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抗原自混检? 抗原自混检是一种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即自己采集样本(如鼻拭子、咽拭子、口腔拭子等),由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被检测者。这种方法相对快速,但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为什么不建议抗原自混检。 一、样本采集不当 1. 采集位置不正确 鼻拭子、咽拭子、口腔拭子是抗原自混检的常见样本采集方式。然而,这些样本的采集位置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鼻腔沟、鼻窦、咽喉部等位置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采集工具不干净 如果采集工具没有得到充分消毒,或者操作人员没有进行个人消毒,可能会存在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发生。 3. 采集时被采集者出现不适 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被采集者可能会因为疼痛、刺激等因素出现不适。这些不适可能会影响样本的采集质量,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样本处理不当 1. 样本处理不规范 在样本采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将样本放入无菌管中,加入适当的缓冲液,维持样本的稳定状态。然而,部分采集者可能并未进行规范的样本处理,这可能会导致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2. 样本保存不当 在样本采集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如放入4℃冰箱中。如果保存温度不当,可能会导致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检测过程复杂 1. 检测方法不成熟 部分抗原自混检检测方法可能并未经过严格实验验证,检测过程缺乏科学依据。这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增加检测风险。 2. 检测设备不稳定 部分抗原自混检检测设备可能存在不稳定情况,如样本处理速度过快、检测设备未经过充分校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四、临床实践案例 通过对一些新冠病毒检测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抗原自混检检测在一些场景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案例一:某地卫生部门在执行抗原自混检检测任务时,发现部分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导致疫情扩散。后经调查发现,该地部分采集样本的鼻腔沟位置存在假阴性结果的情况。 案例二:某医院在执行抗原自混检检测任务时,发现部分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导致医院感染人数增多。后经调查发现,该院部分采集样本的咽拭子位置存在假阴性结果的情况。 综上所述,抗原自混检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存在样本采集不当、样本处理不当、检测过程复杂等风险。因此,建议在实际检测中,选择正规、可靠的检测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