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两面三道 浅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技巧

大家好,肠癌清扫淋巴结为什么有多有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结肠为什么不建议放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肠癌清扫淋巴结为什么有多有少和结肠为什么不建议放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肠癌清扫淋巴结为什么有多有少
  2. 结肠肿瘤恶性与良性旳区別是什么
  3. 结肠癌手术后有没有必要化疗,存活率高不高
  4. 结肠癌t3n0m0生存率是多少

肠癌清扫淋巴结为什么有多有少

按照美国NCCN结直肠癌指南的要求,只有清扫淋巴结的数目超过12枚,手术才符合根治标准。有研究显示在疾病分期相同时,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也就是淋巴结清扫的越多,患者预后越好。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有多有少,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达12枚,是否就认为手术没有根治?下面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⑴手术切除肠管的范围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可能不同,比如升结肠癌需要做右半结肠切除,与直肠癌手术相比,由于切除肠管的范围比后者大,相应的结肠系膜也切除较多,所以通常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自然比直肠癌手术多。

⑵术前是否进行放疗或化疗,对于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也会有很大影响,通常淋巴结在放化疗后会缩小和减少,例如进展期低位直肠癌通常会先做术前同步放化疗然后再做手术,与直接手术的患者相比,淋巴结检出的数目通常要少许多,但并不代表手术就没做到根治,相反先放化疗后手术的患者往往预后更好。

⑶受限于病理科医生的取材技术和责任心程度,对淋巴结的检出数目同样影响很大,因此,即使在手术做的很好的医院,也经常会出现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达标的情况。

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科手术本身的问题,限于医生的能力和技术,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够,导致淋巴结检出数目不足,这就需要外科医生修炼内功,提高手术水平,当然也提醒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技术更好的医院接受手术。

总之,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达标在临床工作中常会碰到,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真实情况进行区分。

结肠肿瘤恶性与良性旳区別是什么

首先需要大家伙明白一点的是:结肠肿瘤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结肠肿瘤主要可包含三个层面即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其中肠息肉、腺瘤可以丛某种程度上讲是良性的,而结肠癌通常是恶性的代表,那么他们三者之间有哪一些关联与区别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三者的发生呢?接下来禚医生丛结肠肿瘤的生理、解剖、临床、预防四个层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结肠肿瘤的概念

结肠肿瘤有时候会给我们的患者一个误导,其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在这里面既包含良性的增生又包含恶性程度较高的癌。那么我们前面提到的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他们的关系:肠息肉可是腺瘤发展的基础,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那么什么是肠息肉?什么又是癌前病变呢?

什么是肠息肉

所谓的肠息肉就是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样改变。息肉在消化科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在我们人类中30%的人一生都会有肠息肉的表现。这种息肉不痛不痒虽然在感官上没有造成不适,但是却埋下了十分可怕的隐患。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很可能会在食物摩擦、致癌物质影响的前提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果不做检测几乎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肠息肉为何会发生呢?: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黏膜是光滑平整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外观其实是肠道上皮细胞死亡与肠道细胞的干细胞增生分化补充动态平衡的结果。但是我们的肠道需要面对肠道菌群的代谢、食物的影响、免疫反应的干扰等众多生理作用。当肠干细胞因某种原因突变,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克隆、增殖分化,超过了正常肠上皮组织细胞灭活的速度的时候,肠道光滑平整的外观便会被打破,便导致肠上皮组织上不断的扩增便导致了肠息肉的形成。换句话说肠息肉的改变是细胞层面改变,一般而言常见的息肉多为良性改变例如增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发生癌前病变的风险非常低。增生性息肉仅表现为快速增长,但不太可能变成癌性。而以克罗恩氏病为代表的炎症性肠病,则并且完全是良性的。但是在肠息肉中三分之二的结肠息肉一般都是癌前病变的类型,我们也称之为腺瘤。按照肠息肉的组织学特点又可以将息肉分为腺瘤型肠息肉以及错构瘤肠息肉。因此肠息肉与腺瘤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交集的。肠息肉的概念可以涵盖腺瘤在内,肠息肉这种隆起亦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变趋势,因此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危害。什么是癌前病变?

我们所说的癌前病变是指这个病变本身不属于恶性肿瘤,但是该状态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如果我们的患者诊断为某部位癌前病变,则需要额外的注意因为该疾病转变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是十分高的。而腺瘤就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肠道腺瘤是最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时候单个出现,有时候数量异常多发。腺瘤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他们癌变的程度和几率也不尽相同,以绒毛状为代表的腺瘤发生癌变的机会相对更大。而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患者,只要存在息肉甚至腺瘤几乎均会发生癌变。腺瘤的分型:临床中对腺瘤的分型主要是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的比例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根据绒毛状所占的成分比例进行划分:

1、占比<20%的称为管状腺瘤、

2、占比在20%~80%的称为混合性腺瘤

3、占比在>80%的绒毛状腺瘤

4、以及锯齿状腺瘤。

在所有的腺瘤中以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的顺序在临床种出现。但是他们癌变的风险却截然不同,绒毛状的成分比例越高其发生癌变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中将直径大于1厘米,腺瘤中的绒毛结构如果>25%则定义为具有危险性进展结肠腺瘤的原因。

那么他们息肉与瘤以及结肠癌到底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呢?

由于癌症的发展年限很长,短则数年长达数十年,癌症的发展几乎都要经历:正常----癌前病变----癌症的阶段。通常情况下在遗传、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的生长、凋亡动态程序被扰乱导致细胞过度的生长,如果生长的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变化则很可能进入癌前病变的状态,呈现局部性的快速生长。如果没有及时的筛查和治疗腺瘤会不断生长突破黏膜、肌肉层进入其他区域实现浸润以及转移,此时恶性程度高严重增加治疗的困难性。

就如上图所示在肠道表面的上皮组织我们首先会观察到以肠息肉为表现的非典型增生改变,然后在代谢、免疫等致癌条件下局限性的发展为癌前病变的原位癌,最终再很长时间的变化中转变为恶性的侵润、转移性癌。

关于息肉如何进行筛查、治疗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息肉的存在呢?检查、治疗相互结合。

如何应对检查呢?:

除了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等高危遗传的人群,大多数人群发生结肠腺瘤的平均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因此50岁后我们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开展常规的肠镜筛查肿瘤。

①如果我们在进行肠道检查的时候一个或两个直径<5毫米或更小的息肉,我们一般认为发生癌前病变的几率十分微小。大多数人在至少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不必进行结肠镜检查;②但是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外观异常>10毫米的息肉,则我们必须要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进行复检。③如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那么“您的癌症风险本质上就是该人群的平均水平,您可以等待10年进行下一次筛查。④注意::但是对于有类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结直肠癌史的人群则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及时评估息肉状态,尽早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呢?

①对于良性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不是癌前病变。为了安全起见,医生通常无论如何都应将其取出,旨在为了避免发生的风险即使对于一度认为无癌变风险的无柄锯齿状息肉也会被切除。如果息肉相对较小,则可以利用肠镜抓住并剪除息肉。②而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结直肠癌史等高危人群,通常发现息肉后将会去除所有可能的腺瘤,因为这些腺瘤恶变程度很高,从发现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15年,家族性的患者平均癌变年龄为39岁,而平均死亡年龄则为40岁。如不及时治疗切除很难保障后续的病情发展。

无论史良性的息肉、还是癌前病变的腺瘤、即使是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的人群只要定期筛查、发现后彻底切除息肉或腺瘤便可以康复痊愈避免以结肠癌为代表的最坏情况发生。这也是我们为何要求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因,如果熟视无睹导致本该在局部生长可被一刀切的原位癌如果发生浸润或者转移则将会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结肠肿瘤发生呢?

除了早发现、早切除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做到哪些降低结肠肿瘤的发生率呢?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引物,但是大家仍然对烟酒爱不释口。烟草燃烧、酒精代谢后的各种化学物质可以直接损伤肠道黏膜细胞,很容易扰乱细胞正常的凋亡程序引发细胞癌变。所以摄入水果、蔬菜、谷物: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谷类物质的摄入。之所以一直强调的原因在于新鲜水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这些可以很好的稀释和吸附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同时可以调整肠道粪便的转运时间,调节肠道代谢。除此以外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和丰富的酶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减少细胞损伤。避免红肉及红肉加工食品摄入:红肉中存在大量的血红素,可对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同时可促进上皮细胞代偿性增生,从而加大细胞发生性质改变诱发癌前病变。积极治疗炎性肠道疾病:反复的肠道炎性刺激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以肠道微生物失调、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炎症。因此对于此类人群要及时的通过纤维饮食调节肠道菌群、积极治疗肠道炎性发作降低炎症因子对肠道黏膜的损伤致使肠炎向癌前病变转变导致癌细胞生成。提高免疫力:通过积极锻炼、戒烟戒酒、正确饮食增强机体的免疫监察能力,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癌变的细胞并将其清除。同时还可以减少各种炎性的刺激避免肠道损伤。总结

结肠肿瘤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结肠肿瘤主要可包含三个层面即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其中肠息肉、腺瘤可以丛某种程度上讲是良性的,而结肠癌通常是恶性的代表。结肠肿瘤一般需要经历”良性---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恶性“三个阶段的改变。

因此对于对具有家族史、遗传史的高危人群要及时对肠道中存在的息肉进行彻底切除,同时定期复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或癌基因产物检测方式检测机体可能的变化,防止恶变的发生。而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则需要严格遵循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观念,在50岁进行常规的肠镜检查,并且改善生活饮食方式、积极锻炼、戒烟戒酒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此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癌变风险。

结肠癌手术后有没有必要化疗,存活率高不高

“陈主任,我爸今年59岁,查出了结肠癌,现在刚手术一周,想请问一下术后还需要化疗吗?有必要化疗吗?”。

出诊时经常能碰到患者家属这样询问,或者在网络上向我咨询,但仅告诉这两句是没办法回答的,至少要提供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以及详细的检查报告后,才能评估后续是否需要化疗。

一、结肠癌患者术后有必要化疗吗?

结肠癌患者术后有没有必要化疗,要根据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决定,同时也要结合目前规范的医学指南,并不是医生或患者随便决定的。

一般来说,结肠癌术后病理报告会提示几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包括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做了相关基因检测后,如微卫星等检测等,都会判断和指导患者是否要做化疗,以及化疗药物的选择,以此来延长患者生存期,防止结肠癌复发和转移。

二、哪些结肠癌患者需要术后化疗?

1、Ⅰ期结肠癌

一般来说,对于Ⅰ期结肠癌患者(包括T1-2N0M0期),是不推荐术后化疗的,根治手术切除肿瘤后,定期复查观察即可。

2、II期结肠癌

对于II期结肠癌患者(包括T3-4N0M0期),术后化疗方案较复杂,要看是否合并高危因素,如果未合并高危因素术后可不化疗,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II期结肠癌患者合并高危因素,如淋巴结检出数小于12枚、病理分化差、脉管神经侵犯、切缘阳性、术前有肠梗阻、肠穿孔等,术后需要辅助化疗。

3、III期、Ⅳ期结肠癌

对于III期、Ⅳ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必须辅助化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mFOLFOX6(奥沙利铂,5-FU/LV),双周方案;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三周方案。

三、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存活率高吗?

一般来说,结肠癌术后化疗时间,最好在患者身体恢复后尽快开始,常规是术后3-4周开始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疗效。

临床上,有些癌症患者对化疗存在误区,甚至会抵制化疗,觉得化疗没有,肠癌手术后,肿瘤已经切掉了,就没必要化疗了,这是错误的。

虽然根治手术是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为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辅助化疗是不可少的,能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期,尤其是Ⅲ期肠癌患者。

当然,对于相对晚期、高龄、身体条件差的肠癌患者,术后可能会不耐受化疗,甚至无法手术,此时可通过中医治疗等姑息手段,来延长患者寿命。

总的来说,结肠癌患者术后是否化疗,要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情况,来选择合理规范的化疗方案。通过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请关注【东肿结直肠陈海鹏】

结肠癌t3n0m0生存率是多少

结肠癌t3n0m0生存率是多少

临床上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肿瘤预后情况,结肠癌T3N0M0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70%。

结肠癌T3N0M0指的是结肠癌Ⅱ期,局部没有出现淋巴结的转移,肿瘤只侵犯到结肠的浆膜层,代表比较早期的结肠癌。

对于结肠癌Ⅱ期,手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但如果分化程度比较低,复发的危险性比较高,术后则需要进行适当的化疗。目前直肠癌Ⅱ期生存率还比较高,能够达到60%~70%,而且越早治疗治愈率就越高,因此建议患者尽早治疗。

患者在术后也需要做到定期复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肠镜、肺部CT、腹部CT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如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本内容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彭小东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肠癌清扫淋巴结为什么有多有少和结肠为什么不建议放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改良型颈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