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以及为什么不建议迫击炮弹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2. 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炮弹能否通用,内部结构有什么区别
  3. 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
  4. 迫击炮为何对步兵有极强的杀伤力

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美国“战争地带”网站消息5月17日报道称,近期从社交媒体上传出的照片显示称,俄军为加快剿灭据守在亚速钢铁厂内部的乌军残余力量,出动闻名许久的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发射激光制导炮弹进行精确打击。成为亚速钢铁厂守军投降的因素之一。

据悉,该迫击炮服役于上世纪70年代中叶,口径庞大,威力惊人,尽管其射速缓慢,防护薄弱,但在多次局部战争中表现不俗,故被俄军青睐有加。

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由彼尔姆设计局于1967年着手研制,旨在取代彼时在苏军中服役的160毫米M160型重型迫击炮及240毫M240重型迫击炮等。

苏军认为,上述多型装备体型庞大,牵引行进速度较慢,越野性能较差,炮手也缺乏必要的装甲防护,因此很难适应现代化作战环境。

此外,在经历卫国战争的洗礼后,以及战后出于对自身国防安全及对手装备体系的种种考虑,苏军认为其除提高现有迫击炮部队的作战能力外,还应具备两项指标。一是适应山地作战及战术核打击(发射核炮弹),二是围城战与巷战攻坚,能以恐怖的杀伤效果来摧毁敌方的作战意志。

该炮底盘系在GMZ装甲布雷车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改进工作包括拆除原有设备、加装行进时固定迫击炮的炮架、装填炮弹的装填槽、推弹机等。此外,负重轮对数由7对减少为6对。

全车长6.45米、宽3.25米、高2.76米。车组成员5人,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车长紧贴其后,车体后部两侧分别是一炮手与二炮手,至于炮长则位于车体右侧中部。

战斗全重27.5吨、车体采用焊接装甲,可保护车组成员免受敌7.62毫米机枪及大口径榴弹炮破片伤害,车内有三防装置,可供车组成员在核生化条件下持续作战。

动力系统采用前置布局,位于车体前部右侧,与驾驶舱采用装甲隔板分隔,主要装备有一台输出功率达520马力的V-59型12缸水冷柴油机,加之整车全重较轻,使得其单位功率为17.7/吨,进而拥有不俗的机动性,最大公路速度达60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达3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则为500千米。

武器系统方面,采用一门全长近5米、倍径20.8的2B8型240毫米重型迫击炮。该炮是普姆机械制造厂在M240型240毫米后膛装填式迫击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由于其没有膛线,故而膛压较低,由此使得炮管壁相对较薄且轻,进而整体全重仅为2吨。

2B8型24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座钣形状由此前的圆形改为切角正方形,按照设计初衷,是为在作战状态下,能使得该炮在苏联冻土地上具备良好的射击稳定性,但在城镇环境中的水泥地上则无法实现放下就打。在实际作战中,该炮事先还需构筑发射阵地,因此部分底盘装配有推土铲。

此外,在车长位置上,还装备有一挺PKT型12.7毫米机枪,携弹量1500发,尽管该机枪可采用遥控射击模式,但车长仍喜欢探出上半身直接瞄准射击。

(一枚俄制240毫米郁金香重型迫击炮的炮弹插在马路上,估计是引信失效,形成的哑弹)

该炮可采用弹舱及弹药补给车两种供弹方式,前者置于车体中后部,类似鼓形,共有两个,至于弹药基数则依据弹种不同进而有所差距,如携带高爆弹时为20发,携带火箭增程弹时仅为10发,这主要是因为炮弹体形硕大,且车内空间有限所致,后者则直接进行装填作业。

该炮理论上最大射速为3发/分。在实战状态下,该炮进行装弹时,都需将炮管打成水平,装弹之后,还要根据射表将炮管打到一定仰角后,然后再微瞄调整,最后才进行射击。因此进行一小时炮击的持续射速为每分钟1发,与其他大口径牵引火炮相比,其持续射速并不低。

2S4“郁金香”迫击炮适配弹种主要有53-F-864型高爆迫击炮弹、3F2型火箭助推高爆破片迫击炮弹、3BF4型及“勇敢者”型制导迫击炮弹、3VB4型及3VB11型核迫击炮弹等所组成。

53-F-864型高爆榴弹全重130.7千克、全长1.536米、战斗部装药达31.9千克、最大射程为9.65千米、适用于攻城、破坏坚固工事及杀伤敌有生力量等。

3F2型火箭增程弹全长2.34米,全长之所以增加在于其拥有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等,全重228千克、战斗部装药46.5千克,射程最远可达19.69千米、尽管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但造价也更为高昂,因此苏/俄迫击炮部队出于效费比考虑,主要使用53-F-864型高爆弹。

至于3VB4型与3VB11型两款核迫击炮弹,其威力均为2000吨TNT当量,前者最大射程为9.5千米,后者因是火箭增程型,因此其最大射程提升至18千米,尽管其当量看似很小,但对“暴露的有生力量”杀伤半径为1.3千米,换句话说,在方圆1千多米范围内,不采用任何防护措施的敌方士兵均会被消灭。

苏联在1983年推出了240毫米1K113激光制导炮弹,即1K113式“勇敢者”激光制导炮弹。全弹长1.6米,全重134千克、战斗部装药为40千克、最大射程可达9.5公里。

苏联之所以推出这型炮弹,除提高对打击目标的命中精度外,还有着提升该炮的使用寿命及降低效费比的考量暗含其中。全系统由3Ф5激光制导炮弹、1Д15激光指示器、1Д20激光测距仪、1Ф35K及1A35И同步器、P-107M/P-108M/TA-57通信指挥系统等组成。

该制导系统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弹道修正系统比较独特,并非全程进行制导,而是在炮弹飞行的末端,即炮弹在距离目标400米处才开始启动,此时,3Ф5激光制导炮弹中的微型火箭按照控制信号点火,对弹道进行修正,并引导其飞向激光波束指向的目标。在最大射程上的精度偏差小于23米,对动静目标有着较好的杀伤概率,甚至于是可摧毁远距离上的敌方装甲车辆目标。

苏联解体后,在90年代,俄罗斯曾向中国推销过1K113式“勇敢者”激光制导炮弹,由于技术落后,系统繁琐,精度很差,被解放军鄙视了以后,就没了下文。

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除装备苏军外,还曾以少量份额出口到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而在后续参与的多次实战中,如阿富汗战争中的山地作战条件下、两次车臣战争及叙利亚内战中的城镇作战环境下,该炮总体表现较为出色,因此也收获了“拆楼专业户”、“斯大林的破城锤”等诸多称号。

这门巨炮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迫击炮威力的想象,其威力实在过于变态,使用短延迟引信,一发炮弹打过去,能穿透屋顶直达地下室,因此被人们称为“拆楼利器”。如在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黎巴嫩内战中,该炮的迫击炮弹可直接穿透5层混凝土楼板;而在1992年~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该炮的用途则是用来摧毁藏匿于各处建筑物中的敌方狙击手。

在叙利亚内战初期,叙军则利用该炮对盘踞在城镇中的反坦克猎杀小组进行打击。2S4迫击炮最高光时刻是在2015年叙利亚战场上,一发重量134公斤的240毫米炮弹击穿了敌人的坚固工事,团灭了60名极端武装匪徒。总之,该炮出现在哪里,位于该地的攻守双方都将迎来毁天灭地般地的打击。

此番俄军动用该炮及“勇敢者”型激光制导炮弹,其作战用途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对藏匿于亚速钢铁厂内部的乌军火力点进行打击,如机枪手,狙击手等。其次便是摧毁乌军在亚速钢铁厂内部所构筑的坚固工事及防御节点等。

2S4型“郁金香”240毫米重型自行迫击炮的一发炮弹的重量为134公斤,装填炸药40公斤,足以轰塌一座四层楼房。利用该炮在发射时所产生的类似于钟声的轰鸣和巨大爆炸的震撼力,对盘踞在亚速钢铁厂内部的乌军残余力量形成极大的心理威慑。

一炮就能拆一座楼,陆地战场大杀器。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被称为俄罗斯军队的“神圣”武器。该炮在乌克兰战场的投入使用,是要为俄军地面推进尽最大可能地扫清一切障碍及减少在作战过程中的伤亡等,从而加速整个战斗进程。在亚速钢铁厂守军投降以后,照着俄军目前誓不罢休的作战态势来看,其他地区残余乌军力量如果坚持不投降,那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炮弹能否通用,内部结构有什么区别

谢邀!

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用途和使用场景有很大区别,因此二者形态上差别很大。由于内弹道学是很复杂的学科,哪怕都是迫击炮,都是榴弹炮的情况下,不同型号的弹丸也很难在同一门炮上通用,除非是专门研发的迫榴炮,弹药也是专门为这门炮设计的。我们还是看看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弹药都有啥区别吧。

我国的120mm轮式自行迫榴炮。迫榴炮作为一个新品种,出现的时间不长,是苏联人发明的

迫击炮

迫击炮,一般是步兵支援武器,属于营连级火力,射程较近,通常在500m-5km;射角可达45~85度,弹道非常弯曲,因此适合任何地形下的作战,只要提供有效的情报就可以射击,不存在射界上的盲区。

迫击炮和榴弹炮射界和射程的区别

由于着角非常大,它的杀伤半径的分布更加均匀,因此有效杀伤面积更大,不像榴弹炮那样是一个蝶形区域:

由于着角大,迫击炮爆炸形状近似为一个圆形,而榴弹炮爆炸后的形状为一个蝴蝶形:

由于绝大多数迫击炮使用的是低膛压的滑膛炮(也有极少数的线膛迫击炮,比如法国MORT-61),因此炮弹可以做的薄皮大馅,比同口径的榴弹炮装药比大得多。比如我国生产的160mm重型迫击炮,装药7.8kg,而152加榴炮的装药是5.86kg,口径只大了8mm,装药整整差出2kg。除此之外,它与榴弹炮弹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形状呈纺锤体的流线型,这是为了在尾部安装弹翼,所以后半部分无法像榴弹那样做成一个圆柱形。迫击炮的炮弹本身并不包含发射药,而榴弹炮有部分炮弹采用的是定装弹,弹丸已经包含了弹体和发射药。迫击炮的发射药是一个个小药包或者药环套在尾管上,早期也有将药包固定在尾翼上的。通过选择药包的数量和发射角,就可以灵活迫击炮的调整射程。其实这也是现代榴弹炮模块化装药的一个思路来源。

迫击炮的底火也和榴弹炮不同,它的药管是一个类似霰弹枪弹壳一类的东西,在炮弹从炮口装填,自由落体后与炮管底部的击针碰撞打火引燃药管内的速燃药,速燃药最终通过尾管上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实现发射。

迫击炮的基本结构(我国的120迫)

60迫,药包是夹在尾翼上的

通过选择药环数量就可以灵活调整射程

迫击炮尾管上的开孔,起到传火道的作用

除此之外,迫击炮的引信和榴弹炮的引信虽然都属于P.D(PointDetonating)引信,但是内部构造也有很大区别。从外观上看,迫击炮多了一个插销,这个插销相当于一个外部的保险。在发射前需要拔除插销,拆下保护帽,而榴弹炮的引信不存在这个插销。由于榴弹使用线膛炮发射,弹体会随膛线高速旋转,因此某些榴弹炮弹的保险机构里还会有一地道离心保险。总的来说,榴弹炮弹的引信保险机构更多,解除所需的惯性力也更大。而迫击炮由于本身发射膛压不高,保险的接触惯性力不能做的太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那就是一旦迫击炮出现了臭弹,工兵要非常小心的倾斜迫击炮口,让炮弹一点一点滑出来,就是怕内部的保险因为冲击力而解除。

不过需要说明一点,美系迫击炮弹引信和苏系(中系)迫击炮弹引信虽然都有这个铁丝保险销,但是原理完全不同。苏系和我国迫击炮上的插销主要是为了固定保护帽用的,而美国的迫击炮弹已经没有保护帽,它的铁丝插销类于手雷的保险销。

美国二战时期的榴弹炮引信和迫击炮弹引信,外观最大区别就是迫击炮引信多了一个插销

榴弹炮

榴弹炮的弹丸是一个锥体+圆柱的复合形状,这一点与迫击炮有很大不同。因为几乎所有的榴弹,都是使用线膛炮发射的,因此可以旋转稳定,不需要迫击炮那样的尾翼稳定。榴弹的弹体厚度要更厚一些,这是因为发射瞬间过载较大,弹体需要足够的强度,所以装药比不如迫击炮弹。此外榴弹炮的弹带在定心部后面,靠近尾部的位置,一般使用铜质的弹带;而迫击炮则偏向使用尼龙弹带,由于迫击炮形状的限制,弹带位置一般在居中的位置。

中小口径的榴弹炮,一般使用的是定装炮弹,即弹丸和药筒固定在一起;大口径榴弹炮则一般使用分装药。更先进一些的榴弹炮甚至可以使用模块化装药,这个也是从迫击炮那里借鉴来的思路。

美国105mm榴弹炮,重量轻可以使用定装药

苏制D-30火炮使用的122mm榴弹,使用分装弹

先进的榴弹炮系统可以使用模块化装药,选择药包数量来调整射程,比如我国的PLZ-45

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

比迫击炮技术含量更低的手榴弹,枪榴弹都能在军中发挥着自己的热量,迫击炮这种单兵远程火炮怎么可能会被淘汰掉。目前典型的60毫米的迫击炮只要有需求可以随时用一个强壮的士兵进行背负,且可以携带相当基数的弹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背炮的步兵仍然可以跟随着作战小队一起赶赴战场进行迫击炮支援行动。而在该步兵进入发射任务之后,该士兵顶多需要3分钟就可以将迫击炮布置好并且放飞给单兵配属的小尺寸无人机来观察炮弹的落点并且进行远程较射。而从安置到进入可用状态的时间迫击炮顶多十分钟,所以这种可以由步兵背着的自行火炮是绝对不会被淘汰的。并且很多局部的巷战冲突当中,这种可以打击苟在掩体后面敌人的火炮是推动步兵推进,加速战争进行的班级利器。而且,由于迫击炮的作战范围一般都要比重机枪以及轻型装甲车的目视攻击距离要高出数倍,所以迫击炮也常被打击对己方士兵前进造成障碍的敌方火力点。并且,迫击炮作为最不对称的火炮武器在反政府武装和劣势的一方都有出现,且现代的迫击炮的炮弹种类也因为炮击目标的需求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目前的迫击炮弹不仅可以用来打集群移动的步兵以及原地不动的火力点,且自由落体攻顶的弹道也使得迫击炮获得了穿甲弹这一新弹种以用来执行相应的反器材攻击任务,并且更高的炮弹飞行高度也可以使得制导头拥有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所以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迫击炮已经开始作为另类的制导导弹的发射装置来使用。

迫击炮为何对步兵有极强的杀伤力

迫击炮是战场上一种轻型的曲射火炮,实际上它的杀伤力并不如那些大口径的重炮高,但迫击炮是一种对步兵相当有威胁的武器,因为它是一款曲射武器,而且离前线足够近,威力还相当大。

毕竟都是薄皮大馅的东西,打比方说,一门105榴弹炮,战斗部装药大致2公斤多,而一门120mm的迫击炮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现代一些炮弹为了远程会减掉装药)。

例如二战苏联的PM38120mm迫击炮,德军也仿制了这款武器(Granatwerfer42),它的装药量达到了3.1公斤,已经超过105炮了;就算小口径的迫击炮,装药量也超过一般防御手雷了,被它们轰炸当然痛不欲生。

普通口径迫击炮射程往往不超过7公里,甚至多在5-6公里左右,某些近的只能打2公里不到,大口径的迫击炮打的稍远,基本也在5-12公里左右。这种射程决定了,迫击炮只能是一种前沿火线支援武器。

但正因为它活跃在火线上,这为对方步兵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遇到重炮的时候没话说,防炮、撤退、找掩护,而遇到迫击炮时,却总是伴随着敌方的进攻,或者你正在进攻敌方,士兵们必须冒着迫击炮的炮火展开战术,而又因为前沿士兵的引导,迫击炮火总是打到人员密集又关键的位置上,造成极大的损伤。

因为直面着迫击炮这种战术炮火,士兵们付出了相当多的鲜血,然而除了炮火压制反制外,偏偏又拿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应对方法,有时候迫击炮布置的相当分散,连压制都无法起到好效果。

尤其是那些遭遇到迫击炮也很难反击的轻步兵部队,迫击炮简直可以成为统治战场的工具,形成粉碎一切战术、压制一切火力的大杀器。只要超过2公里,狙击枪、机关枪便无法进行攻击,而迫击炮却可以随时将弹药砸进人堆里。

采用高抛弹道曲射的迫击炮,因为炮弹抛物线曲率较大,因此理论上可以攻击到射程半径内任何一个物体,哪怕躲在掩体后面也没用,这是迫击炮最可怕的地方,压根就没法躲避,除非头顶有个盖子。

这种诡异的弹道也是人们最欣赏迫击炮的地方,它不仅仅意味着你能攻击到掩体后面的敌人,还意味着你可以躲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打炮,甚至可以在反斜面或垂直面后面开炮,敌方即便拿远程火炮压制也炸不到你。而你只需要有个观测员报点,然后根据预先测定的图表调整参数即可。

除了这些以外,迫击炮其实还是门相当强大的速射炮,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迫击炮的射速,然而在一些专门的速射战术配合下,小小的迫击炮却能打出暴风骤雨般的攻击。

我军历史上有个“炮王”赵章成,这位八路军的“神炮将军”相当牛气,早年就有“三炮救长征”的说法。抗战时期,有次八路军缴获了3门迫击炮,战事紧急没人会用,紧急时刻赵成章被临阵授命,他带领6个战士装填,自己调整诸元高速开炮,到战斗结束炮管都打得透红。被俘虏的日军快吓尿了,他们认为这炮火密度实在可怕,八路一定搞了个炮排在打齐射,这是下血本了要搞我们啊!

志愿军在攻打长津湖以南下碣隅里的战斗中,也遭遇过美军迫击炮的速射重创,志愿军58师173团进攻美国海军陆战队阵地,该团1营连续2次突破对方阵地,最后都让汹涌的迫击炮给炸了回来。

对面其实仅有陆战队一个I连在防守,但对方在两次被突破时都用迫击炮速射封堵住了缺口,这1个连打出了1700多发迫击炮弹,最终致使志愿军进攻受挫。事后统计,I连伤亡79人,基本也是山穷水尽,如果不是疯狂的迫击炮堵口,他们早完了。

(所以说,火力不足癌根子就在美帝身上)

现代的一些局部冲突中,迫击炮更是被玩出了花活,比如叙利亚战争中,人们就有利用IPAD配合工具定位,然后在巷战里攻击到相邻不远的敌军阵地。由于迫击炮的高抛弹道,这种炮击亦是相当无解。

更过分的是,因为迫击炮结构的简单,叙利亚的一些武装直接在阵前制造和组装迫击炮,他们自己铸造铁壳、调配炸药,甚至直接“新品开发”,用钢罐加工出“煤气罐迫击炮”,威力相当强劲。

有意思的是,迫击炮不光是对士兵凶狠,它还是个“将军杀手”,有不少将军都倒在了迫击炮的炮口之下。

比如二战时日本的阿部规秀中将,他在1939年11月7日于河北涞源率军作战时,被杨成武发现了指挥部,于是八路军调来几门迫击炮,几下子就干掉了日本的“名将之花”,据说当时整个日本都痛得直抽抽。

还有美军的中将小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也许这个名字令人陌生,但冲绳战役就是他在地面指挥的。巴克纳在战争胜利的最后时刻身亡,成为美军太平洋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和职务的将军。

起先外界盛传巴克纳是被日军狙击手干掉的,后来被报告头部、躯干中了榴霰弹片,然而巴克纳当时已经把冲绳日军的炮兵解决干净了。再后来才被确定,他是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日军最后一门迫击炮炸死的,将军太麻痹大意了,“名将之花凋谢在琉球群岛”。

叙利亚战场上也出过这种事,2017年9月23日,俄军顾问阿萨波夫中将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遭遇极端组织的迫击炮攻击身亡,成为近年来俄军损失的最高级将领。而当时他指挥的部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极端组织正节节败退,一不小心,“名将之花凋谢在代尔祖尔”。

这些将军的殒命,实际上也透露出迫击炮另一个可怕的地方——隐蔽性极高。迫击炮几乎没有太大的炮口焰,发射时主要是尘埃和一点硝烟,声音也不明显,再加上它极为轻便,小型的迫击炮甚至可以让单兵驮着满山跑,然后当做“狙击炮”来打。

早在红军长征时,我军就已经通过改平射、高精度化发射,让迫击炮具备了某些“狙击”的意味。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发扬“冷枪冷炮运动”时,许多战士发挥了战术创造力,硬是将迫击炮当做狙击武器使用,这种战术被称为“游击炮”。

游击炮手通常会单兵扛炮上山,仅带两三发炮弹,潜伏并布设阵地后,会在远处埋个拉线手雷,把拉环接得长长的,上面埋点浮土,然后对美军阵地发动迫击炮袭击,打完撤走时立即拉燃手榴弹。手榴弹炸起的浮尘会被美军误认,浪费大量的弹药反制,暴露的火力点又会被游击炮抓住机会来上一发,而这时战场上满是尘土硝烟,再想抓迫击炮手可就难了。

这种“狙击炮”形同幽灵鬼魅,炸得美军死伤惨重,最后打成了精,有“一炮顶三枪”的说法,令美军难过的要命。反制?你拿一个炮排去对付一门迫击炮划得来吗?

到越南战争时,美军依然在迫击炮上倒了血霉,北越军队经历了常年的战火考验后,一个个技战术相当了得,许多人练就了一手“穿林打炮”的绝招,他们先测算美军阵地位置,然后在丛林中寻找“树眼”(即树冠稀少,让出片天空的地方),有合适的树眼便在这里架迫击炮,一发接一发的对美军进行轰炸。

而美军面对的是黢黑的丛林,天上的飞机又啥都看不到,除了冲进丛林拼命外,便只有狂撒落叶剂和胡乱轰炸来应对了。不过呢,美军也会用迫击炮配合弹道估算来反击,据说迫击炮弹炸在树冠上造成的杀伤更大。

如今的迫击炮纷纷开始了重型化、自动化的发展,形成了新型的机动化作战兵器,一门自行迫击炮即可轰炸出一片火海,数字化计算,打完就跑,比过去杀伤力更强大,还更难反制。

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和为什么不建议迫击炮弹呢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迫击炮会在未来战争中被淘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