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取名的,那么有深意

励志一生 冷知识 2023-08-24 17:58:28 -
想不到古人取名字,居然这么随意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古人是怎样取名的,那么有深意,以及古人名字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古代人取名字既有文采又很好听
  2. 古代的名人的名字有哪些寓意
  3. 古人是怎样取名的,那么有深意
  4. 文言文中人名表述的规则

为什么古代人取名字既有文采又很好听

我们知道的古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名人或是文化人,

所以就觉得古人的名字很有文化也很有水平,

古人名字不但有名还要有字,就象诸葛亮,字~诸葛孔明,曹操,字~曹孟德。

如果喜欢看这些老版古书,当然也包括水浒,三国,西游,小五义,大八义……

有好多不出名的普通人,在这些不出名的普通人里,他们的名字一般都叫~

王二小,李二狗,张三旦,赵四猫……

古代女人一般嫁入婆家后,就随婆家姓了,一般都是婆家姓张,就张氏,姓李就李氏……

所以古代有学问的,有文化的人,必经是少数,更多的是没有文化的,普通的劳动人民,

在这些普通的劳动人民中,能吃饱饭,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哪还管你名字好听不好听,有什么水平和学问。

古代的名人的名字有哪些寓意

古人的名字是有寓意的,名字有三部分组成:姓氏、名、字;例如屈原,姓屈,名平,字原;关羽,名羽,字云长;李白,名白,字太白;杜甫,名甫,字子美等等;姓氏有家庭决定,而名字一般是有父母或长辈来命名,具体来说,字是名的解释和说明,还以屈原为例,名平,字原,原是平的解释,其实它们是同意。根据《礼记》记载,古人在20岁之前都是有名无字,在这期间,皆以名称之,而到了20岁这年,需要举行成人礼,并取字,此后便以字称之,不能再用名称呼,否则变为不礼。

古人是怎样取名的,那么有深意

俗话说“好名行天下”,名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层次和文化品位,它远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而已。那么,我国古人是如何取名字的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一些古人人名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名,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张飞字翼德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公子扶苏

齐相管仲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

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郑板桥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

由此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文言文中人名表述的规则

古人会起很多“称呼”,用于不同的场景

古人讲求“礼”,也就是规矩,尊卑上下分得很清,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呼,以此作为区别。

对于“单名”来说,就是除了姓之外,只有一个字的名字,直呼其名的一般都是长辈对晚辈、尊位对卑位。

比如《论语》当中,孔子叫弟子的时候,直接就是“求”、“点”、“赤”等等,不用加上“姓”。

比较特殊的就像弟子问孔子的时候,称呼其弟子有时候也是直接像孔子一样直呼其名,这是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

而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之间是平辈,称呼的往往是“字”,不带姓名。

古时候的“字”取得时间是在成人之后,“名”比较早,婴儿出身三个月就可以取名,但是“字”要在成人礼的那一天来取。一般都和“名”有关。

比如说诸葛亮,其名是“亮”,他的字就是“孔明”,二者是有关系的。这种关系在古代很明显,但是因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些称呼和字词的含义有所变化,所以有些关联已经不能太好地理解了。

比如诗人“屈原”,实际上是名是“平”,“原”是他的字。“广平曰原”,所以他的字“原”和名“平”是有关联的。

这种称呼一般用于关系较好的朋友之间,也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表示亲昵和尊重。

顺带一说,古人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会把姓名和字连在一起,顺序是姓、字、名。很多古装剧都犯过错误,因为是顺序是姓、名、字,这是不对的。

如果关系更亲密一点,是不称姓名和字的,直接叫“小名”,比如很多人就称呼曹操为“阿瞒”,就是这个道理。

晚辈称呼长辈的时候,要用尊称,一般也称“字”。

比如称孔子为“仲尼”或者“仲尼父”,一般不会直接称“孔丘”。

古人是怎样取名的,那么有深意和古人名字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古人如何给孩子起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