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罐设计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闪蒸塔与闪蒸罐有区别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要蒸塔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蒸油塔的做法
  2. 闪蒸塔与闪蒸罐有区别吗
  3.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是什么梗
  4. 为什么蒸氨塔氨气已进预冷塔

蒸油塔的做法

做法:

1、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许酵面揉成软面,热处发约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视制作需要,揪成若干个小团,外抹清油待用.

2、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越薄越好

3、然后再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

4、这里有讲究:天热时,要在羊尾油里加适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于天热油溶化而流出面层

5、天冷时,羊尾油中加少许清油,清油不易凝固

6、这样制作的油塔子油饱满,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浓香丰腴的独特风味

7、在里面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火蒸25分钟,即可启笼食用.

闪蒸塔与闪蒸罐有区别吗

有。

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但闪蒸塔可以建立回流,而闪蒸罐则不行。

如果单从字面理解,闪蒸塔和闪蒸罐是有一定差异的,闪蒸罐纯粹是闪蒸,但可以将闪蒸罐做成较高的塔状形式的,这种则两者没有什么差异;而闪蒸塔可能里面还设有塔板,利用闪蒸产生的温度进行精馏。所以闪蒸罐和闪蒸塔的有无差异还要看具体的场合。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是什么梗

这个其实是军迷圈子里的一个梗,也就是传说中的坦克“多炮塔神教”。其完全形态应该是: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

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多”意即多炮塔;“铆”意即铆接装甲;“蒸”意即蒸汽动力;“刚”意即刚性悬挂。

诶等等,前三个看上去都很正常,为什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坦克才有的“刚性悬挂”?多炮塔,铆接装甲,蒸汽动力,这不都是用在军舰上的设计吗?

恰恰相反,多铆蒸刚指的正是一种跑偏了的坦克设计思路——多炮塔坦克。

这种思路大概出现在一战后,主张建造这种多炮塔的“陆地巡洋舰”的军方人士认为(英国陆军甚至专门成立了“陆军战舰委员会”),在堑壕战的背景下,坦克应该具备较长的车体以越过更宽的堑壕(一战时已经出现了宽达6.8m的反坦克壕沟),能够同时向多个方向上的敌军倾泻火力,并能够抵御从敌方战壕中四面射来的机步枪弹和步兵投掷的手榴弹。

↑世界上第一辆多炮塔坦克A1E1“独立”号。“独立”号坦克重31.5吨,车长7.75米,车宽3.2米,车高2.66米,乘员8人。它拥有5个独立的旋转炮塔。半球形的主炮塔位于车体中央,装有1门3磅炮(口径47mm)以及1挺维克斯7.7mm并列水冷重机枪。在主炮塔四周,还有4个能够独立旋转的辅助炮塔(机枪塔),各装有1挺维克斯重机枪。“独立”号坦克的动力装置是特制的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达257千瓦(350马力)。因此尽管车体很重,但由于马力强劲,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仍达到了31km/h。但装甲较为贫弱,厚度仅13-28mm。从1926年到1933年,英国军方针对之前所说的堑壕突破作战对“独立”号坦克样车进行了多方面试验,结果也还算令人满意。但是,这种多炮塔坦克造价也高得吓人。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更使牛牛囊中羞涩,令这一计划雪上加霜。无奈之下,英国陆军部不得不取消定型生产计划,唯一的一辆样车现保存于英国鲍宾顿坦克博物馆。不可否认,它对后世多炮塔坦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独立号之前,一战末期,“多铆蒸刚”的雏形就已诞生——诞生于一战末期的法国的CharFCM2C重型坦克。该车全长达10.27米,重达69吨,尺寸远比“独立”号大的多,由图二士兵和坦克的对比也可见其庞大。武器系统包括一门75毫米主炮和4挺8毫米机枪,分别布置在前(大)、后(小)两座炮塔内以及车体两侧。由于其巨大的体积,超长的车身,该车有良好的越壕越障能力(而且也很好呼应了“多铆蒸刚”的“主题”——多炮塔√铆接装甲√刚性悬挂√,唯独没有用蒸汽动力)。但由于该坦克问世于战争末期,并未引起太多重视。

↑说到多炮塔神教,最为经典的当然是“五头六臂”的T35了。于1935年装备苏联红军的T-35重型坦克是第一种大规模量产的多炮塔坦克(忽略T28,炮塔太少不够正义),共制造了61辆。T-35全重45吨,车身上共搭载有5座炮塔,包括一座装1门76毫米短身管榴弹炮(用以攻击步兵、掩体、房屋等)的主炮塔、两座各装1门长身管45毫米副炮(用以攻击装甲目标)的副炮塔、其余两座炮塔只搭载一挺7.62毫米机枪(含并列机枪全车共搭载有6挺机枪)。除主炮塔外,其余4座副炮塔采用“簇拥”在主炮塔四周,基本上射界能够达到360度全覆盖。

但实战证明,T-35更像是一个“样子货”,尽管将近五十吨的体重已经超过了后世的谢尔曼、T34、豹式等一众坦克,已经逼近虎式重型坦克的吨位了,但显然T35碰上上述的任一型坦克,都只有长跪不起的命。它的防护和火力都被分散在各个炮塔和硕大的车体中了,故整车的火力、防护、机动水平以及整体战术价值自然就远远不及传统布局的坦克了。而且T35采用的刚性悬挂,越障能力差,机动性不佳。加之由于尺寸过大及发动机动力不足,T-35的公路最高时速不超过15千米,越野时速更是可能只有人步行的速度。在德军坦克以及反坦克单位看来无疑就是个缓慢而巨大的“固定靶”。

更为致命的是,T-35坦克的最大装甲厚度仅为30毫米,车体上的许多部位甚至只有6-8mm的装甲。德军大量装备到基层步兵单位的37mmpak37反坦克炮,使用Pzgr40穿甲弹就能够在500m开外轻松戳穿T35身上最厚的装甲。面对灵活小巧且数量占优的的德军二号、三号坦克,笨拙、皮薄馅大的的T35更是难有胜算。

↑除此之外,多炮塔神教还有德意志的NbFz坦克,以及KV-1的前身SMK坦克。但类似的坦克研发计划都很快被叫停或下马,究其原因,也就是多炮塔坦克暴露出来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多炮塔占用了大量体积和车体重量,限制了在一定大小的车体上,坦克火力、防护难以集中布置,坦克也就会软肋弱点颇多,不利于提高坦克的实际使用价值。加之由于当时动力技术的限制,多炮塔坦克多采用刚性悬挂,其机动性能尤其是越野性能很差;同时车体尺寸过大导致装甲布局分散,因此多炮塔坦克的装甲往往很薄,无法抵挡后来出现的新型反坦克炮、锥形装药破甲弹等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第二,多炮塔坦克虽然有很强的火力,但是这些炮塔却只能在极少的情况下发扬所有方向上的火力射击;大部分情况下,各炮塔只能单独作战,且坦克内部成员多,各火力单元间的指挥调度联络相当困难,很难完全发扬全车的火力。而随着装甲力量逐渐壮大成为各大国陆军突击的尖刀,步兵的战术也发生了改变:在开阔地不再采用堑壕而是分散在坚固工事中,辅以反坦克武器以应对装甲部队的冲击,因此多炮塔坦克装备的小口径炮和机枪对步兵的作用日趋弱化。而普通坦克的火力、防护、机动也在不断进化,面对普通坦克,多炮塔坦克又会陷入跑不过对方,打不穿对方,却会被对方轻易秒杀的窘境。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全而不精,终成鸡肋。

为什么蒸氨塔氨气已进预冷塔

这个和工作压力,进液浓度,出口浓度,工作温度都有关系,还有就是出口冷凝器的工况。最好是针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如果没有实操经验,根本就计算不准,不如实操来的直接。。

关于闪蒸塔与闪蒸罐有区别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旋转闪蒸干燥机 闪蒸罐的原理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