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史著作.有着较重要的史学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2年中华民国肇建.清王朝覆灭.但为前朝编纂正史的做法却还没有放弃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清史稿》的编撰有哪些创新之处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史料编纂怎么弄好看一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如果想深入了解历史又不想看文言文史料,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2. 《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怎样一部作品
  3. 《清史稿》的编撰有哪些创新之处
  4. 史料的分类

如果想深入了解历史又不想看文言文史料,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谢谢“何以浮生”的厚爱和邀请!

这个问题着实有些棘手,我们思考许久,最终决定反向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文言文和历史水乳交融、难以分离的关系。大家常常说的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4900年的书写载体都是文言文。现代文即便是陈独秀撰文发起“新文化运动”的1915年算起,也刚刚过百年。这百年即便是发展再快,也无法与4900年的积累相提并论,更何况这4900年是基础!研究历史《二十四史》是必须要看的,因为这是正史。这些书全是用文言文写成。我是研究中牟邑的,属于先秦阶段,除了正史,还有很多杂史、野史、很多地方史等,如《春秋》、《左转》、《读史方與纪要》、《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图志》、《东周列国志》、多个版本的《水经注》、《水经注疏图》、多部《中牟县志》等等,这些全是文言文。特别是看县志,还要自己断句读,查生僻字。我自己不仅有点文言文基础,还能写文言文,我的文言文作品还得过大奖呢。

其次,我们用反证提问法来正面解答这个问题。只看现代人的研究结果学习历史的可行性怎么样?研究历史总是得有个论点吧。确定论点后找现代人的研究文章来看,作者的观点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那你别研究了,人家有结果的论点你就不用研究了,你这是在查找资料。研究历史如果不能创新,劝你改行吧。一般来说,别人的研究结论都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观点,从严格意义来讲属于二手资料。要想再深入研究只能去原文(一手资料)里找,这时你只能去面对文言文了。

第三,我看过很多地方的县志,几乎都是文不加点的那种,连句读都没有。所以我认为,一个史学家必须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功底。抛开文言文去研究历史是一种短视见解,古代文史是一体的,举个例子说唐宋八大家他们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很出色的史学家,欧阳修编纂有《新五代史》,这可是正史之一。

总之一句话:研究历史是绕不过文言文的。知识是多多益善!

《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怎样一部作品

本书的编译目的主要是为满族人学习其它民族语言用的。从其编译方法看,是先用满文写出,然后再用其它文字翻译。满语当时是清朝的国语,所以题名为清文。

此书没有刊刻本,从《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看,此书国内仅有两部。一部藏故宫博物院,另一部藏雍和宫!!

《清史稿》的编撰有哪些创新之处

《清史稿》是记述清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536卷,其中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了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296年的历史。

?

?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100多人。??这部书没有别列入正史,原因在于它是初稿,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但后来由于并无定本,也无新修权威清史面世,因此也有人把它与二十四部正史合在一起,称为“二十五史”。

?

?《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原始资料。??其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征访所得,务求传信。

??

《清史稿》集中并系统整理了有清一代的史料,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清史稿》编写的体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谥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地理、礼乐、选举、艺文、食货及皇子、公主、外戚、封臣等各方面活动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军机大臣、理藩院,都是前史所未有的。

????

列传中创立了畴人、藩部、属国三传,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新发展。另外,对于反清斗争的重要人物如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等,《清史稿》也都列了传。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史料的分类

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

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

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

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

拓展: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关于本次《清史稿》的编撰有哪些创新之处和史料编纂怎么弄好看一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东三省总督 清史稿主编赵尔巽书法,字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