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 有什么不一样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军阀衣服腰带怎么弄好看这个问题,哪些军种的服装比较好看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近代的军帽是怎么来的
  2. 黄埔军服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
  3. 国军的军服历代变迁是什么
  4. 哪些军种的服装比较好看呢

近代的军帽是怎么来的

1882式军服军帽。

这是1882年丁汝昌根据英国海军军服,为北洋海军制定的海军军服,李鸿章批准并装备了军队。

以上是清军官兵着装。

身穿1882式军服的北洋海军和原来清朝军服合照。帽子很特别吧!

北洋水师使用的是经过改良的暖帽,暖帽原本是清朝官员秋冬季节的官帽,类似船形,帽檐向上,帽顶同样可以装饰顶戴翎羽,北洋水师“镇海”号炮舰管带曾别出心裁到帽铺定制过一顶“其边沿陡起,较时样稍窄,翎亦短小”的暖帽。

别以为是学习国外的帽子,是清朝帽子改良的品种。

最早开始的大檐帽。

1905年,清军新军开始换装新式军服,帽子就会说效仿西方列强军队的样式,主要受日本军服改革的影响较大。应该是国际化同当时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并不是说原来的军服军帽都淘汰了,而是并存的。

这是新军改装后的军衔军帽。

这是清朝权贵穿着新式军服,帽子是统一的大檐帽。左起,荫昌、爱新觉罗·载搏、爱新觉罗·载洵、爱新觉罗·奕寿、爱新觉罗·载涛、麟光、帕勒塔、谭学衡。不署名是谁还以为是民国的将领们。

大檐帽在晚清时期配备军队,从此成为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的代表一样,在各个时期都可以看到。

这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与将领们在一起,统一的大盖帽。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是的军装照,帽子换是大檐帽。

大檐帽的没落和新军帽的崛起

大檐帽一直持续到中原大战结束,国家统一,国民政府统一的军帽来了。

这是蒋介石委托德国军事顾问根据中北欧的“滑雪帽”改制而来,更适合中国军人的头型。帽子顶上的纽扣可以解开下放,可以御寒保护耳朵。这种军帽一直沿用到解放战争时期,只不过上面的帽徽有的换了,有的还保留着。

红军的八角帽

红军时期,红军起初佩戴的是大檐帽,也有其他的,比较杂乱,后来统一改为八角五星帽。

毛泽东头上这顶就是红星八角帽,一般认为是根据列宁佩戴的八角帽改制而来。国共合作后,军队都佩戴统一的第一种军帽。

解放军的解放帽。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的军帽改制,统一用解放帽。如下图:

民国时期的钢盔

钢盔是作战时用的帽子,民国军队主要配置了四种主要的钢盔,大部分是买来的或者援助的。主要是1931年抗战开始后配备军队。

一、法式钢盔,(亚德里安钢盔),大量配备与滇军(云南)部队。

二、M35德式钢盔。是国民政府1935年采购的德国军盔,主要配置蒋介石的中央军。

三、M1美式钢盔。抗战后蒋介石美式装备军队的标配。

四、MK2英式钢盔,也称托尼钢盔。早期的中央军、西北军、桂军和部分川军配备,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标配。

五、解放军军用GK80型钢盔。

60年代研发,70年代成功,1982年命名GK80.

不同时期的帽徽是不一样的,国民党军队一般佩戴青天白日军徽,红军和解放军佩戴红五星,民国初期北洋军阀佩戴的是五色国徽军旗或者十八星军徽。

军帽在寒冷地区的配置和在温带热带的配置不一样的,一时半会说不完,欢迎大家补充

黄埔军服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

北洋军阀时期的各地方军服学习日本为多,比如电视剧《少帅》里身着奉军军服的张学良,去海城参观日本关东军“秋操”时,如果不是帽徽明显不同,几与日军混淆。虽然关内的直系、皖系及其他军阀的军服大多为灰蓝色,但样式和标识佩挂仍然仿自日本,显著的特征是立领竖章。

(段祺瑞和石原菀尔)

孙中山在筹建黄埔军校时,为了建立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也为了区别旧军阀队伍,在军服设计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它是由一战时期的英式“弗伦奇”军便服修改而来,并以此为基础演变成后来的“中山装”,标志是将立领改成翻领,将上衣四个口袋外置,同时对细节设计的理念给出了诠释:

1、上装的四个外置口袋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这也是后来蒋介石经常挂在嘴边的。

2、上装前襟的五粒钮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内袋)代表孙中山提倡的“五权宪法”理论,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事实上,后来国民政府的各“院”也是按照这个理论设置的。

(北洋军服上装)

3、左右两个袖口分别有三粒钮扣,代表着孙中山首倡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和民生;也同时意喻共和的三大理念:平等、自由和博爱。

4、上装后背不再有开缝,代表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5、军服没有标识和军衔,代表着革命军的官兵平等。

6、上装衣领为翻领但可以紧系封闭,代表着严谨的治国理念。

*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徽取代北洋军的五色徽。

(黄埔军服上装)

因此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员,在军校开学之初,一律着此灰蓝色军服,戴“童子军”式的大檐帽(帽檐比旧式较高),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和教导团团长的王柏龄秉承孙中山的设计理念,成为军服的具体定型和采购者,1938年撰文回忆了黄埔军服的出炉过程。这个王柏龄原本是孙中山和蒋介石非常信任之人,黄埔军校掌握实际权力的第二把手,可惜狂嫖烂赌不修私德,经常也宿广州而不归黄埔,蒋校长有急事都找不见人,谓难堪大用,黄埔总教官何应钦才逐渐被重用,最终成为黄埔系二号人物。

王柏龄指出,黄埔军服在设计和制作上需要三大要素,即庄严正式、战斗便利和经济实用,因此对于风纪扣、外袋、钮扣数量、武装带、脚绊和军服颜色都进行了细化,比如使用外袋利于战斗时多装物件,用七个扣子弥补中国人比日本人个高等等,但受限于黄埔初建时的条件困难,并没有完全落实。最终,身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蒋介石、王柏龄和王登云每人先做了一套,还是在广州沙面的日本洋服店里制作的,而首批军服的绝大部分,则是由陈果夫等人按上述三人的“定款”在上海订做的。

1926年起,黄埔军校的军服和附件,开始在广州地区公开招标制作,比如当年10月6日,就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计划需求“学生灰军服6000套、灰军帽3000顶、草青布单军服3000套”等,证明王柏龄试图将黄埔军服设计成黄绿色的想法没能实施,一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权稳定后,中央军才大规模更换军装颜色为黄绿;到1926年末,黄埔军校已经有了详细规范的军服发放及管理条例。

需要说明的是,黄埔军服在设计和着装之初,是没有任何军衔等标识的,但高级军官的面料质量逐渐与学员不同,一直到北伐战争开始后,嫡系第一军才小范围使用军衔臂章,并且迟至1929年才正式颁布《陆军常服暨礼服暂行条例》,黄埔系军官才有了正式的军衔和标识。

国军的军服历代变迁是什么

所谓的国军军服,只能探讨一下国民党中央军的制式服装,因为蒋介石始终没有真正能够统一整编当时的全国军队,各地军阀和地方武装军服五花八门,实在难以整理成为系列,更别说变迁了。

以蒋介石的发家老本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二团逐渐扩编的第一军,号称党军,算是整个嫡系中央军系统的开山鼻祖吧,国民革命军陆军军装变迁为:

第一阶段,1924-----1929年

灰布童子军装,大盖帽,无军衔。这个装扮几乎是当时所有归顺广东革命政府军队的标配

后期在作战中配发钢盔,大盖帽实不方便,所以开始使用软帽。

第二阶段,1929----1936年

国民党经过北伐战争夺取了政权,有条件为军队设计和制作制式军装了,由于国军全面向德国陆军学习,所以军服相近德式。

第三阶段,1936----1946年

西安事变不久,抗日战争开始,国军军服略有调整,配齐了各军种标志,向战时过渡。

第四阶段,1946----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国军进行整编,之前已有部分部队换发美式军装,但全军更换一直到逃离大陆,也没有完全换完,始终是新式旧式并存。

美式军装的国军军徽。

哪些军种的服装比较好看呢

此一问题貌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军人的答案就一种,无不爱自己哪一种,空军自喜欢空军,老水兵喜欢水兵服,正同陆军喜欢07式的松枝绿。我们且从陆军讲起,也见陆军对自己军种军装的热爱。

一袭绿军装,再洗不掉色,特别是在我国大陆军时代,国防绿几乎就是军人的代表和象征。其实空军偏爱空军蓝,犹同水兵喜欢洁白色,是一样一样的。军队改革与时俱进,现在有了陆海军火四军种,还有战略支援部队,武警的兄弟也正式加入了军队行列。他们服役于任何一军种,都会喜欢自己的军装颜色。

陆军军装自建国以来,经历了黄绿,草绿、棕绿和松枝绿,从冷入暖,绿是陆军不变的颜色。穿着越来越得体,佩饰越来越靓丽,什么场合即穿着什么装,礼服、常服和作训服,一当兵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即打上了军种的标记,一身身都能量体裁衣,保证件件都得体。

科研人员耗费大量心血,经过认真反复研究,得出了一种适合各军种的颜色,又能符合大东方的肤色,从颜色变化,即能看出军装细节变化的匠心独运。每一套军装即有几十个品种,每个季节,不同场合,都能穿着不一样的军装,使军人的形象更加得体而大方,从而也培养了军人对这套军装的感情,提高了军人热爱国防和献身国防的情怀、情操和精神。

七十周年大阅兵,当过兵的战友们,第一眼就会看到星空迷彩,有林地、荒漠、温区丛林、城市和沙漠五种颜色,作训服再不是一套一种颜色,什么样的地域即穿着什么样颜色的迷彩服。嘿,都会说,真羡慕他们,赶上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军阀衣服腰带怎么弄好看和哪些军种的服装比较好看呢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服为军正,追寻中国近代百年军服变化 国民革命军 统一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