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章怎么没当成皇帝

投稿 为什么 2023-08-24 08:04:10 -
历史上有资格当皇帝,却没有上位的3个人,随便哪个都能改写历史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历史上刘章怎么没当成皇帝,以及刘章为什么没当皇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为消除吕氏影响贡献巨大,为何最后却没当皇帝
  2. 一代仁君汉文帝也有自私的一面,朱虚侯刘章为何得不到应有封赏
  3. 历史上刘章怎么没当成皇帝
  4. 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为消除吕氏影响贡献巨大,为何最后却没当皇帝

刘邦驾崩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尊称其母吕雉为太后,但政权实际上不在皇帝手里,而是在吕后手中,在汉惠帝死后,吕后更是临朝称制,她立的两个小皇帝是傀儡中的傀儡。

吕雉掌权时,大封娘家吕氏,同时打压刘姓宗亲,在吕雉去世后,刘氏江山一度有被吕氏颠覆的危险,但吕氏子孙不争气,被陈平、周勃等人联手灭了。

灭掉吕氏后,周勃等大臣认为皇位上坐着的少帝身上有吕氏血脉,担心将来被清算,干脆就谎称其不算汉惠帝的儿子,将之杀死,这样一来,大汉王朝的皇位出现了空缺。

此时汉朝建立不久,人心还在,刘氏的皇位自然要刘氏的人来继承,而在除去诸吕的过程中,宗室王侯,刘襄的功劳是最大的,其次是其弟刘章。然而最后登上皇位的不是他们任何一个,而是坐山观虎斗的代王刘恒。

刘襄没能坐上皇位有两个原因,一是刘襄的辈分地位,二是刘襄的母戚势力强大。

辈分地位

刘襄虽然是刘邦的长孙,但并不是嫡长孙,因为其父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不是嫡子。这也就算了,毕竟刘邦只有一个嫡子刘盈,刘盈的儿子又都在平定吕氏的时候被杀了,刘邦已经没有嫡孙了。

但皇位之争并不仅仅在刘邦的孙辈展开,刘邦还有两个儿子在世,分别是第四子代王刘恒和第七子淮南王刘长。

刘长是可以直接排除的,不说他性格鲁莽暴虐,不适合做皇帝,单单他是吕后养大的,大臣们就不敢立他为帝,这不找死吗。

而刘恒跟吕后全无瓜葛,又是刘邦亲子,辈分高过刘襄,似乎更有资格继位。

母戚势力

真正令大臣们下定决心迎立刘恒为帝的还是刘恒跟刘襄母戚势力的对比。这个对比由刘泽说出。

刘泽也在平定吕氏中立下大功,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迫为之。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血缘不怎么近,却以战功封侯,也算是个人物。

吕后掌权后,刘泽因为丈母娘是吕后妹妹的缘故,吕后割出齐国的琅琊郡,封刘泽为琅琊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泽即便不是吕氏死党,但也不会主动去进攻吕氏,只不过其封地本来就是从齐国割出来的,实力又不强,齐王刘襄对他有着很强的掌控力。

诛灭吕氏时,身在长安的刘章给刘襄传信,让他带兵进京,刘襄二话不说,不仅倾国而出,还挟持了刘泽,顺便带走了琅琊国全部兵力。

事成之后,刘泽决意报复,他骗刘襄说自己回去劝朝中大臣立刘襄为帝,刘泽正好是刘氏现存辈分最高的,刘襄因此派其进入长安。

不过在一些大臣提议立刘襄为皇帝时,刘泽和一些大臣抛出了刘襄母系实力强大的事实,刘襄和刘章的舅舅驷钧是齐国重臣,为人暴戾,如果让刘襄继位,岂不又是一个吕氏?

随后,刘泽拉出刘恒,刘恒的母亲薄氏身份卑微,薄氏家族势力小,刘恒是刘邦现存最年长的儿子,又素有忠厚之名。

被刘泽这么一说,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最后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眼见继位无望,代国的势力也不小,刘襄只得罢兵归国,并在次年病死,得了给哀王的谥号,除了这么大力气,却与皇位失之交臂,也的确有点悲哀。

或许是给刘襄点安慰,在他临死前,汉文帝改封刘泽为燕王,将琅琊郡还给齐国。第二年,刘泽也去世了。

一代仁君汉文帝也有自私的一面,朱虚侯刘章为何得不到应有封赏

汉文帝刘恒,在位时励精图治,整顿国政,出台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法令,促进了汉朝的稳定与发展,他与儿子汉景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他的母亲薄姬不受汉高祖的宠爱,仅被汉高祖宠幸过一次,但就是这一次,让她生下了未来的汉文帝刘恒。刘恒八岁时接受封地,此后一直在封地中养精蓄锐,他在这段时间的隐忍中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格。此后,刘恒被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挑选继承了皇位,继承皇位后的他小心谨慎,唯恐踏错一步。

朱虚侯刘章是汉高祖子齐惠王肥的次子,早年间负责守卫京城,吕太后将其封为朱虚侯。在汉高祖去世后,吕后专权用事,大肆分权于吕氏子弟,一时间竟然隐隐有了压过刘氏子弟的势头。一次刘章入宫和吕后及吕氏家族等人宴饮时,吕后命刘章担任酒吏。刘章趁此机会向吕后自请说:“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吕后答应了他。之后大家都纵情欢乐时,刘章对吕后说:“请为太后言耕田歌。”吕后感到很有趣,因为刘章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王子皇孙,怎么会知道种田的道理呢,于是让刘章说了下去。刘章说:“深耕禾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其中隐含了对吕氏的讽刺,意思是说现在刘氏子弟的势力减弱,为了让刘氏势力强大起来,就要除去杂草也就是吕氏。吕太后听了这番话心中火冒三丈却又故作镇定。

忽然之间,吕氏的子弟中有一个人因为喝醉了酒想要离开,刘章持剑追上,拔剑就将其斩杀,然后泰然自若地对吕太后说:“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吕太后和随从的侍卫都十分惊愕,但是由于之前已经答应了刘章按照军法行事,所以也无法对其加以惩戒。经过这件事吕氏家族的子弟都对刘章十分畏惧。

但是此后,在吕太后的扶持下,吕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强大了起来,于是刘章和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一同谋划,诛灭了吕氏子弟,将刘恒拥护上了帝位。因为朱虚侯立下了大功,于是被汉文帝加封了二千石俸禄,之后在文帝二年(前178),刘章又被封为城阳王。这些不能够证明刘章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实际上,汉文帝对其的封赏还是足够的。但是由于刘章在位仅两年就去世了,所以想要增加对其的封赏也做不到。那么为什么相比之下,对朱虚侯的封赏相较于对周勃和陈平的更少呢?一方面是因为朱虚侯本就是汉室子弟,维护汉王朝的稳固是他应尽的责任,且他本就被封为侯,上升空间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汉文帝后来听说刘章一直想推举他的兄长齐王刘襄担任皇帝,所以对其封赏相对较少。

并且刘章娶了吕氏家族的子女为妻,在当时许多吕姓家族的女子都被杀害,汉文帝的元妻似乎就因为这个原因,在历史上都没能够留下过多的记录。而刘章的妻子虽为吕氏的后代,但是一直站在刘氏阵营,因此保得了自己的周全,但是也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刘章不可能被过高的封赏。所以不能说是汉文帝亏待了刘章没有给他应有的封赏,汉文帝给予了刘章合理的封赏,只是没有给予较高的赏赐罢了。

历史上刘章怎么没当成皇帝

刘章是刘邦的孙子,但那时刘邦还有儿子(刘恒和刘长)在。按古代的继承思想,按血统的亲近管来排的。要是没有子嗣的话,就在找孙子辈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来担当。

例如汉成帝刘骜,他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后立了汉元帝庶孙刘欣为帝。

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刘襄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在荡平诸吕后,本应该是帝位不二人选。但政治斗争很残酷,刘襄虽然拥有法统的优势、战功的优势,却没有取得朝臣们的支持,皇位出人意料地落到代王刘恒的头上。个中原因复杂,甚至不排除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刘襄继承大统的优势

1.法统优势

诛灭诸吕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金灿灿的皇冠,必然属于刘襄,包括他自己。刘襄有一个别人无法具备的先天优势,他是高祖长孙。

按照古代皇位继承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当嫡系一脉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都死光了后,高祖嫡系断了,只能从庶系选择。一般情况下,以立长为先,按照这个规则,非刘襄莫属。

刘恒、刘长兄弟,与刘襄相比,都是庶系,辈分不一样,那么谁更具有优先权呢?刘襄!因为继承法里还有一条:兄弟不相入庙!意思是说,一个辈分兄弟俩做皇帝,将来只能有一个可以入太庙,所以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一个辈分里面两个皇帝出现。

刘恒、刘长与汉惠帝刘盈是兄弟,正常情况下,必须从侄子辈挑选一人,过继给刘盈为子,承续嫡系继承大统。那么刘襄不是跟少帝同辈吗?少帝被废黜了,根本不被承认帝位。

所以,从法统上讲,刘襄的优势是先天的。

2.战功优势

历史把荡平诸吕的首功,记在了陈平周勃头上,其实刘襄才是首功。吕后去世后,是刘襄点燃了剪出诸吕的第一把火,这才有了吕产授灌婴兵权,让他攻打刘襄,灌婴拿到兵权后就跟吕产翻脸,造成刘襄、灌婴、吕产吕禄三股军事力量的抗衡。

如果没有刘襄的第一把火,灌婴得不到兵权,陈平周勃再大的能耐,也不敢策动政变。有了两股对抗吕家的军事力量后,刘襄的弟弟刘章,又诛杀了吕产,助周勃夺了南军军权。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刘襄不但是“革命的火种”,更是荡平诸吕的最重要的执行人,他理所当然地是第一功臣。

3.家族优势

刘襄兄弟八人,除了在平定诸吕中,主要谋划人和参与者刘章外,还有一个弟弟刘兴居,此人也是这次政变的主要内应。

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刘邦打天下期间,刘肥是刘邦唯一成年的儿子。因为这个优势,刘肥早早地被刘邦封为齐王,得了全国最大最富庶的一块地。早年,曹参在齐国做国相,为刘肥父子治理齐国,及培养后代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实,刘家兄弟能率先造反,除了胆量外,能力不是一般的强。首先刘襄作为诸侯王,是没有兵权的,他能顺利夺过兵权就不简单。刘章和刘兴居,在吕后的眼皮底下蛰伏多年,悄悄为大哥造反做准备,这能力,让陈平周勃都害怕!

刘襄意外落选的原因

刘襄有这么多优势条件,为什么却落选了呢?原来除了这些优势,他还有几个劣势。

1.过于强悍不好控制

刘家兄弟能力太强,本来是好事,但反过来却让陈平周勃们担忧:这么强势的人,要是做了皇帝,我们可咋活?

朝政从来都是强者的天下,皇帝太强,大臣只有趴在地上听命的份。

如果刘襄做皇帝,荡平诸吕的首功,一定是他兄弟三人的。反过来假如立了一个不相关的人做皇帝呢?无疑,大臣们功劳占了,大权也得了。

这个选择题对陈平他们来说不难选择。

2.外戚太强

刘襄不但自己强,他还有个强势的外戚驷钧,史书说,驷钧此人专横残暴,也是个厉害角色。关键刘襄对他这个舅父非常信任和倚重。

史书上没有驷钧的具体事例,我估计所谓专横残暴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刘襄对驷钧的信任和倚重。试想一下,假如刘襄登基,未来的相位会是谁的?非驷钧莫属,陈平周勃能心甘吗?

3.朝中无内应

诛灭诸吕的时候,老功臣们大多不在世了,尤其是曾经在齐国为相的曹参不在了,刘襄在朝中没有内应,没有人替他说话。刘襄,就像一个漂流在外的苦孩子,家里没人疼,朝中的利益链,没有刘襄这一环。

非但如此,为了顺利拿到兵权后除掉诸吕,刘襄还欺骗了宗室,琅琊王刘泽,将他软禁,并夺了琅琊国的兵权。

这让刘泽很不爽,刘泽是当时刘家资格最老的宗室,跟刘邦是兄弟辈。虽说血缘关系远了点,但在拥立这件事上,正因为没他份,所以他说话的分量才更重。刘泽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襄的,本来就没内援,还得罪了少数可以为他说话的人,刘襄落选不奇怪。

刘恒即位的疑点

不过,我个人始终认为,刘恒成为幸运者,绝不是一觉醒来,突然被大元宝砸中,个中肯定有交易,甚至有阴谋。提出两个疑点,权当抛砖引玉。

1.为什么要诛杀少帝兄弟

按理来说,诛灭吕氏,不应该祸及汉惠帝的子孙。说汉惠帝的儿子们都是吕氏后人,完全靠不住。不杀少帝,陈平们正好顺势接过吕后的班,辅佐少帝。要说好控制,年幼的少帝要比成年的刘恒好控制得多。

所以,诛杀少帝兄弟很吊诡,不合情理。唯一的解释就是,陈平他们以少帝兄弟不是惠帝血脉,来诱惑刘襄动手。只有这样,革命成功,帝位空缺,才具有对刘襄的吸引力。所以,牺牲少帝,就是陈平放出来的诱饵。

2.周勃要单独汇报会什么

那么为什么最后人选为什么是刘恒?我觉得从一开始,陈平就耍了阴谋,骗了刘襄。他空出皇位,不是为了刘襄,而是刘恒,他们应该在造反前,就跟刘恒或刘恒的代表有过接触,这事早就内定了,刘襄只是利用的工具。

有个证据,刘恒进京当天,周勃就要求单独见面,被刘恒拒绝了,连印玺也没有接受。我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很可能当时与陈平周勃达成协议的,是薄昭,现在周勃需要刘恒当面做出某些承诺,所以要单独见面。

刘恒一不接受印玺,二拒绝见面,等于在告诉陈平周勃:我跟你们没任何交易,如果你们想反悔还来得及,印玺在你们手上,你们可以试一试!

这段简单故事,实际上显示出刘恒高超的政治手腕,他不想在别人的要挟下当皇帝,所以必须洗白。他选择时机也非常恰当,陈平周勃已经骑虎难下,不得不就范!

郑重说明,关于这两个疑点及推断,纯属个人的分析,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供大家讨论。

综上所述,刘襄不能即位,原因很复杂,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各派势力的角逐,还包括一些至今说不清的因素掺杂其中。

关于历史上刘章怎么没当成皇帝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上四大权臣,有当皇帝的机会却没当皇帝的命,第二个最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