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其实军旅照片上色怎么弄好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1937年的中央军军服到底是什么颜色,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军旅照片上色怎么弄好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如何提高照片的色彩层次与美感
拍风景,首先要选景,眼中有景,掌握技巧和规律,比如拍日出日落蓝天白云,一般雨前雨后,能出现靓丽的景色,这时要选好拍摄地点,在高楼、山顶或平原拍出来的效果更好
1937年的中央军军服到底是什么颜色
1937年8月12日天亮时,根据《“大东亚共荣圈”源流》一书中的记载,上海市民在起床后惊讶地发现,街道上出现了久违的中国陆军正规部队,从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签署到这一天已经整整五年了。那个丧权辱国的协定曾经规定:上海市区不得留驻中国正规军,只能保留保安队和警察来维持治安,所以当孙元良第88师根据张治中的命令率先进入市区后,上海市民喜不自禁,纷纷回忆道:
(第18军的少尉军官,但是假了,尉官没有这料子)
中国军队“头戴德式钢盔,身穿草绿色军装、短裤,脚穿草鞋,官兵都系皮腰带,士兵手持带刺刀的新式步枪,带200发子弹,胸前八颗手榴弹,军官腰挎盒子枪,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眼神中向同胞流露出杀敌的决心”!这里的新式步枪应该是1935年开始装备的中正式或者德造步枪,而八颗手榴弹和驳壳枪也算没毛病,就是不知道200发子弹是怎么数出来的?回忆有问题。
总之此书记录上海市民看见的中央军第88师确实身着“草绿色”军服,这也是1936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的《陆军服制条例》所规定的颜色,那么这段回忆准确吗?非也,实际上最早进入上海市区的部队,其军装颜色应为“褐绿色”,因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师、第88师是最早进行军制、军服和装备更换的“调整师”示范性部队,不仅装备确实是“德式”(步枪和手枪),军服也是进口的卡其布料!
(第18军的军装确应为草绿色,但这是将校呢)
卡其布是一种较结实的布料,并且已经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军队的主流军装用料,卡其色则是一种介于浅黄褐色和中浅黄褐色之间的颜色,有人称其为“橄榄褐色”,虽然诠释的比较成功,但是却很难用语言来精准描述。你可以理解为褐绿色或者“褐黄色”,还有文章介绍为"青苹果色",总之它肯定不是什么“黄绿色”,因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师、第88师驻扎京畿地区,既是嫡系又是门面,遂得以有条件直接定制。
而后投入淞沪战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比如第1军、第18军等部,确实是按照1936年的《陆军服制条例》之规定,军装基调为草绿色,因为这些部队的军装和备具,已经是国产的了,国民政府没有那么多银子给所有的调整师都进口军服和装备。近年来《捍卫者》、《八佰》等描写淞沪会战的战争片,也是按照“草绿色”原则置办的道剧军装,但是两部影片的主角(第18军和第88师),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可惜咱们的编剧、导演和服装道具工作人员,是缺乏这个历史严谨度的。
(中央军的低级军官土黄色军装)
这还不算完,在1936年的《陆军服制条例》出炉之前,还有一个1926年拟定的《陆军服制暂行条例》,比如1927年《总部令知暂行规定陆军官佐制服由》里面就规定有三点:“1、制服用深灰色。2、一律佩带臂章。3、出入证章悬挂左襟口袋外面,以上规定由七月十六日施行”。换句话说,即便是黄埔嫡系军队,在30年代初期前后,所采用的军装颜色也为“深灰色”。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军阀混战,什么蒋冯战争、蒋唐战争、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等等,老蒋的第1集团军也没有机会统一进行换装,再然后从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的六年间,其实中央军也没得消停,什么长城抗战、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围剿苏区等等。因此在1936年《陆军服制条例》出台以后,仍有部分中央军(主要是边远地区遂行作战任务的部队)还是穿着深灰色的军服,来不及进行草绿色军服的换装。
(八佰里这应该是灰绿色)
因此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把桂军、粤军等地方系军队抛开,即便是中央军部队,其军装也是同时存在三种颜色的:样板德械师的褐绿色、完成换装的草绿色和没有来得及换装的深灰色,这是由当时中国军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而不能一概而论。至于题图中的照片,应该是教导总队受阅时所摄,如果还原上色,仍以第一张的“褐绿色”较为准确,而第二张那是仿德式的灰绿色军装,不太靠谱。
当时的欧洲军队虽然以卡其布为军装用料,但是根据色系是可以分为两大类的,即第一类的是“卡其色”(褐绿色),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等,特别注意还包括日本;而另一类是灰绿色系,包括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南斯拉夫等等国家的军队。而所谓的德式师虽然在军制和装备上仿德,军装颜色却是走的褐绿色路线,因为灰绿色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德军的军装颜色又被称为“耗子皮”,那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接受的。
(只是因为打光较暗,严格说谢晋元这个还是草绿色)
为什么前面把日军的卡其布军装单拿出来说呢?因为在抗战中期开始,为避免跟日军的军装颜色混淆,中国军队在1942年前后将“草绿色”、“褐绿色”统一调整为“土黄色”,那么如果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的服色果真为“灰绿色”的话,就不会出现跟日军相近的情况,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央军在淞沪战场不存在近似于德军的灰绿色服装,88师军服颜色走的也是“美英风”。
杂牌军那就是各行其事了,西北军等北方部队大多数以灰棉布制服为主,两广部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余汉谋的粤军和川军)穿着土黄色军服,龙云的滇军则是蓝绿色军装,这可能是受到法军的影响,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就是穿着这种军装。即便是中央军,由于抗战中后期供应不足,许多部队是自行采购布匹自己找地方上色,所以也存在着色差,很难统一划齐。
(日军军服,这算是接近靠谱的)
这个问题还有一层意思,问的是1937年而非淞沪战场,那么当然也就包括年底的南京保卫战,所以还得说明一下,《陆军服制条例》规定的草绿色仅仅是夏常服,而部队的冬装却规定为灰蓝色的棉衣和大衣、淞沪会战是夏天打响的,所以中央军可以穿得是褐绿色、草绿色的常服,但是到了12月的南京保卫战期间,则统一要更换为灰蓝色棉军装了,只有高级将校才有条件置备绿呢子军大衣。
结论就是,抗战时期的军服换装,其实有一个由中央军向杂牌军推而广之的过程,除几个样板部队外,早期的中央军制服确实是以黄绿色为主,但冬季更换为灰蓝色棉装。再加上各路杂牌军同时出现在战场,把日本人弄得也挺懵圈,在他们的战地宣传画报上,中国军队的制服那是灰、黄、蓝、绿各色皆有,堪称五颜六色。
关于娘炮话题,你有什么理性的看法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网下,人前人后,围绕“娘炮”话题,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的看法还十分激烈,甚至大量使用对人格进行彻底否定和侮辱的词句,这是在批评别人的同时,拉低了自己。人人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利,但不能逾越法治和道德的藩篱,要贵守和而不同的理念,表达才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以为,将“娘炮”一巴掌拍死和“娘炮那么美”的观点,都不是最理性的观点,最理性的观点,要区别“真娘”和“假娘”,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于那些从内到外都娘化了的男人,我们是应该嗤之以鼻的,当然,我们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病理或精神上的疾患,如果有,也应当包容。对于仅仅是艺术创作需要的“假娘”,我们是完全欢迎的。
再者,说娘炮蔚然成风也有些言过其实,说“少年娘则国娘”更是偏激。生活中,我们还是很难看到男人描眉画唇、涂脂抹粉的现象,你去操场、去军营、去工地看一看,男儿们都在展现着力量和阳刚之美,在娱乐文化圈我们看到,如果不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就应该警惕了。
因为娱乐和艺术,必须要有价值观的考量,不能带歪大众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尤其是对价值没观还没有定型的孩子而言,这点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已经有这样的一些苗头,一些艺术精湛的老艺术家不被人记起,而一些刚刚出道的“小鲜肉”却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大量影视作品为了商业利益,博取眼球,故意击穿人们的审美意识,走另类的路线,把男人搞得“像花儿一样美”,让未成年孩子们不明觉厉,以为这就是美的、好的、对的,继而跟着学习、模仿、追随,让孩子从身体到精神都被着色,对其身心危害极大。
支持娘炮的人还举出了一系列铁证,试图证明娘炮是好的,比如梅兰芳演旦角、张国荣扮虞姬、李玉刚唱女声,殊不知,这是纯粹艺术创作的需要,他们演女人,非但不会有人觉得别扭,反而认为那是真正的艺术之美。离开了舞台,在生活中,他们依然像男人一样的生活。
我们的确应该提倡多元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但这种多元应该是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而不是病态的、低俗、另类的,我们要筑牢防火墙,把扭曲的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挡在门外。(王仁根律师)
PS照片上色教程:学习如何给黑白照片上色
用Photoshop给黑白照片上色,用PS软件打开图片,新建图层,用套索工具分别选定上色区域,填充颜色,合并上色图层,改图层模式为正片叠底即可!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军旅照片上色怎么弄好看和1937年的中央军军服到底是什么颜色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