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日报数字报 西安 唐僧 埋骨寺院欲退出丝路申遗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申遗和申遗的区别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申遗和申遗的区别以及专家建议参与申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评价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2. 韩国专家抄袭中医典籍成功申遗,国内中医为何却遭人频频吐槽
  3. 申遗不需要证据吗
  4. 申遗和申遗的区别

如何评价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感谢邀请。

“评价”不敢说,这个字眼太大了。但良渚申遗成功,绝对是件大好事——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当然,面对大好事,咱们最好也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别妄自尊大;同时,倒是应该更为自信——不以己悲,数典忘祖最要不得。

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创造未来。不过,在某种意义上,也在加速毁掉历史。

想想殷商甲骨吧,100多年了,费劲吧啦搜集了15万片,才发现了上面5000余文字。1899年以前,被人们熬成药渣子的有多少?大概率不会少于被发现的这个数字。喝掉的不是药,是几百年的历史呀!

所以,1972年,联合国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就真的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这个公约通过的前一年,中国刚刚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的这个公约,把世界遗产分为了3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关于世界遗产的标准,制定的蛮明确——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初,开始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从1987年开始,接连通过审核。

审核是很严格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没有关于申报与通过审核比例的统计披露。但申报项目排队,以及被告知需要继续补充材料的并不少见。

申报项目排队,说明了世界各国对此事的重视,也说明各国把能够拥有世界遗产看作是巨大的荣耀。

从1972年至今,有100余个国家的数千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确定为世界遗产。

中国起步虽晚,但迎头赶上。截至到2019年7月,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目前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中,名列第一位。

其他国家中,拥有30+文化遗产的,有意大利和西班牙。

20+的,有墨西哥和德国。

10+的,有希腊、法国、葡萄牙、捷克、俄国、美国、波兰、印度、韩国和日本等。

其余80多个国家,遍布各大洲,拥有1-9个不等。

我们有理由为中国文化遗产的这个数字高兴和自豪。中国,确实国土辽阔,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这个数字也说明,尽管有喝掉甲骨文那种遗憾发生,但总体上,从我们的先民开始,就有着尊重历史,崇尚文化,热爱山河的传统和美德。

恩格斯曾经感叹,小亚细亚地区,由于几千年中对环境的破坏,使一片绿洲沃土变成了荒漠。这可能不完全是原住民造成的,而与连绵不断的异族入侵,延续不绝的连天战火有关。但贻害的,是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间接也对世界的环境气候带来了巨大恶劣影响。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是通过联合国审核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然而,已经被塔利班组织夷为平地。伊拉克、叙利亚的若干世界文化遗产,也遭到了极端组织的巨大破坏。

中国能后发蓄势,接连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得不说,与我们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内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国家和各界,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高度重视有关。

当然,也得承认,我们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不是保护得尽善尽美了,各个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

最小的例子,就是例如在长城上刻划“某某到此一游”这种。你说,你又不是孙猴子,几个筋斗,以为就翻到了天边,撒泡猴尿,刻上到此一游。这种举动,极没素质,天怒人怨。某些资本,在秦岭脚下建别墅,属于更恶劣的行为,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资本的贪婪。最可恨的,是暗中支持的官员。还有那些盗挖古墓的、向境外倒卖文物的犯罪,亦非常之可恶。

所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要靠法律,打击犯罪,还要靠反腐,必须坚持不懈,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高枕无忧的事情。

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良渚申遗得以通过的官方说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请注意,这段话里的关键词是——稻作文明、城市文明、新石器晚期、文化认同和社会政治组织。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申遗范围——

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亦请注意,这段话的关键词是——将近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距今5000年前后的时间、水利工程和墓地、玉器。

在良渚筹备申遗期间,有一些很值得琢磨的细节。

2017年,三位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的大佬级考古专家——考莫尔教授、皮尔森教授和莉玛·胡贾博士,曾对良渚申遗提出建议:不要简单使用“文明”一词来描述良渚;建议用“复杂社会”这个词汇。

的确,良渚申遗,使用了“复杂社会”的概念,但也使用了“文明”的概念。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的官方表述可以看到,良渚作为“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得到了确认。

同时,还确认了“文化认同”——有共同的宗教因素存在;确认了“社会政治组织”——国家,至少是雏形已经形成;水利工程和大型墓地,也是国家形成的象征。

很重要的是,确认了良渚处于新石器晚期向青铜器时代过渡阶段——以往所说的文明,都被认为形成于青铜器时期。

所以,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教授才说——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只有在完全掌握了整个工程量,整个城市的规模,以及宏大的水利系统之后,”才能意识到良渚古城的重要性。十

考古学认为,文化不同于文明。所有人类活动形成的一定规模的痕迹,都可以称为“文化”。

而“文明”的标准,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克拉克洪教授,于上个世纪中期一次关于美索不达米亚考古的研讨会上提出的;几年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丹尼尔引申了克拉克洪教授的观点。他两个认为,“文明”的标志,是城市、文字和礼仪性建筑(宗教仪式场所)。请注意,他们没有讲到青铜器。而且,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一书中特别强调,三种标志中,只要有两种就够了。例如,秘鲁的古文明没有文字,仍然是一种文明。

青铜器,因为是很多文明的特征,一来二去,也被加入了判断是否文明的标准。

国内著名学者李伯谦、李学勤等先生,海外著名学者李济、张光直、何炳棣先生,都强调,各个古代文明有着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严格划一的标准未必合适。

这次良渚申遗成功,尽管没有完全突破西方传统的文明标准。但是,第一,区域文明与整体文明并不矛盾,这次申遗,就是把良渚作为单独单位来看待;第二,虽然使用了“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这样有限定词的表述,但很显然,“早期国家”,肯定是进入了区别于原始矇昧或部落氏族的文明阶段的社会。国外的学者们,似乎观念也在转变。

我们不必妄自尊大,但是应该有坚定的自信——标准是人制定的,制定的原则必须实事求是——良渚30万平米的宫殿,建于10米高的土台之上;城址面积达到了6.3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是几乎所有希腊城邦都要望之兴叹的。

中国还有其他不少更早的大规模遗址呢。稳扎稳打,慢慢来呗。

韩国专家抄袭中医典籍成功申遗,国内中医为何却遭人频频吐槽

中医,应有中医的治疗范畴。可是近些年,中医加大宣传,竟然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30年来一直声称的治疗癌症,治疗疑难病,却没看到一个被中医治好的实例。其实很多专家不是真正的中医,加上中国药材来源不纯,给社会留下很不光彩的印象!

申遗不需要证据吗

需要。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是:申报者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申报(直属单位可直接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后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提出推荐项目,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将推荐项目进行30天的社会公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批准、公布。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

1、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2、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3、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4、具有鲜明特色,在街道内有较大影响。

(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

1、申报报告: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向区文体局提出本街道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并对申报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同时附街道办事处意见。

2、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3、辅助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代表性、证明材料、授权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4、街道办事处同意申报的函件。

5、已正式公布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

(三)申报程序1、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根据申报地区或单位的意愿,组织专家对具备条件的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筛选、论证。2、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后报送区文体局。

(四)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做好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2、依靠专家,认真筛选、论证申报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重点关注下列项目:

(1)“中华老字号”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民族传统医药、饮食、民俗等有关项目;

(3)有利于增强和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有关项目。3、明确具体承担申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4、制定详实、具体可行的五年保护计划,有地方配套经费预算。

5、申报材料要求:

(1)项目申报书内容充实,表达准确,简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10分钟录像片(限DVD)要将项目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与价值、最关键的内容与环节介绍清楚(所有的文字解说均须打上字幕),并达到技术要求。

(3)项目申报书和项目简介一律以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

A4纸打印、一式8份;电子文本(word式)光盘2份。

(4)照片统一为R-5格式,并附数码电子光盘一式二份。所有申报材料及辅助资料将全部归档,不再退还,各自自留备份。

申遗和申遗的区别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非遗名录,由中国文化部确定的中国非遗名录,都是每两年公布一次。2012年,这两个目录都开始接受新一轮的申报。

近年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公众印象中,更是一位常年奔走在乡间田野抢救民间文化的文化保护者。为了抢救民间传统文化,冯骥才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并自筹资金建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看着逐渐消亡甚至被人为破坏的文化遗产,他心痛不已地多次高呼,“文化遗产的生命只有一次。”

冯骥才不止一次重申,中国几百年、上千年来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具有个性的城市,在30年来急速的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冲击下,变成了“千城一面”,所有的文化记忆、历史遗存和积淀被铲平。“这是一个文化悲剧。”冯骥才说。

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冯骥才,还兼任文化部非遗专家部主任,亲眼见证了中国的非遗在十几年间整理到了四级(国家、省、市、县)名录7000项。但冯骥才指出,由于不良政绩观的驱动,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后续的保护工作却不尽如人意,撒手不管的现象和在利益驱动下让文化变味儿的现象时有出现。

冯骥才建议,把“申遗”改为“审遗”,对已确定的非遗进行审查,以此提醒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要认真负责,不能把变味儿的粗制滥造的东西留给后代。“价值观是追求不是需求,不能把现实的需求当作民族的追求。”冯骥才说。

最好别再申遗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申遗和申遗的区别和专家建议参与申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不同于以往的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