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讨厌的那个人,可能是另一个你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和为什么说不建议看尼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以及为什么说不建议看尼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人最好不要把《易经》学透,学透了会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2. 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
  3. 尼采十大经典语录的赏析
  4. 尼采的书适合什么人读

为什么说人最好不要把《易经》学透,学透了会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易经是开启宇宙奥秘钥匙

不管你信不信,易经真的如此神奇。易经是道的载体,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所以掌握了易经,就能了解法则,也就看透万物的本质。

既然学懂易经的好处那么大,那为什么有:最好不要把易经学透的说法呢?

有一种说法是,知道的太多,容易泄露天机,遭到反蚀。这种法说大概多数人不能接受。

那我再说个,这是南怀瑾老师说的:学周易耗费精力!为什么呢?周易是极简主义,一本书要囊括万事万物的法则且要是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恐怕这世间所有的纸加起来都写不完。而易经一书可以,因为它将所有内容进行压缩,就像计算机的二进制一样,用自己独有的符号代替。

所以要读懂易经,就要破译密码,可是它是那么好破解的吗?当然不是,需要你有一定悟性,需要你一定的聪慧,需要你绞尽脑汁,需要你花费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从古至今,有很多宗师级周易大师,往往英年早逝,为啥?用脑过度啊!

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

罗素不但讨厌尼采,而且非常的厌恶尼采,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差不多。

这和尼采的一些主张和被战争狂魔希特勒利用有关系,当然也和尼采的“个人品味”有关系,总之不喜欢一个人,感觉他的“呼吸”都是错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对尼采的确算不上多喜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尼采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一些言论,以及他的为人,都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

这也是尼采在后世被人们所诟病的原因,而他本人在晚年(其实岁数也不大,尼采死的时候才56岁),过的也是相当的受折磨。

1、对待战争的态度

尼采的思想比较勇于“革命”,非常有鼓动性,非常有力量,敢于打破一切牢笼。

这也是尼采思想的特点,他鼓励人们去突破以前旧思想的束缚,大胆的去思考,去革命。

比如,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的核心观点就是“强人”和“超人”思想。

他所谓的超人,是对人的超越,如同人是对猿猴的超越一样。基于这种超人的理想,尼采对基督教所鼓吹的传统道德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弱者的无能创造了彼岸世界,那个无人的、非人的世界。上帝的地狱就是对人类的爱和怜悯,它使人带上镣铐,使人落入自己布下的网。当人强大起来时,上帝就不再被需要。上帝应当被杀死,并已经被杀死,他死于对人类的怜悯,怜悯是钉死爱人类者的十字架。

尼采在这本著作里面,对西方当时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否定,比如西方人信仰上帝,他直接否定了上帝,鼓励人们去做超人,来代替上帝,而信奉上帝的人,被看作是弱者。

在这本著作中,尼采区分人性的观点是“强”和“弱”,而不是传统的“善”和“恶”!

在尼采的眼里,勇敢、冒险、仇恨、战争、战士、男人、痛苦、欢笑、疯狂、残忍、铁石心肠、骄傲自豪、争权夺势、狂饮纵欲,都被作为强者的象征予以颂扬;而温柔、稳妥、博爱、怜悯、和平、和解、女人、恋爱、啜泣、悲哀、谦卑、忍让、节制、无欲、圆滑、知足、平等、理智都被作为弱者的象征予以嘲讽。

用强弱原则来替代善恶原则,把强和弱截然对立起来,使他的人生哲学具有了强烈的反理性主义色彩。

这本书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对鲁迅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家也知道,鲁迅的杂文很有“杀伤力”,这里面也是有尼采思想的影子。

此外,对弗洛依德、里尔克、托马斯·曼、茨威格、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米兰·昆德拉等人也有影响。

该书在20世纪被很多人看做是“未来人类的《圣经》”

当然,这本书也对“希特勒”有很深的影响,这也是罗素憎恶尼采的主要原因。

看来希特勒也是“博览群书”之人,上面标黑的词语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尼采对“勇敢”“冒险”“战争”等十分“铁腕”的词语非常推崇,这些都是强者的代表。

这些都是十分“革命”性的词语,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应该勇于探索,勇于突破,而不是被一些封建道德束手束脚,其实尼采的本意是好的。

因为当时尼采所处的时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包括德国,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思想和道德危机,许多被奉为神圣的国家观念、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正被人们所抛弃。

所以需要新的“革命性”的思想,来“拯救”大众,而尼采的思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所以他才“鼓吹”超人。

这种思想,对我国的“五四运动”,也是很有影响的,所以说,尼采的思想,在这种“改天换地”的革命性思想浪潮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希特勒却看中了“战争”这个词汇,把尼采的思想,用来鼓励战争,在当年,希特勒要求自己的士兵,都必须带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学习。

不知道这些士兵能不能真的看懂这本书,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本书的确给人一定的“鼓励”和“勇气”,的确有助于增加士兵的“战斗”热情,毕竟人人皆可“超人”,放开了干,谁怕谁。

但是尼采本人,只是一个哲学家,他并没有打过仗,也不是军事家,甚至可笑的是,尼采本人的思想,看起来藐视一切,但是他本人是非常胆小的,据说见了鸡血都会被吓晕。

人类的思想革命,的确会伴随一定程度的“流血”和“牺牲”,但是尼采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战争这种形式。

战争,作为一种“暴力”手段,在社会变革中,的确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并不是说,战争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其实战争是人类社会进步中,比较不划算的一种手段,真正的高人,都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尼采想表达就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而尼采本人,1900年就挂了,甚至说,1890年就“挂”了,因为尼采最后的十年,几乎处于疯癫状态,是不可能研究哲学的。

而希特勒的“二战”是从1939年才开始的,这个时候,距离尼采的著作差不多过去半个世纪了。

但是希特勒却“巧妙”借用了“尼采”的概念和名望,导致很多人把尼采想象成一个“战争狂人”。

而罗素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反战主义者,所以他非常厌恶尼采,对尼采带有时代偏见!

当然,罗素本人比尼采岁数小差不多30年,他的《西方哲学史》恰好写于二战期间,在这个时候,德国纳粹最为疯狂。

而希特勒居然用尼采的著作当“精神鼓动”武器,你说罗素能不恨尼采吗?

因为尼采毕竟是他的“前辈”,名气也很大,这和他的反战思想是“死对头”,所以他不可能略过尼采。

可惜的是,尼采死的太早了,要是他活着,未必会同意希特勒这么做,死人不能说话,著作也的确有“偏激”的地方,说来说去,尼采本身也是有漏洞的,但是毕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不能把这些“锅”,全部甩给尼采。

就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鲁迅,有些地方也是比较“偏激”的,所以要站在他们的时代来理解他们。

2、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罗素的成就其实非常的多,除了哲学,他在数学、逻辑学上的研究也很有建树,其他的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也都是著名学者。

更加有趣的是,罗素获得了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哲学—数学—文学》,从这个书名,大概就能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学者了。

他本人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至于何为自由主义者,这个不好用一句话总结,因为罗素的思想的确是很复杂的,不过总的来看,他崇尚自由,反对激进,对穷苦人民也很同情,其实他的思想很有社会主义倾向。

但是每个学者都有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咱们不能过于苛求。

不过总体来看,罗素的思想是比较符合咱们现代人的,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做人也有中庸风范,反对偏激。

这也是他和尼采“闹矛盾”的地方。

因为尼采的学说,本身就是有些偏激的。

比如对待女人这个问题。

尼采认为女人是软弱和可耻的,在尼采的世界里面,女人是弱者的代表。

尼采这样说:“女人有那么多可羞耻的理由;女人是那么迂阔、浅薄、村夫子气、不屑的骄矜、放肆不驯、隐蔽的轻率......迄今实在是因为对男人的恐惧才把这些约束和控制得极好”尼采并且说:“男人应该训练来战争,女人应当训练来供战士娱乐。其余一概是愚蠢。”

尼采有点像古代的封建君王,在古代,咱们国家的女人地位和尼采描述的差不多,所以不要因为尼采瞧不起女人,就“憎恶”他,因为这是时代的原因,因为当时的时代,总体来看是由男性来主导的,咱们国家,男女平等,也是近现代才有的事。

尼采贬低女人,一生也没有娶到老婆,一生相伴的女人一是他的母亲,二是他的姐姐,他一生都是“斗士”,都在“思想革命”,二十三岁成为大学教授,从三十岁那年开始身体就一直很差,才智过人,却没有过过一天幸福生活。

死前的十年完全在疯癫中度过。台湾学者陈鼓应写了一本《悲剧哲学家——尼采》。

巧合的是,尼采活了五十六岁(和鲁迅一样)。

而罗素就幸福的多了,他尊重女人,尊重人性,本身也是搞逻辑的,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一生,遇到了很多个情人(或许这也是一种自由吧),七八十岁了还在与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谈恋爱。

总结:

罗素和尼采,两个人的学术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都是伟大的人。

不过尼采的著作,比较有“革命性”,甚至有些“偏激”,而他的这些“漏洞”,恰巧被希特勒给“利用”了,自己也不能“辩解”,所以让反对战争的罗素十分厌恶。

不过,两个人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跨越时代的“矛盾”,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偏激”和“误解”,这点两个人都没有错。

总体来看,尼采的“剑走偏锋”的思想,不适合大部分人,和大部分时代,所以导致他的人生也因为“偏激”,而没有活的太幸福,甚至有点凄惨,寿命也很短。

而罗素的思想更加的“温和”,他的情感和价值观更多的是赞美,能让大众收益,所以他的一生也很幸福,可以说是很风光,大学教授、文化名人、社会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情场高手……

名头真的是太多了,他这种人,无论走到那里,都自带“buff光环”,闪耀的很。

所以,人一开心,活的也很久,罗素活了98岁,着实让人羡慕。

尼采十大经典语录的赏析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念”,不一定需要一个伟大的梦想,只需要一个能够落到实处的信念,比如“家庭”,“事业”。说起信念,不得不提到不远万里去取经的唐玄奘,“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他。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这句话非常出名,也体现了尼采的思想,那就是人本身的力量。任何困难都将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只要这个困难没有把你击倒,那么你一定会从中学到点什么。人就是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掘,能力的提高。所以不要抗拒去做困难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

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

知识越多就月谦虚,另一方面,越谦虚就越容易接受知识。傲慢的人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也就阻碍了自己的进步。谦逊会让你进入良性的循环,而傲慢恰好相反。也许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请把时间拉长一点看,那些谦虚的人会过的越来越好,而傲慢的人往往一时得意而止步不前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我想这句话最适用于教育,不要交给孩子们什么是一定对的,或者什么样是一定好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擅长数学才是好的,也不一定每个人画画的时候都得有想象力才是好的。每个人天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要为孩子们制定一定必须要走的路,唯一的路,因为没有这样的路。

每一段不努力的时光,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执着于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因为他认为哲学家一定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每个人都认同生命的宝贵,凡是活着的日子就要好好珍惜,尽量为你自己想要的事情去奋斗,不要辜负生命。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对人类思想本质的思考,也是朴实的人生感悟。任何有阅历的人都会有此共鸣,其实你想要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欲望,而不是因为想要的东西本身。所以关键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外物。明白了这一点就看淡一些,不要对物欲太过于执着,不要因为失去而太过于悲伤。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生命最不值当的就是一辈子否定所有的可能性,到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做。太过理性,看到什么都觉得这个肯定做不了,那一生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万一实现不了,本来想做个火箭,后来只做了一个炮仗,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不做的话,你连炮仗都没有。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我们时常会发现,儿童的能力超出我们承认的想象。那是因为人类本身的潜能,不要轻易为自己或者别人设限,觉得“这个肯定做不了”。就像《当幸福来敲门》中那句经典的台词说的:“永远不要让别人对你说你做不了什么事,即便是我。那些人,他们自己做不成什么事,他会跟你说你也做不了。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

尼采的书适合什么人读

尼采的书适合任何人读,只要你有兴趣。

在我们年轻时,书友碰到一起,不读尼采,就难以融入交流讨论。

读西方哲学经典,难免言必希腊。尼采的书是了解希腊文化的一个途径,是读书人绕不过去的经典。

同样,绕不过去的还有叔本华、弗洛伊德等,读了他们,不会不读尼采。他们组成了灿烂的古典哲学。

文章分享结束,罗素是不是讨厌尼采为什么和为什么说不建议看尼采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罗素为何极度厌恶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