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为什么是杂家

匿名 不建议 2023-08-20 16:41:43 -
如果你很穷,还负债累累,一定要读一下南怀瑾的语录,会受益良多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南怀瑾为什么是杂家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南怀瑾为啥不建议研究易经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南怀瑾为什么是杂家
  2. 怎么评价南怀瑾与陈撄宁
  3. 南怀瑾与曾仕强的文化观如何评价
  4. 曾仕强讲的易经到底有没有用

南怀瑾为什么是杂家

涉猎很广。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三十多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怎么评价南怀瑾与陈撄宁

如何评价这两位大人物?把我难住了,我是没有资格评价的。既然受到邀请,我就把网上的相关内容给大家报告一下吧。

陈撄宁(1880~1969),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安徽怀宁人。有“仙学巨子”之誉,道教界敬誉其为“当代的太上老君”。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以上是对陈先生的简介,以下摘录了一段先生的自问自答,读来有趣。

一问:天为何要生我?

答曰:老天爷正在那里做梦,我们不要惊动他。

二问:我为何要做人?

答曰:因为偶然高兴,乘老天爷做梦未醒的时候,不妨到世界上来游戏一番。

三问:人应该如何做?

答曰:黑脸是忠臣;白脸是奸臣;戴起平天冠,就是皇帝;拿着讨饭碗,就是乞儿;披英雄氅的是草寇;穿八卦袍的是军师;摇旗呐喊的是喽哕;咬文嚼字是书生。咱老子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暂时同这班淘气的孩子们厮混着寻寻开心。等到一朝玩得腻了,说声失陪,顿然踪迹不见。人应该这样做。

甲问:天是何物?何以能生我、生人、生万物?

反答:我是何物?何以能为天所生?

乙问:今此身中,何者是我?

反答:此身以外,哪一处不是我?

丙问:我生从何处来?

反答:我死归何处去?

丁问:我生为人,是自己作得主否?

反答:我死了变禽兽、变草木、变土石,是别人替我作主否?

戊问:死后灵性灭否?

反答:灵性是什么东西?有几何大小?吾人未死时,灵性藏在人身

什么地方?

子问:辛苦一生,所为何事?

反答:假使我们不愿意白白的辛苦过一生,那么应该如何办法?

丑问:灵性若不灭,则最后应得何种结果?

正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分明,不必问他人,还须问自己。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论着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于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着述极为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着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搜狐网)

南怀瑾的写作,是学术通俗化的一种成功尝试。(复旦大学历史教师姜义华)

南怀瑾为奇人,虽与严谨学者异其道,但其修养确有高人之境。(历史学家许倬云)

南怀瑾看似严厉,但说话常常诙谐幽默,是弟子们心里的“老顽童”。他认为自己是属于社会的,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他有四个理念:共产主义理想;资本主义财富;社会主义福利;中国文化精神。(南怀瑾弟子张耀武)

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书法家王国平)

南怀瑾不畏人言,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奔走,虽然临终功亏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没。(中国统一联盟发起人之一邓可瑾)

南怀瑾没有被任何一种知识,或者是一种文化所束缚。他写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书,但在他身上人们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不做作。(台湾曾子南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曾王君)

南怀瑾与曾仕强的文化观如何评价

曾仕强与南怀瑾不是一个档次。

曾仕强讲的《易经》,看似与管理学和做生意之类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其实只不过是五、六十年代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已经过时的东西。然而,由于大陆人曾经羡慕而现在又非常熟知,听起来感觉不错,特别受一些基本不了解《易经》的人的推崇。正如于丹的《论语》鸡汤,很受一些道来不去的小官员欣赏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所谓《易经》管理学和生意经,还有于丹的《论语》鸡汤也还是有一定的价值,但绝对上不了档次,只要你认真去想一想,里面的实质内容空洞而乏味。

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就显然高出曾仕强讲稿的数十倍。譬如南先生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等讲稿,基本将孔子、老子、孟子的基本思想讲透,并有一定的深度而且不离谱。

特别是南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是学习《易经》基础入门的通俗而又精准的读物。

有心《易经》入门的读者,买上这张门票,才能真正看到《易经》的美景而少走弯路。

曾仕强讲的易经到底有没有用

我没有听过曾老讲的易经,因为我听不太懂易经的东西。但是我有听过曾老讲其他东西。收获也很多。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很多人对一位老师讲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应该怎么去评判?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学佛的时候非常的崇拜南怀瑾先生。那时候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就是如饥似渴的去看他的著作和看他的这些各种指导。

然后自己就去摸索,按照他说的去做一些执行。

搞了两三年,可是反而越来越执着,越来越自我封闭,不但是学佛没有什么长进,连生活都搞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遇到一位老先生,和他谈起佛法的时候,我出口闭口不是南师,就是哪位大师所说,反正从来没有自己的东西,全部都是说的别人口里的东西。好像别人口里的东西就是经典。

老先生常常笑而不语,不做反应。

后来时间久了,我忍不住问他,难道说我学习某个大师的一套言论,是错的吗?

老先生说,倒不是说他们错了,是你错了。

我问这位老先生我说:为什么很多大师说的那些道理,我明明觉得是非常对的,可是到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搞的时候就发现还是没什么用。

这位老先生和我说。

并不是哪位大师的东西不好,也并不是他们说错了,为什么到你这里就不对了,不对路了呢?

因为你确实没有理解他说的那些知识,也没有消化他说的那些知识,更加没有搞清楚,他为什么要在那一个场合那一个环境之下去说那一句话。

许多大善知识讲东西,常常是在某一个场合应机去讲,讲的东西,可能是针对某个人的问题讲的,可是当你拿来听一听,你就把它当成一个死教条去弄,这样肯定会出问题。

即使是圣贤讲的话,也不能拿来死套路去用,都要活学活用,何况是各位大师讲的话呢。

大师们经常都讲叫你灵活变通不要执着,可是你把他们说的话拿来一通执着。那肯定就与他们讲的义理背道而驰。

所以你不能怪他们讲错了也不能怪他们讲的不实际用不了

天下的道理都是这样,你学习了必须要好好的消化,怎么消化?放到实际的体验里面去消化,当你去认认真真去体验去操作,你才有真实的感受,你才会明白他说这句话,是针对一些人在某一些情况发生的某些问题而说的

如果你不去执着某个人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好不好?你只是保持一种客观理智的心态,那么你看任何东西都不会被他所影响。

打个比方,有些搞传销的演讲大师他们说的话能听吗?一般认为是不能听的,实在是太夸张太邪乎了,可是你如果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去观察去听听,你也会发现有些道理并没有错,只不过他放在那个场合和他的动机用意用法是错的。

而有些大师或者很正直的人,他们说的观点,听起来是完全没有任何挑剔是绝对不会错的,可是当你拿到生活中拿到具体的事情中乱用的时候,你就会错,

因为是你在乱用是你在偏执是你不懂得灵活变通,不懂得具体事情具体对付,所以错的还是你,并不是他。

关于这个事情,无论是道家佛家还是外国宗教,任何这些搞修行的人,从来都是希望学习的人能够不要死抓着鸡毛当令箭。常常容易死在一句话一个字上一个概念上。

是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格局要大,什么是格局?格局就是你不死抓着一个字也不死抓着一句话也不死抓着某一个人说的东西,你的格局是一切是万法,这样你的格局才叫大格局。

大格局是你懂得分别性却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做起来却又有分别妙用。

所以我听了这位老先生的话之后,从此不再去执着于非要崇拜这个崇拜那个。也不再执着于某句话,某个字,某个概念,因为当你放开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人都可以当你的老师,所以孔子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是说三个人里面挑一个当老师,而是说任何人,你都能在他身上得到启发得到参考。或者说,任何事你都能在它上面得到领悟。

所以佛家才有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说法,这句话虽是本质论,却也是方法论,是修行的见地,也是修行的方法。

你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面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大师们很多话,是给你填补一些知识视角上的空缺,给你一些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启发,给你一些经验的参考。他们绝对不是要你去迷信他们去执着于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位老先生教我的,这一点确实对我非常有益处,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成长,让我变得理智和成熟。

总结:

知识和学问在人家的嘴里说出来,即使你听了记下来放到本子里,或者说你能够倒背如流也不一定是你的,

只有你真正在生活当中,在你的具体实践当中面对每一件不同的事情,你都能够像从仓库里拿货一样随手拿出来对应上去用,这样你才叫做真正有知识有学问,才叫做你消化了这些学问,才叫做你获得了这些学问。

否则这些学问就算你开一个藏经阁珍藏这浩瀚如海的知识学问,每天都拿着他们出来炫耀也没有用,对你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大师们讲的学问,自然有他们的好处,听了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执着于到底有没有用,这种想法就有点稚嫩,好像你拿了一把武器库给你的加特林机枪上战场,

你却对这把机枪的用法,对什么情况用它,打多少发子弹,怎么和别人配合这些都一无所知,只觉得它很牛是重型武器,你拿了这把枪一定无敌,那很可能它会第一时间要你命。它到底要怎么用,你得去研究,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总结。

另外一种习惯,就是带着挑刺的心态而非理智批判的心态去听人讲东西,一听到大师哪里知识上说错了记错了什么,马上心就凉半截,对他原来的崇拜马上变成鄙夷怀疑,这样的人,往往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拿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完善去否定人家的大德大善,所以他们总是和学问绝缘。

这个情况在商业环境里,我常常有体会,我遇到好几个优秀的做老板的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带主观去听人讲话,不管什么人,哪怕这个人身份低微,说出来的大部分不靠谱,但他们都能提炼出可以参考的可以得到启发的精华出来。

他们善于向各类人学习,为什么,因为他们守住自己的根本,知道自己不会被人带偏,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这些老板,也去上课也去被人忽悠培训,但是他们绝对不被骗,都是学到自己想要的就马上退出。

而有的老板很茫然的,懵懂的,听什么人一说马上就进圈套上套了。这都是因为没有主心骨和定力。这个事情和修行的情况非常像。

文章分享结束,南怀瑾为什么是杂家和南怀瑾为啥不建议研究易经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人生不读南怀瑾,阅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