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从古时候起河南被称作为中原,但是论族系属于北方吗,为什么又叫中原呢的问题,以及和河南为什么叫河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
- 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河南简称豫曹冲称象又是怎么回事
- 河南简称豫,豫剧就是河南戏的意思,豫剧不能代表曲剧越调吗为什么
- 从古时候起河南被称作为中原,但是论族系属于北方吗,为什么又叫中原呢
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为什么现在中原变成了河南
首先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是偷梁换柱的概念。中原这个概念在古时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概念,没有具体的范围与界限,它即不是专指河南,也不是专指关中,它是一个笼统的地域、文化概念,大致范围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指黄河文明圈,即商朝周朝文化区域范围内。
首先“中原”刚开始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中原”一词刚开始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个地方,而是指原野的中间,“中原逐鹿”这个成浯也是指追逐原野上的鹿。商朝时期为区分自己与周边民族,把四周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后来周朝继承了这一理念,并通过礼法对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认为周朝统治区域内(含各诸侯国)是天下之中,四周则是蛮夷。
后来“中原”概念又拓展到文化领域,认为周文明发达,周人举姿有礼,作事有规矩,住的是城池,而且有文字,懂得耻辱。而周以外的四周部落则是未开化的野人,没有文字,茹毛饮血,不知羞耻,住的是帐篷,父母子女不分。所以为了区分这种文明与野蛮,周人就把周文明称为中原文明,而四周则称为蛮夷。
“中原”作为地域概念在古时候覆盖范围非常广,而且形成也较为漫长。原来是指以河洛盆地为中心的商朝统治区域,后来是周朝统冶区域,包括整个河南、陕西中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西北部,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平原是中原地域概念下的一部分,是分子与分母的关系。
这个时期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国家主要是楚国、吴国、越国等长江流域的国家,因此楚国“不服周”,一直向北扩展,占领了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最后加入到中原国家的行列。吴国、越国强盛后也开始参与中原争霸。西方的秦国就更不用说了,秦穆公就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到了汉代“中原”的概念进一步扩大,泛指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北部等广大地区。区别于中原地区的是江南地区、川蜀地区、西域地区、漠北地区等。淮河以南统称江南,四川盆地为川蜀,甘肃嘉峪关以西为西域、长城以北为漠北。
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是在东晋以后西晋灭亡后,汉人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谢等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登基称帝成立东晋。汉人在回忆追思在北方故乡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死亡漫于中原”、“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等大量含的“中原”的词汇,这此词汇广泛出现在晋朝的书藉内,倾注了人们心中的中原情结。因此,到了东晋以后“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才广泛被人们接受。
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多次“收复中原”、“北伐中原”行动,并不只是收复河南,收复洛阳,而是指收复黄河流域的这一广大地区,收复整华北地区,南宋时期延继了这种观念。同样北方游牧民越过长城就叫“挥师中原”,占领河北、山西就认为是占领中原,吐蕃、回纥打到长安也叫占领中原,清军进军山海关也叫“挥师中原”。
“关中”是一个具体的地域概念,它覆盖在中原文化概念之下“关中”是一个具体的地域概念,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是秦孝公打败魏国后,占据魏国崤函地区,在函谷关进行封关自守,然后才逐渐有了关中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没有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就没有“关中”这个词,而这四个关都是战国时候才有的。后来随着骑兵、步兵的兴起,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函谷关的险峻作用逐渐减小,东汉未年又在秦晋豫交界处的渭南杨家庄修建了潼关,从这以后关中就指潼关以西。
因此,在春秋及以前的西周还没有“关中”这个词汇,有的是“渭河平原”,但这个时候周礼文明已经存在了,而且为了区别于四周的文明叫“中原文明”,因此“关中”它覆盖在“中原文明”概念之下,关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陕西、河南作为省名是在元朝开始出现陕西最早指“陕原”,也指河南陕县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宋设立有陕西路,到了元代设立陕西行省,这时陕西才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出现,从明朝开始沿用至今,其间对管辖范围经过多次调整,新中国后又划出宁夏自治区。
河南做为地名出现是在唐朝,唐朝设立河南郡,后来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
到了元朝设立河南江北行省,管辖范为黄河以南(这时候黄河南流江苏)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这是河南作为省名第一次出现,后来明朝沿用之今,管辖范围多次调整,但基本和现在河南省管辖范围相差不多。
到了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相对于南京的位置长安太靠西边了,所以就大笔一挥长安改叫西安,从此陕西同西北挂上沟,中原也渐渐专指河南。朱棣迁都北京后,西安也相距北京较远,慢慢的关中属于西北地区的观念也就固化了。
近代以来,海上危胁成为中国的主要安全危胁,东南一词也频繁出现,相较与东南,西北、中原的区域也日渐划分明确,西北就是陕西以西,中原就是指河南。
所以“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这话是严重错误的,中原是大概念,关中是小概念,关中只是中原大概念下的一小部分,这好比中国包括河南,河南却不能代表全部中国。而且“陕西”一词相较与“关中”一词晚出现一千多年,在元朝以前说陕西关中平原是极其不正确的。河南只是狭义的中原地区,缩小版的中原,是相较现在中国广大领土而说。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河南简称豫曹冲称象又是怎么回事
哈哈??,感谢邀请。
河南有没有象,已经在悟空问答里回答过了。既然不吝诚意,就再少说几句。
河南,有象。不仅旧石器时期以前有——安阳博物馆一进门,就是一具黄河象的巨大骨架化石。而且,殷商时期,就是距现在3000年前,也曾象群遍地。甲骨文里,多次记载了商王打猎,一次曾猎到10头象;7头、5头的记载也不少。
商代已经训象,卜辞中,有商王自己并派人巡视训象场所的记录。训象场和驯养人遗骨,都有发现。
那个时候,还把象作为祭祀的祭品。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象牙制品。(妇好墓出土象牙制品)
当时河南一带有象,是因为那里曾属亚热带气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现在的张家口一带的商遗址,也发现有大象遗骸。
“豫”字,徐中舒先生做过考证。他认为,“予”字偏旁,是“邑”之讹误;邑加象,含义就是有大象的地方。
什么时候河南没象了呢?大约七八百年之后。韩非是河南人,他说,他那个时候,就是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很少见到活象了。曹操老家是河南。曹冲称象,称的是孙权送给曹操的象,不是本地的。三国时期,长江流域一带,或还有大象活动。再往后,就继续向南迁徙了。
以前的回答,说得比较详细。如有兴趣,建议关注“老沈”,搜出来看看。再次感谢。
河南简称豫,豫剧就是河南戏的意思,豫剧不能代表曲剧越调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本人随是河南人,但对豫剧不太懂,只说下自己知道的。豫剧是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被外国人称赞是《中国歌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传承。豫剧有分四大声腔,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豫剧代表人物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桑振君等。越调应该是南阳梆子的一种变体演化而来。清乾隆年间,禹县《今禹州》县衙门及车马行会就组织越调班,清同治年间《南阳》镇平县,清光绪年间(南阳)内乡县都有越调班社存在,清朝末年河南南阳以及禹县,襄城县,郏县,许昌,新郑,密县,荥阳,越调班社达一百多个。越调代表人物,申凤梅,张秀卿,杨桂芝,李延安,马兰,毛爱兰等。河南曲剧据说前身是高跷曲子(到底是什么不是内行人我也不了解),由高跷曲子到河南曲剧,曲剧在河南,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挺多剧团的。代表人物有郭立仙,张晓风,邢金锷,谢芳馨,霍振海,郭凤娥,田钦泽,周玉珍,任俊杰,白永玲,常文成等。那里错了请指出来,本人门外汉一个,只是家乡的经常领导。
从古时候起河南被称作为中原,但是论族系属于北方吗,为什么又叫中原呢
北方。因为位处秦岭淮河以北。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被誉为天地之中。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全省介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南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北、西、南三面分别环绕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河南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北部为华北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西部为豫西山地,东南部为大别山区。全省平原和盆地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7%,山地和丘陵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4.3%。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全省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海拔23.2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