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唯一一位庙号是 圣宗 的皇帝,究竟有何功绩

大家好,你认为康熙有没有资格称“圣祖”为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康熙为什么是圣祖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你认为康熙有没有资格称“圣祖”为什么和康熙为什么是圣祖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世祖
  2. 你认为康熙有没有资格称“圣祖”为什么
  3.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4. 康熙为什么受后人敬仰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世祖

康熙的庙号不是清世祖,清世祖是他父亲顺治帝的庙号,康熙的庙号是清圣祖。

顺治是清朝第三个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所以他的庙号称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按照旧典康熙帝死后庙号应该称“宗”,但是在雍正帝的坚持下,依旧被定为“祖”,称康熙为“圣祖”。

你认为康熙有没有资格称“圣祖”为什么

清圣祖指的是庙号,而庙号一般指的就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是采用的称呼。虽然庙号的选字不如谥号那么严格,不过在“祖”和“宗”两字的选择上还是有一定规则的,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或皇室祖先才有资格定庙号为祖。按理来说康熙是没有资格被称为“祖”的,但由于庙号的命名规则在明朝就被打破了(朱棣庙号成祖),这才使得康熙庙号被定为“圣祖”并未遭遇太大阻力。

庙号的命名规则

由于庙号只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采用的称呼,所以它的命名其实并不如谥号那么严格(唐朝之前),毕竟谥号有对皇帝功业盖棺定论的作用(唐朝之前)。

庙号的尾字一般只有“祖”和“宗”两字,而且按照历朝历代的命名规则来看,只有开国皇帝或皇室的祖先才有资格定庙号为祖,而从第二代皇帝开始庙号一般均为“宗”。

1、开国皇帝庙号为祖:例如汉太祖刘邦、汉世祖刘秀、魏世祖曹丕、晋世祖司马炎、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

2、皇室祖先庙号为祖:这个一般为后世皇帝追尊,例如新朝皇帝王莽追尊祖先陈胡公为新统祖、追尊祖先田安为新王祖;隋高祖杨坚追尊杨忠为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追尊赵玄朗为宋圣祖、赵朓为宋僖祖、赵珽为宋顺祖、赵敬为宋翼祖、赵弘殷为宋宣祖;元世祖忽必烈追尊铁木真为元太祖等。

不过这一规则在明清两代被打破了,朱棣死后的庙号虽然为太宗,但在明世宗朱厚熜之时被改为了“明成祖”。而康熙则直接被即位的雍正皇帝定庙号为圣祖。

为何规则到明清两代被打破

为何到了明清两代这种庙号命名规则被打破,来谈下我自己的看法。

1、先说太庙的供奉规则。其实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基本是按照《周礼·王制》来执行的,而在《周礼·王制》中规定是“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因此,历朝历代的太庙正殿中一般只供奉七位皇帝,除开国皇帝保持不动外,剩余六个位置一般按照与在位皇帝的血缘关系来排列的,若出了“三昭(父)三穆(子)”的关系后,便被移入偏殿供奉。

2、朱棣庙号为何被改。首先,明朝的太庙供奉便与历朝历代不同,他们太庙正殿中是供奉有九位皇帝的。其次,朱棣的庙号是在明世宗朱厚熜时被修改的,而朱厚熜之所以要修改朱棣的庙号,源于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正德皇帝死后,由于无子,于是其堂弟朱厚熜继位为帝,他继位之后也应该从太庙中将一位皇帝的牌位移入偏殿,按理来说被移出的应当是“太宗”朱棣的牌位,但他为了让父亲进入太庙,便使了个心眼,他以永乐皇帝功在万世为名,将其庙号改为“成祖”,这样一来朱棣便和朱元璋被合称为“明朝二祖”,被供奉在正殿保持不动了。于是移往偏殿的就变成了洪熙皇帝朱高炽,而借此他也成功的让自己生父进入了太庙正殿供奉,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之争”。

3、康熙有没有资格被称为“圣祖”。康熙的功绩自然算大,但按照传统的规则,他同样没有资格定庙号为祖。而之所以康熙的庙号被定为“圣祖”,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功绩足够大。这一点几乎不用追述,毕竟清朝入关后,到了他的手里才算是真正统一了。二是庙号规则在明朝就被打破。既然朱棣都能够因为功绩大被称为“成祖”,那康熙被称为“圣祖”的阻力自然小了很多,毕竟有前例可循。三是顺治帝福临的庙号就已经打破常规。努尔哈赤被定为“清太祖”这没有问题,皇太极的庙号被定为“清太宗”也没有问题,问题是到了顺治帝福临这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庙号被定为了“清世祖”,再次称“祖”。虽说福临功绩不算大,但毕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倒也说的过去。不过这次规则的打破,对康熙庙号被定为“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先是太宗后是成祖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嘉靖登位以前,朱棣并不是“成祖”,而确实是“太宗”。

后来,朱棣变成了“成祖”,这事儿是嘉靖干的。

表面上,嘉靖抬高了朱棣,实际上结结实实地黑了一把。嘉靖还是很狡猾的。

今天来给大家细细地说一下这个事。

大家都知道,嘉靖登位,实际上是接了明武宗朱厚照的班。朱厚照无子,而按照皇统帝系,当时尚为藩王的朱厚熜以旁支伦序,位登九五至尊。

按皇统帝系的法则,父子兄弟,嫡庶长幼,嘉靖继承大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有先帝遗命,但毕竟他的继位并不是个正常现象,所以,也是有过一波三折的。

嘉靖即位前的入门之争,即位后的大礼议之辩,就是两场复杂的政治斗争。

大家都知道,嘉靖以动口开始,动手结束,从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胜利,最终稳住了朝局,收回了皇权。

嘉靖那时候很年轻,但政治敏锐度很高,很会利用这些文礼事情巩固自己手中的皇权,手段也很高诡。

把朱棣由“太宗”改为“成祖”,嘉靖的这个“争庙”事件可以视为“大礼议”事件的续集,仍然与他亲爹有关。

说说明朝的这个太庙。明朝的这个太庙供奉制度比较复杂,不像唐宋时期的九庙制,也不是清朝采用的群庙制。

洪武九年,明朝太庙在南京建成,正中间的位置并不是朱元璋,而是这个样子的:

【洪武元年,洪武元年祫飨太庙。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东第一位,西向。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东向。仁祖皇考妣东第二位,西向。】――《明史》

那个空白位置是怎么回事呢?――给朱元璋留的。将来他死了,就搁那儿。

九年十月,新太庙建成。中间一室供奉德祖,东面一室供奉懿祖,西面一室供奉熙祖,东面第二室供奉仁祖,都向南。

这是个什么规则呢?

这是朱元璋仿效唐宋,追封了4代祖先为皇帝。

所以,嘉靖修改太庙制度之前,明朝的太庙是德祖在正中间的位置,百世不祧。当然,无论把朱元璋的牌位摆在哪个位置,他也是百世不祧。

到了弘治朱佑樘即位的时候,他要给他爹明宪宪宗升祔。

孝宗即位,宪宗将升祔。时九庙已备,议者咸谓德、懿、熙、仁四庙,宜以次奉祧。礼臣谓:“国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宪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祧殿,如古夹室之制。

意思是:孝宗继位了,要把他爹宪宗的牌牌摆进太庙的时候,但九个牌牌已经排满了。而德祖就如同周朝的后稷,乃是始祖,不可祧,所以决定迁走了懿祖。

也就是说,宪宗未升祔太庙之前,里面的牌牌是这样摆的:

弘治把他爹明宪宗朱见深的牌牌摆进去以后,太庙的牌牌顺序就变成这个样子:

而礼部侍郎杨守陈却这样认为:

【《礼》,天子七庙,祖功而宗德。德祖可比商报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习见宋儒尝取王安石说,遂使七庙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礼之正。今请并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下为七庙,异时祧尽,则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祫礼行于前殿。时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则功德并崇,恩义亦备。】

意思是:根据《礼》的规制,天子七庙,德祖是始祖,他的地位不应该比作后稷,应该如同商代的报乙,周代的亚圉。

七庙里又有始祖又有太祖,不合礼制。配天的是太祖,太祖却不在正寝居中朝南,不合正礼,应该把德懿煕三祖迁出,而把太祖朱元璋摆在正中间。

而到了嘉靖十年,就这么做了。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礼。令于殿内设帷幄如九庙,列圣皆南向,各奠献,读祝三,余如旧。十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

太祖朱元璋的牌牌置于正中,而他前面没当过皇帝的那四个祖先都迁到祧庙了。

时帝(嘉靖)欲改建九庙。夏言因言:“京师宗庙,将复古制,而南京太庙遽灾,殆皇天列祖佑启默相,不可不灵承者。”帝悦,诏春和兴工。诸臣议于太庙南,左为三昭庙,与文祖世室而四,右为三穆庙。

嘉靖要改建九庙,夏言和众大臣商议,搞成三昭三穆,加文武世室。左边是三昭庙和文世室,右边三穆庙。

帝曰:“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

这仿效的是周朝的制度,文武世室七庙制。

这样的话,嘉靖就把朱棣升格为成祖,进了文武世室(也叫文武宗庙),位列三昭三穆之上,百世不祧。

而把朱元璋前面那几个没当过皇帝的四个祖先的牌牌迁到了后寝殿,此时的正殿就成了这个样子:

明太祖朱元璋位置居中,右手边的文世室是明成祖朱棣挨着,而另一边的武世室则留着空位。

看到这个摆放方式,大家应该能猜到嘉靖皇帝的真正目的了吧?

那个空出来的百世不祧的“武世室”又是给谁留的呢?

通过改制,嘉靖他爹进了太庙,还位居武宗之上。将来嘉靖死了,成为“武世室”,就能把明仁宗挤掉,保住他爹在明武宗朱厚照的右尊位置。

狡猾的嘉靖。

嘉靖之前,列位皇祖是郊祀配太祖,祭昊天上帝配父亲。

嘉靖登上皇位是兄终弟及,嘉靖生父已经尊为献皇帝了,但是因为生前没当过皇帝,不能称宗入太庙,只好单独弄个世庙,单独祭祀。如果按照以前的摆放方式,他在明堂祭祀,就不能同时拜他老爹,祭拜的是别人。

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扬州府同知丰坊上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明史》

严嵩上疏:“考季秋成物之指,严父配天之文,宜奉献皇帝配帝侑食”

……今援据古义,推缘人情,皇考至德昭闻,密佑穹旻,宗以其德可。圣子神孙,传授无疆,皆皇考一人所衍布,宗以其世亦可。宜加宗皇考,配帝明堂,永为有德不迁之庙。——《明史》

【帝以疏不言祔庙,留中不下,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

“文皇远祖,不应严父之义,宜以父配。称宗虽无定说,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祔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

帝既排正议,崇私亲,心念太宗永无配享,无以谢廷臣,乃定献皇配帝称宗,而改称太宗号曰成祖。】——《明史》

嘉靖是这样的步骤:把他爹追了皇帝>>>>加庙号睿宗>>>>入庙>>>>把朱棣的太宗升为成祖>>>>祭拜明成祖朱棣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祖”时候,一起到郊外祭天(郊祀配太祖)>>>>祭祀昊天上帝配他爹睿宗(祭上帝配父亲)。

这样一来,嘉靖在明堂内祭祀昊天上帝的时候就能同时祭拜自己的亲父亲而不是明孝宗(大家还记得入门之争和大礼议的斗争重点吧?)

通过这样的改变,嘉靖和他爹就合理合法地在明朝的皇统帝系中坚实地立稳了位置。

“争庙”就是“大礼议”的续章,“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

当年,朱棣为了向世人确立自己获得皇位的合法性,用尽各种办法证明自己是嫡子,连亲娘都不认了,非要当马皇后的儿子,真是感天动地。

没想到,百年以后,朱棣被嘉靖狠狠黑了一把,明褒实贬,把“太宗”庙号改成了“成祖”,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康熙为什么受后人敬仰

尽管许多人对清朝抱有很大的意见,并且这个王朝在康熙即位前不久还对汉人进行过血腥屠戮,但是康熙确确实实是个好皇帝。

康熙的功劳有哪些呢?文治方面,他大力提拔汉臣,努力削平满汉矛盾;他锐意发展经济,坚持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数十年,豁免天下钱粮545次。他一举将顺治时期日益尖锐的满汉矛盾渐渐平息,并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

在武功方面,康熙的名声更是如雷贯耳: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准噶尔、击败沙俄。对内他除去权臣和强藩,把割据一方的郑家朝廷拿下,维护了中央和国家的稳定;对外他奠定了如今国家的版图,更是遏制了不断东扩的沙俄的狼子野心。

有一说一,尽管康熙的盛世是建立在大乱的基础上,并且其执政后期日渐荒废了朝政,而且其不得人心的文字狱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汉人的民族感情,并且对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妨碍。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君主,他在无法突破其时代及民族局限性的情况下,他已经做到了几乎最好。他被后世敬仰,当然一定程度上有着满清后世的美化,但是从其文治武功来看,他对得起清朝最圣明的皇帝的名号。“圣祖”之名,名不虚传!

关于本次你认为康熙有没有资格称“圣祖”为什么和康熙为什么是圣祖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为什么康熙能称清圣祖 而李世民只能称唐太宗 祖宗 有什么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