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古人读书的冷知识,以及古人读书的冷知识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古人读书有诵读、听读、速读、精读、抄读等等。选择什么方式读书,因人而异,因时代和环境而异,也与藏书的多少有关。
成语“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了解一个大概,现在这个成语多指学者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对于非经典之作我偏向速读。因为死记硬背,自觉没有“背功”,也难于达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终日在书案的境界,只是有几分“学然后知不足”,“开卷有益”的感受。
晋代诗人陶渊明读书,主要在于领会文章的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宋代理学家陆象山也主张这种学习方式,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诸葛亮就最擅长平平读,据王粲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曾经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读观其大略”。
人各有其好、其习,“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清朝的胡达源就只认一个死理,说:“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仔细想来,如今小学生不也是这种“胡氏”读书吗?只是少了一些思索而已。
《古人谈读书》是一本包含三则古人对于读书见解的的书籍,其蕴含的读书道理值得人们去好好品味,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古人谈读书》的资料推荐吧。
古人谈读书的资料:
1、论语
作者:孔子朝代:春秋末期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书有三到
作者:朱熹朝代:宋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与诸弟书
作者:曾国藩朝代:清代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净手洁案】古人拿书读书前,务必洗手,将桌案清洁。对佛经和圣人所作经典,更是沐浴焚香而后在清洁清洁的书桌上阅读。
【态度严肃】读书时,端端正正坐在桌案前,上身挺立,腿脚安宁,或者肃穆站破阅读,毫不翘二郎腿,也不会躺着看书或者趴在看书。
【口无杂言】不会边闲聊边阅读,也不要边吃喝边望书,更不要边瞅电视边看书。要么诵读内容,要么宁静阅读。
【收视反听】读书应当全是身心投入,不打盹儿,不狼藉,不神游。用心浏览,居心思考,用心斟酌,用心学习,用心笔记,如斯才可能懂得书中的深意,真正有所收成。
【遥恶亲善】书和文字本无对错善恶,但由于人的贪心愚痴愿望也出生了各种把人教坏的不良内容书籍。读书应该阔别恶俗以及令人陷溺的书籍,应该亲热经典、知识、踊跃思想和向上题材的书籍。
【敬字爱书】汉文字是上古圣人仓颉发现并且世世代代传承跟发铺,能力够有咱们当初的丰盛的文字印制成书或互联网上的信息,让常识技巧思惟传布和交换。古人对书籍爱护有加,坚持书籍干净,摆放整洁,携带时妥当维护。
一、诵
“诵”字的原意即大声背诵。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黄庭坚五岁时,已经能够背诵五经。有一天,他问老师说:“从来都称六经,为什么只读五种?”老师回答:“《春秋》不足读也。”这在当时人中是很流行的一种看法,最典型地反映在王安石把《春秋》称作“断烂朝报”的评语中。可是黄庭坚说:“是何言也。既曰经矣,何得不读?”据说他于是“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
二、录
“录”就是抄书。书籍难得,靠抄书保存文本,这与记诵类似。
明朝的“开国文臣第一人”宋濂,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为《送东阳马生序》。在那篇文章里,他回忆自己幼年的经历说:“余幼时即嗜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为什么说“不敢稍逾约”?当时人有“三痴”的说法,其中之一便是“借书与人曰痴”。意思是借书不还的事太多,所以书不可以轻易借予人。正因为如此,宋濂不敢逾约,否则再借就难了。
三、校
“校”即校勘。在印刷术投入使用前,古书都曾经历过以记诵文本和抄本形式流传的阶段,记诵或抄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差错,致使同一典籍的文本在辗转流传之中变得差异极大。
这种情况即使在印刷书籍出现之后仍大量存在。一是印刷本所依据的底本原有差异,二是刻板印刷过程中又可能出现新的错误。所以古人读书,在诵、录之前,第一步是先作文字上的校对,以便尽可能地保持文本的准确性。
四、疑
“疑”是指一种积极追问的精神。元朝的大教育家许衡,就最喜欢善于“疑”的学生。他的传记有曰:“诸生或有疑问,则为之喜见颜面。因语之曰:‘书中无疑,能以为有疑;有疑,能使之无疑。学斯有得矣’。”不过,这个意思并非他自己的发明,比他早一点的朱熹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
五、入味
所谓“入味”,是我从古人的以下这些话中间概括出来的一个说法:“读书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朱熹);“弄书册而游息时,书味犹在胸中”(黄庭坚);“睡余书味在胸中”(陆游)。
六、“大其心”而“使自得”
“大其心”而“使自得”,是说读书“当玩味大意,就自己分上实着体验……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朱熹)。或者如程颐所说:“读书当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关于古人读书的冷知识和古人读书的冷知识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