,朱元璋虽亲冒矢石,但也曾多次陷入险境。如果不是陈友谅意外阵亡,倘若被他突围,则形势逼人。可以说,陈友谅绝对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敌人,如秦末刘邦对项羽。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失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友谅为什么会失败、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失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