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今年双十一,京东,淘宝,拼多多三大平台惨淡收场,是何原因这个问题,双十一不建议买的平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双十一是错误的模式,为何还一直存在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觉得其实双十一更多的还是商家和电商平台的狂欢节,商人始终是为了利益而去挖掘更多的信息和引导方式。
十一月已过,今年“双11”也落下帷幕,无论是交易额还是包裹量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从刚刚过去的美国“黑五”可以得知,交易额突破79亿美元,比起中国“双11”2539.7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还不足五分之一。不仅如此,今年“双11”不单单是中国消费者从全球买,更是中国品牌卖全球,参与中国“双11”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5个。由此可见,中国“双11”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用英国《经济学人》刊发的“特别报道”的一句话说,“双11”已经不仅属于中国,而是世界性的节日,是地球上最繁忙的购物日。
在全世界为中国“双11”巨大交易额震惊的同时,国内电商平台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销售模式,非常值得去探讨。不久前,天猫、京东就因发布的交易额情况发生过一次口水战:
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京东宣布双11期间11天下单累计金额达1000亿时,他说,“不得不承认京东数学很好,他们开心就好。”
而随后京东集团CMO徐雷在朋友圈做出了回应。“搞不明白,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开卖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学问题,你有本事让商家20多天开门不做买卖,我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买卖。”
引得双方隔空互撕原因归根到底是两种销售模式的不同。
天猫模式
从2009年“双11”开始,天猫一直使用的是预售加单天销售的模式。具体做法是从10月21日开始到11月10日这20天里,所有参与“双11全球狂欢节”的商品均开始预售,消费者在此期间可以先预付定金,之后在“双11”当天再支付尾款,随后商品发货。
天猫模式的好处是:
给商家更精准的销售预估,给库存做准备。
消费集中,给消费者较多的折扣。
前期预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11”当天平台流量过大的问题。
但同样的劣势是:
影响商家10月下旬到11月初的销售情况。
所有包裹集中一天发货,快递公司转运压力增大,易出现爆仓积压等情况。
消费者购买的包裹短时间内难以拿到手内。
商品量增多,无论商家还是快递难以顾及全面,服务质量下降。
京东模式
今年京东“双11”同样从10月21日开始,有十天的预热期,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看到今年哪些品牌哪些商品将参与活动。但是从11月1日开始,有连续十天的专场购物节。11月1号是超级秒杀日,2号是电脑专场,3号是数码专场,4号和5号是家电专场,6号是家居家装专场,7号是超市专场,8号是女装鞋包专场,9号是手机专场。每一天有不一样的促销活动,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直接享受双十一的折扣,购买商品。最终11月11日当天也同样有“京东全球好物节”,参与“双11”全球购。比起天猫预售加单天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像是拉长战线,用十一天做销售,缓和所有人的时间。
京东模式的好处是:
专场日让消费者选择更精准。
避开“双11”当天的高峰期,消费者没必要只等一天去参与购物。
为物流配送减轻压力,快递员更轻松,消费者更快拿到包裹。
从今年“双11”交易额可以看出天猫当天达到1682亿元,京东十一天累计达到1271亿元。
今年天猫的增长率虽然涨了7个点,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出,天猫的市场占有率比起去年是下降了的。苏宁易购今年“双11”和京东一样,同样用了十一天做专场销售,而从京东和苏宁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比起去年是在上升的。这说明了这种拉长战线的模式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且优势明显,或成为未来“双11”消费主流。
双壹认为“双11”发展至今影响力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商平台在执着于数字的同时,更应该让消费者能够从容够买到折扣商品;让快递公司能够从容应对暴增的业务量。反观目前的“双11”,完全变为电商和快递公司的年度大考。快递公司为渡过“双11”,增加场地、车辆、人员的投资却没获得相应的回报。消费者亦是熬到凌晨两三点,只为抢一件商品。
在此双壹呼吁为适应新零售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应该减轻商家、快递公司和消费者的压力,实现一个共赢局面的“双11”,在未来面对“全球狂欢节”时更有信心和底气。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关注点赞一下哈~
今年双十一,京东,淘宝,拼多多三大平台惨淡收场,是何原因
上了几年的当,在继续上当,那不是傻吗?不管过什么节,那次不是先提价,后打折。要么提前预定款,价位就不说了,那质量你和平时买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觉得和疫情也有点关系吧。你看看今年菜价涨的,都舍不得乱花钱
双11电商平台百亿流量尚畅通无阻,12306为什么年年崩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2306在春运期间的运行维护难度与需要面临的数据压力远非双11各大电商平台能比,实际上十个双11的流量与算法压力恐怕都抵不过一个春运。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业务模式的巨大区别对于电商平台来讲,就算双11当日流量巨大也不过是单纯的纯线上业务,所有用户都是在APP或网页端下单,这个数据是闭环的;
而对于12306来讲则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块。要知道春运期间的返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选择线上购票的,尤其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有很多人因为不会使用线上支付流程而不得不在火车站彻夜排队。也就是说我们在火车站售票处、售票机里购买的每张车票也会计入整个12306的数据系统。从业务模式上讲,12306的运行难度是远远大于各大电商平台的。
二、12306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且不可预测对于电商平台来讲,双11期间的活动其实是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了的。大量用户提前领券、领红包、交定金,商家也会进行提前锁货与补货。说白了,双11期间的大部分成交额是在电商节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就已经预测完成了的,而双11当天只是完成结算罢了;
12306则不然,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到底有多少人在哪一天会去哪里。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北漂的南京人,在春运期间如果买不到直接从北京回南京的票,但为了能及时回家你可能会选择先从北京坐车去天津再从天津回南京;也可能先坐车去济南再从济南回南京;你甚至可能坐飞机去上海,再从上海坐车回南京等等等等。12306需要在任何时间接受任何人的随机行程以及线路变化,可以说春运期间的12306所需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随机的用户意愿与最复杂的路径变化。
三、业务流程所造成的负担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电商平台来讲,用户所要进行的操作无非是:浏览、比价、下单、物流、收货、售后。而就算是商品次日到达,平台方仍然有24小时的处理时间,数据处理压力相对较小。而现在普遍使用的异步处理方法又进一步减缓了电商平台压力,换言之,没有次日送达承诺的话平台方就可以在用户付款后再慢慢处理物流订单与售后服务。这就好比你又要烧开水又想看电视剧,这时你就可以先把水烧上然后再打开电视。
而12306则需要在第一时间把所有用户下单、选座、付款、锁票、出票等操作一次性处理完成,这里面没有缓冲地带,需要直面基数庞大的用户随机流量。如果说1亿用户同时在线需要4个步骤完成交易的话,电商平台可以逐步逐日处理,每一步解决1亿流量,慢慢完成任务;而12306则需要快速地直接处理掉4亿流量。
四、库存管理的算量悬殊对于电商平台来讲,对于交易货品库存无非也就是增、减、查、改四个操作,用户付款库存就减1,用户退货或商家补货就加1,算法简单;
而12306则需要处理用户们随时随地上车、随时随地下车的操作,算法复杂到令人崩溃。拿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举例子,北京与上海之间有21个小站,12306需要把用户上下车的所有可能性都进行计算:
假如你购买的是北京到上海的票,那么沿途所有站点库存都要减1;
假如你购买的是北京到天津的票,那么北京到天津的票要减1,天津到上海的票保持不变;
假如你购买的是天津到徐州的票,那么北京到天津的票不变,天津到徐州的票减1,徐州到上海的票不变;
而且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很常规的操作,那就是补票,列车上的每一次线下补票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录入系统,进行计算与查重。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关于个人行程的微小调整都将对整个行程造成影响,每出一张票,12306都需要完成巨量运算。看完这些你应该就知道12306每天要面临的算法有多么恐怖了吧?
五、天差地别的流量基数很多人认为双11就是我国互联网流量的巅峰时刻了,其实并不是。如果单纯比流量,恐怕任何公司的任何业务在12306面前都是弟弟。对于电商平台来讲,大部分用户都是不会进行重复点击的,抢不到商品顶多再多点几下就退出页面了;
而12306则不然,所有用户几乎都在实时刷新界面,每一次刷新都需要12306跑遍所有数据库,进行海量的数据交换来同步余票信息。更何况还有很多用户是使用抢票软件的,而抢票软件的工作原理就是使用机器不停地读取12306的数据接口,一个软件可以在一秒内完成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刷新,一个人使用软件就可以造成几千人同时刷新的数据压力。中国各大抢票软件的用户基数目前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一次春运,几百亿的流量消耗都绰绰有余。说到这里,大家大概就都明白12306每天的负载量到底有多大了吧。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公司完成过类似我国春运数以百亿级的即时交易流量挑战。其实大家真的没必要责怪12306,因为它真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在“拿命去拼”。
今年的双十一为何冷冷清清的,是活动力度不够大吗
没意识到开始了,可能不是活动力度不够大,而是形式发生了改变,有购物需求的人都按时蹲点李佳琪薇娅直播间了,嫌麻烦或者没有购物欲的人就没觉得有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时候买感觉都一样,像我日常有固定买化妆品护肤品的地方,日常价也会比淘宝这些平台要低一些,不用等到那一天才买,微信搜索官免会员购,可以自行搜索查看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