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

style="text-indent:2em;">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方法和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方法以及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缓解骨折疼痛
  2. 如何缓解骨折病人疼痛
  3. 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方法
  4. 骨关节痛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如何缓解骨折疼痛

骨折了出现疼痛,这是自然现象,也是骨折的特征之一。不同部位的骨折导致的疼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呈胀痛感明显。如果平卧在床,一般疼痛比较轻,如果坐起来会疼的很厉害。

所以,使骨折疼痛减轻,最主要的就是制动休息。如果椎体压缩性骨折,我们通常采用椎体成形术来缓解疼痛。

定义

椎体成型也叫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比较流行的治疗腰部骨折及肿瘤的微创手术。1984年法国的一位医生为治疗颈椎椎体血管瘤首次应用PVP手术。

简单的理解

通俗点说椎体成形术(PVP)就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后人工骨(大多数还是骨水泥)。以达到使腰椎骨折稳定,防止椎体继续塌陷,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注入椎体的骨水泥的发热和毒性作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并且使骨折达到了稳定。所以术后止痛作用明显。患者术后几乎都不疼痛了。我想这也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手术的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椎体成形术(PVP)时,向椎体里打入骨水泥时很费力,而且容易发生骨水泥向椎体外漏出。同时发现椎体成形术(PVP)恢复椎体高度的能力也很有限。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在椎体内打入骨水泥之前,先在椎体放入一球囊,然后通过球囊扩张,使椎体高度恢复,同时在椎体内形成一定的空间。然后取出球囊,再注入骨水泥,这样注入骨水泥时就不太费力了。同时也不容易发生骨水泥的外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说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椎体成形术(PVP)的升级版。

如何缓解骨折病人疼痛

缓解骨折病人疼痛,可以服用消炎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骨折出现疼痛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周围功能代谢障碍而引起的,除了服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以配合进行物理治疗,比如照射红外线灯,磁疗等治疗。

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方法

疼痛,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在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骨科疾病的基础上,尽早镇痛是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对疼痛处理仅指对非恶性、肿瘤性的急、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及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不涉及对其原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普通骨科疼痛部位图示

疼痛的分类

1.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和性质分:

急性疼痛:新近产生并可能短期存在(3个月内)的疼痛。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的疼痛。

2.根据病理学机制分:

伤害感受性疼痛:指伤害感受器受到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

疼痛的判定及评估

在疼痛诊断与评估过程中,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需要紧急评估处理的严重情况,如肿瘤、感染、骨折及神经损伤等;

(2)影响康复的精神和职业因素,包括:对疼痛的态度、情感、职业特点等。对于上述临床、精神和职业因素需要同时进行干预处理。

疼痛的处理目的

1.解除或缓解疼痛;

2.改善功能;

3.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4.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改善。

疼痛的处理原则

1.重视健康宣教: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其沟通,以得到患者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

2.选择合理评估:对急性疼痛而言,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如需要量化疼痛的程度,可以选择量化方法。

3.尽早治疗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preemptiveanalgesia),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4.提倡多模式镇痛: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

目前,常用模式为弱阿片类药物与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的联合使用,以及NSAIDs和阿片类药物或局麻药联合用于神经阻滞。但应注意便面重复使用同类药物。

5.注重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疼痛处理常用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包括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经皮电刺激疗法)、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及自我行为疗法等。

非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疼痛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应根据疾病及其进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各种NSAIDs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椒碱等。局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肌筋膜炎、肌附着点炎、腔鞘炎和表浅部位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2.全身用药:

(1)对乙酰氨基酚:

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前列腺素,产生解热镇痛作用,日剂量不超过4000mg时不良反应小,过量可引起肝损害,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

(2)NSAIDs:

可分为传统非选择性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轻、中度疼痛或重度疼痛的协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置肛等。

选用NSAIDs时需参阅药物说明书并评估NSAIDs的危险因素(表1)。

注意事项:

如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使用非选择性NSAIDs时加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等胃肠道保护剂,或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应用NSAIDs时,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权衡疗效和安全性因素。

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老年人宜选用肝、肾、胃肠道安全性记录好的NSAIDs药物。

(3)阿片类镇痛药:

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的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包括可|待|因、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等。

阿片类镇痛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及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

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时,应及时检测患者疼痛程度,以调整其剂量,避免药物依赖。

(4)复方镇痛药:

由两个或多个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组成,以达到协同镇痛作用。目前,常用的复方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加曲马多等。在复方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日剂量不超过2000mg。

(5)封闭疗法:

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类固醇激素注射液和局部麻醉药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如关节、筋膜等。

临床应用类固醇激素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常用皮质激素有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6)辅助药物:

包括镇静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肌松药。

骨骼肌肉疼痛处理流程:

主要包括:

①评估病史、体格检查等;

②制定疼痛处理方案;

③分析疼痛、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④必要时修改疼痛处理方案;

⑤健康宣教及反复评估。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包括原发疾病和手术操作引起的疼痛,或两者兼而有之。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

(1)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

(3)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

(4)降低术后并发症。

术前疼痛评估:

包括相关病史,药物治疗史,体检结果等。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围手术期疼痛处理:

(1)围手术期镇痛:

评估风险后,可选择硬膜外或内服阿片类镇痛、患者自控疼痛或区域阻滞镇痛。

(2)多模式镇痛:

1.用药多途径: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口服、外用等。

2.药物选择多模式:阿片类与NSAIDs、COX-2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

3.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应个体化。

关注特殊人群:

①儿童;②老年人;③疾病晚期;

④认知、交流有障碍者。

制定围手术期镇痛方案:

参考因素:手术类型及预期术后疼痛程度,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的利益风险。

疼痛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多模式镇痛。

术前准备:

1.药物调整,避免突然撤药。

2.降低术前疼痛和焦虑的治疗

3.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之一,术前镇痛;

4.患者及家属教育(包括行为疼痛控制技巧等)。

术前镇痛:

部分患者由于原发疾病,需要术前镇痛治疗。

考虑到药物对出血的影响(如阿司匹林),应换用其他药物或停止使用。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强度高,炎症反应重;不同手术的疼痛强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与手术部位及手术类型相关。术后即可进食者可采用口服药物镇痛,术后禁食者可选择静脉点滴等其他给药方式。

轻度疼痛:节清洗术,局部软组织手术,内固定取出等。

中度疼痛:关节韧带重建,脊柱融合术,椎板切除术等。

重度疼痛:骨肿瘤手术,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术等。

常见疼痛强度评估方法

1.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痛。

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此方法目前在临床上较为通用。

2.语言评价量表(verbaldescriptionscales,VDS)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以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

III级(中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3.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

在纸上划一条长线或使用测量尺(长为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如图)。让患者在纸上或尺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划“X"。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

疼痛的评估不但在患者静息时进行,对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还应在运动时进行,只有运动时疼痛明显减轻,才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防止并发症。VAS虽在临床广泛使用,但仍存在缺点:

(1)不能用于精神错乱或服用镇静剂的患者;

(2)适用于视觉和运动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3)需要由患者估计,医生或护士测定;

(4)如果照相复制长度出现变化,则比较原件和复制品测量距离时有困难。

4.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

FPS较为客观且方便,是在模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如图),简单易懂,适用面相对较广,及时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幼儿也可供临床参考。

5.McGill调查问卷(MPQ)

MPQ主要目的在于评价疼痛的性质,它包括一个身体图像指示疼痛的位置,有78个用来描述各种疼痛的形容词汇,以强度递增的方式排列,分别为感觉类、情感类、评价类和非特异类。此为一种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方法,它的设计较为精密,重点观察疼痛性质、特点、强度、伴随状态和疼痛治疗后患者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用于临床研究。

小结

1.药物治疗一般分为: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用药。

2.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上消化道反应。

3.如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使用非选择性NSAIDs时加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或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4.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时,应及时检测患者疼痛程度,以调整其剂量,避免药物依赖。

骨关节痛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骨关节疼痛常见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引起的疼痛,损伤关节滑膜后,会产生大量积液,造成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并有摩擦,发出声响。骨关节痛的治疗上,首先是考虑药物治疗,就这种无创或者说微创治疗是首选的,药物对病人来说是最方便的,其中就包括了口服和外用的药物,口服药对骨关节病是以一阶梯止疼药为主的,一阶梯止疼药就是在轻度疼痛中所用到的药,非甾类抗炎药这类药物有消炎镇痛,又有止疼的作用,口服的,短期用,不适合长期应用,也不适合大剂量应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临床指南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