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骑位是什么

匿名 怎么好看 2023-08-04 07:55:07 -
麒麟乘骑位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乘骑位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为什么不建议骑乘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乘骑位是什么
  2. 为什么有人说一般古代军队很怕骑兵呢
  3. 为什么巴西柔术中的十字固(armbar)无法挣脱
  4. 为什么斑马不能成为战马

乘骑位是什么

乘骑位就是车辆的乘车位和骑车位。骑车位供车辆驾驶人使用,乘坐位供车辆乘车人使用,如摩托车的驾驶座位就是骑位,后座位就是乘位。

为什么有人说一般古代军队很怕骑兵呢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是自从机枪被发明出来之后,昔日彪悍无匹的游牧民族,就突然变得载歌载舞、爱好和平了。

这其实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热兵器时代之前,能完全克制骑兵的兵种和武器,确实不多。

在古代战场之上,大规模骑兵军团自高地横冲而下,挟着移山填海般的气势,动地的蹄声确实让对面的军队感到胆寒,那么为何古代军队对骑兵会这么忌惮呢?

不得不说,人家确实很强。

骑军的伊始,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玩

中原王朝最先开始重视骑兵建制的国家,是赵国,赵国地接塞外,面对西面的强秦,只能向北扩张,这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匈奴游牧民族。在中原武卒与游牧骑兵的交锋之中,赵武灵王清楚地看出了,优势巨大的骑兵才是未来战争的主流趋势。

其长兵则弓失,短兵则刀郔。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战国时期的中原王朝,已经摒弃了春秋时期的大兵车作战方式,能够适应各种地形的武卒成为作战主流。

因此赵武灵王初期的赵军,刚开始仍以步卒为主,然而当这些在中原表现勇猛的士兵踏入草原之时,却发现遇到的对手,是风一般的敌人。

来如风,去无踪,对方打得赢就追杀到最后一人,打不赢,就立即策马而去,追都追不上。

这种全新的打仗方式,让当时的赵武灵王顿时大开眼界,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玩。

于是胡服骑射便拉开了改革序幕,骑军建制也使得在七国之内一直表现平平的赵军,迅速成为了能够抗衡强秦的精锐。

秦国第一次惊奇地发现,赵国最近有点儿惹不起。

骑军的优势

中古时期的骑兵,在没有马镫、没有优质钢刀的情况下,还不足以承担战场上的攻坚作战任务。而骑军令人胆寒的方面,在于极佳的机动性。

玩过《全面战争》或《骑马与砍杀》的小伙伴们,一定对骑兵作战记忆深刻,古代时期,骑兵作战最常用的便是锤砧战术。

简单来讲,就是正面步兵先上,与敌接战,然后侧翼骑兵等候机会,看准时机进行包抄背冲,也也是兵法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

在这种战术当中,先上阵接战的步兵就是“正”,而后出击的骑兵便是“奇”。脑补就能产生这样的画面,双方正你一刀我一枪打得正嗨,突然旁边冲来一队骑兵,一惊一乍,吓死个人,即便没砍着人,也打扰了专注力,对方的战力自然大打折扣。

中期武器配套跟上来了

西汉中期,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炒钢技术出现,使得大量原本不能制造兵器的生铁变成了低碳钢和熟铁,铁制兵器大量投入战场的同时,也使得适用于马上近战的环柄长铁刀应运而生。

厚实的刀背、锋利的刃口,既利于劈刺,又不容易折断,即便长度增加,也不会有像长柄武器那样,太重的感觉,于是背弩、持刀,这种攻击力十足的装备,大量运用起来。

随着马镫、马刀的普及,冲击战术就使得骑军军团成为了陆地之上,名副其实的移动堡垒。借着高地俯冲下来的气势,直接冲飞排在前列的步兵士卒,刘秀时期的骑兵往往需要敌军松懈之时,才能发起冲击进攻,而到了三国时期,哪怕对方步兵军团严阵以待,骑兵军团也能发起强行冲击,这个时候的骑兵已经接近bug状态。

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骋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骑兵冲击战术起初是汉朝为了对抗匈奴骑射优势而发展出来的战术,随着五胡十六国的建立,民族大融合的同时,也使得骑军战术发生了优势互补,后来骑兵在冷兵器战场上逐渐无敌。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宋朝时期,因为骑兵短缺,即便年年征战,宋朝依然给人以羸弱不堪的印象。随着蒙古的崛起,骑兵优势也达到了顶峰,在宋人的笔记之中,蒙古骑兵的战术是骑射和冲击并重,骑射骚扰敌军,而最后的冲击则是击溃敌军的主要手段。

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黑鞑事略》

成吉思汗之时的改良骑军战术,最终使得蒙古铁骑横扫天下,暴揍四方,向西一直打到欧洲,所向披靡。

在热兵器没有登上战争舞台之时,古代战场之上,骑兵作为一支机动性十足的兵种,确实也让其他军队对之忌惮非常。

为什么巴西柔术中的十字固(armbar)无法挣脱

作为一个格斗迷和综合格斗爱好者,十字固自然是比较常见的锁技,十字固是巴西柔术中的一种固定手臂的格斗技巧。十字固在综合格斗比赛或者巴西柔术比赛中是使对方降伏的招式,很多地面格斗当中被锁了都是拍地投降的,十字固通过特定的身位下把对手的肩关节和手肘固定形成反关节控制,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痛感,甚至有脱臼和骨骼断裂的风险,所以相信我,真的被锁住是无法在反击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十字固都无法挣脱这还是要看施术者和被进攻者的能力了,例如一个柔术蓝带选手对战黑带选手在形成十字固时没有做到充分准备强行实施,很可能被挣脱反被拿到骑乘位或背部进行反击。

巴西柔术的各种技巧之所以会成为地面战的主要手段,也是在于对人体反关节控制是可以降伏对手而取胜。作为爱好者一定要在系统训练和专业人士在的前提下进行对战,否则会伤害对手或自己。

为什么斑马不能成为战马

斑马在古代没有被驯化,在近代欧洲人尝试驯化斑马,但都失败了。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代的选育,才能将野生动物变成家禽家畜。开始驯化野生动物的地区,就是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而斑马生存的非洲大陆文明历程非常缓慢。除了北非璀璨的古埃及文明之外,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很少有发展程度很高的古代文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不需要战马,所以古代非洲土著一直没有驯化斑马。马在亚欧草原被早期的游牧部落驯化,时间约在6000年前,最早的马匹驯养遗址于乌克兰草原发现。家马的祖先是祖先是欧洲野马,又称泰班野马,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中西部的中高纬度草原上。1876年最后一匹野生的欧洲野马在乌克兰死亡,1909年最后一匹纯种的欧洲野马在俄罗斯动物园里死亡。

后来有人尝试复活欧洲野马,培育出一些外貌和欧洲野马相似的马种,比如海克马和柯尼克波兰小马,但也都似是而非。欧洲野马虽然消失了,但它的驯化种,也就家马,却被誉为“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家畜”,马在古代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没有马的话人类的文明进程将会变得非常缓慢,马已经成为无比重要的文明象征。

斑马和经过人类长期选育的家马比起来,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斑马体型

马属于奇蹄目,奇蹄目现存仅三科——马科、犀科、貘科,物种共17种,其中马科有8种。分别为普通斑马、山斑马、细纹斑马、非洲野驴(家驴的祖先)、亚洲野驴、藏野驴、普氏野马、家马。前三种就是我们常说的斑马,这三种斑马身上的花纹有极大的差别,体型也有差别。普通斑马,又称平原斑马,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斑马,分布在东非和南非,约有50万匹,肩高1.27-1.4米,体重175-320公斤。山斑马,分布在非洲南部,野生数量2.5-3万匹。肩高1.2-1.5米,体重240-380公斤。

细纹斑马,是最大的斑马,分布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数量仅存2500匹,肩高1.4-1.6米,体重350-450公斤。

斑马的肩高范围在1.2-1.6米,体重175-450公斤。对比一下一些古老的家马品种。

可以看出,斑马和大多数家马体型相似,所以有人说“斑马比家马小”是不对的。斑马的速度可达70公里/时,并不比家马慢,而且斑马还有一个家马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对采采蝇的抵抗能力很强。

采采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广泛分布,是动物锥虫病和昏睡病的主要传播者。近代欧洲人进入非洲开拓,他们从欧洲带来的家畜无法抵御采采蝇的侵袭,也无法适应非洲的气候,不管是多么优质的良马,进入非洲后都会变得病怏怏的甚至成批死亡。而斑马作为本土物种,对采采蝇传播的疾病具有免疫力,于是欧洲人就尝试驯化斑马作为坐骑,也随之也发现斑马的很多缺陷。

斑马的性格是驯化的最大阻碍

1871年弗里德里希·塞卢斯来到非洲,他把在非洲的经历写成书籍《猎人的徘徊》,在英国极为畅销,引发了欧洲人驯化非洲动物的狂潮。1891年德国人海因斯捕捉一匹雄斑马并骑行两天。1907年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名医生罗森多·里贝罗骑斑马出诊。19世纪中期,乔治·格雷把他在南非的斑马运到了新西兰卡瓦乌岛用来拉车。

在驯化斑马的众多尝试当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就是英国的银行家和政治家,也是古怪的动物学家,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沃尔特·罗斯柴尔德。他耗费了很多努力,训练斑马拉车,最终驾着6匹斑马拉着的车抵达白金汉宫,以此向人们证实斑马是可以被驯服的。但只仅仅是驯服,离驯化还差得远。

罗斯柴尔德也发现两个问题,令他觉得斑马不适合骑乘。

首先,斑马的身躯没有家马那么强健,耐力也差,无法背负重物长途行走,用来拉车最合适。其次,斑马桀骜难驯,这是驯化斑马的最大阻碍。斑马名为马,看起来也像马,但基因上更接近驴,但它的脾气比驴还差劲。斑马是一种群居动物,小的十几匹,多的数百匹,群体由一匹强壮的雄马(牡马)带领,一群雌性(牝马)和马驹跟随雄马,雌马也有等级,最强势的走在前面,弱势的走在后面,马驹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保持一致。遇到危险时,领头的雄马会站出来保护群体。雄马相互之间打斗时除了踢踹之外,还会用嘴相互啃咬。

斑马也会使用后腿踢踹食肉动物,斑马可以将两条后腿并排,奋力抬起给后方追击的食肉动物重重一击,能够给食肉动物头部造成重伤,也能踢碎下颚使其无法进食而饿死。

从已有记录来看,斑马踢死过母狮和猎豹,踢伤过雄狮,甚至还用嘴咬过狮子和斑鬣狗。斑马对待同类更狠,成年雄斑马会杀死非亲生的斑马幼崽,将它踢死或者咬住头部按到水里淹死。在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一群斑马被捕获,其中16匹斑马被装上一辆卡车运走,抵达目的地时人们惊讶的发现,居然只有一匹存活,其他的都在相互踩踏中死亡,这是因为斑马很容易受惊,而且恐惧情绪还会在群体里传染,一匹斑马受惊后,一群斑马都会躁动起来。

在1970-1980年代,津巴布韦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就尝试驯化斑马作为畜力,但最终项目被搁置,因为想要驯化斑马就要快速磨灭它暴躁的脾气,要达成这个目的所作出的行为无异于虐待。

斑马可以被驯化吗?

斑马时一种群居的食草动物,存在驯化的基础,但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一代代选育,最终将动物的繁育过程完全掌控在人类手里,并随着人类的需要而创造出不同的品种。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名少女谢伊·英曼就购买了一匹斑马,并训练用来骑乘。她耐着性子使用各种温柔的方式让斑马变得服服帖帖,说明斑马这种动物或许“吃软不吃硬”,也可能她买下的这匹斑马脾气好些。

所以驯化斑马需要耐心。

每匹斑马性格不同,我们就抓住一大群斑马,从中挑选出脾气比较温顺的个体,让它们繁衍下一代,再从下一代中再次挑选温顺的个体,这样几代下去,就能逐渐改善斑马的坏脾气。如果要培育大个的斑马,那就挑选强壮的个体,但强壮的斑马和温顺的斑马可能不是同一批,这倒有点麻烦,不过只要多挑选几代,就能解决。近代那些人太过急功近利,因此功败垂成,但他们是明智的,没有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选育斑马上,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即使驯化了斑马,其作用也比不上选育了几千年的家马。

如果斑马生活在亚欧大陆,说不定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了。

总结一下人类没有驯化斑马的原因。

1、斑马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文明起步晚,发展缓慢,没有驯化斑马的需求。

2、斑马脾气暴躁,驯化成本高,在近代人们曾做出尝试但都失败了。

3、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近代想要驯化斑马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没有必要。

关于乘骑位是什么和为什么不建议骑乘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荷兰门神撅腚靠门柱 惨遭网友PS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