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近代史上是正面人物,为啥现在这么多人,却非常讨厌他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骂康有为,康有为13个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康有为梁启超的学生
  2. 康有为上书开设学堂的原因
  3.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康有为梁启超的学生

康有为与梁启超二人是师生关系,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锋人物。

?

然而,在历史的转折和大变革面前,他们二人一个固步自封,僵化保守,另一个善于吸收,与时俱进,师生思想的分歧乃至最后分裂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是息息相关的。

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世以理学传家”的名门望族,在少年时期就系统的接受了理学思想教育,开口圣人,闭口圣人,因此,大家都称呼他为“康圣人”。

康有为多次参加科考,全都名落孙山,以至于对科举失去了兴趣。

1879年,22岁的康有为在游历过被英国殖民者霸占了近40年的香港之后,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认识,觉得英国人“治国有法度”,不像过去常说的所谓“夷狄”那样没有文化。于是,他开始钻研西方的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

?

1888年,当时只有16岁的梁启超因为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中了举人,而颇有点少年得意。

1890年,梁启超进京参加会试落第。同年八月,经陈千秋引见,梁启超认识了康有为。

当时的康有为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因为科举考试不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

按照当时的科举习俗,梁启超中举在先,应该是康有为的“前辈”,所以梁启超心中未免有些自得。谁料到康有为对他所学旧学逐条加以批驳,这使得梁启超很惊讶,他没想到被世人推崇万分的学问在康有为眼中,如同糟糠,他感到自己如“冷水浇背,当头一棒”。

?

这番当头棒喝之后,让梁启超一时不知所措,以前所学的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学问。经过了一番思考,梁启超毅然决定抛弃旧学,拜后辈监生康有为为师,并逐渐成长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类书籍3000余册。求知欲旺盛的梁启超在这里如鱼得水,恣意涉猎,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各科的知识。

康有为比梁启超年长16岁,师徒二人在思想上虽然有一些分歧,但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

随着历史的发展,二人却日渐分离,并最终分道扬镳。

康有为上书开设学堂的原因

变科举、兴学校。主张变科举,兴学校,改革封建主义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教育是康有为教育改革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康有为清楚地知道,要实行维新变法的资本主义改革,要发展农、工、商业,使国家富强起来,依靠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封建知识分子是靠不住的,必须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教育和人才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科举制度。康有为的教育改革也是由“科举”开刀,力陈其种种弊端和祸害。

康有为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不仅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民智,并且指出了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都是空疏无用的。他们不仅对世界地理、政治一无所知,甚至缺乏自己国家起码的历史知识。

此外,康有为还把八股取士视为亡国的根源,这虽不绝对正确,但由此可看出他对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极力反对,并建议“特下明诏:永远停止八股,……自乡会试以及生童科岁一切考试,均改试策论。”

康有为在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的科举制度的同时,还提出“兴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废八股比如治病,是“以吐下而去其宿疴”,“兴学校”则如“补养以培其中气”。并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自立专门高等学大学。”

此外,康有为还对武试和军事教育制度提出改革,要求“停止弓刀步石之武试,及旗兵习弓矢者,并广设武备学校”“仿德国、日本校,亲与德、日兵士习验,然后归教兵学,且统戎旅,兵事乃可得而整理也。”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全变是康有为根据《周易》的“变易”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提出的概念。

他的“天道尚变”的宇宙发展观认为天、地、人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辩证法思想冲击了传统观念,突破了“器可变,道不可变”的局限性,为进行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面变法的内容包括:

①变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②变事,发展近代工商业;

③变政,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

④变法,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超过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突破了早期改良思想家的局限,富有积极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为什么这么多人骂康有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康有为13个冷知识、为什么这么多人骂康有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康有为先生的一生,波澜壮阔下,却因这些事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