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佛学小常识

很多朋友对于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和佛学冷知识图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
  2. 佛学常识:\
  3.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七十七,何为解行相应
  4. 学佛与佛学,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

贪嗔痴称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为贪嗔痴能损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常识:\

根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120.刹那=1坦刹那(tatksana)60.坦刹那=1腊缚(lava)30.腊缚=1牟呼栗多(murhutar)5.牟呼栗多=1时(大时,kala)6.时=1昼夜(即1日)。公制换算:1.刹那=1/75秒=13.33毫秒。1.坦刹那=1.6秒1.腊缚=96秒1.牟呼栗多=48分1.时(大时)=4小时。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也就是我说的一刹那=13.33毫秒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七十七,何为解行相应

解行相应与知行合一的意思类似,与理论联系实践的意思也相似。就是你有了什么体悟就要做到行为不相应,光说没用。

学佛与佛学,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者,觉也。“佛为法本,法由佛出”,佛法就是佛觉悟并宣说出来的法,是谓“诸佛常法”。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自然就是佛说的法。将释迦的言教集结成文字,从言教中又可析出教法即经,教诫即律。又,广义上说“世间一切微妙善语皆是佛法”。诸菩萨、祖师大德译注佛所说法,使正法流布海内古今。且凡依“诸佛常法”而“入佛法相”者亦名为佛法。因此有三藏十二部之经、律、论。由是可知,三宝已出,即佛、法、僧。佛者自性觉,法者自性正,僧者自性净,这是自性三宝。

学佛所强调的是学佛的法,发成佛的愿,视佛陀的言教为圣教量,常随佛学,信受奉行,而不止于知识层面。发心学佛去对待佛法和在研究佛教的心态上去看佛学,是有根本差异的,相对而言称学佛更恭敬更严谨。所谓“佛学概论”一说,之所以在一些学佛者看来不妥,其原因即在此。

佛教作为一个规范化的组织团体的确具有现代所说的宗教属性和教团属性。但如果将佛教的教理解为教化、言教,那就如冯达庵在《佛教真面目》中所认为的:“佛教亦称佛学,就垂示言曰教,就参究言曰学。”太虚法师说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哲学,欧阳竟无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蒋维乔在《佛学入门》中直言佛教的哲理是高于任何哲学的,佛学就是将佛教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在他的《中国佛教史》中又将学问分学理与历史。故知研究佛学,自当研究佛法之义理,明晰佛教之源流。

关于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推荐阅读 赵朴初著作 佛教常识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