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诞生地陕西武功县的故事

很多朋友对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没有表字,明明唐高祖、唐高宗都有和李世民为什么没有表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和太原有什么渊源吗
  2.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会避讳“民”字吗
  3.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没有表字,明明唐高祖、唐高宗都有
  4. 为什么魏征死后,李世民说:“我失去一面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和太原有什么渊源吗

李世民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当李世民满4岁时,他家里来了一位贵客,告诉李渊,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他见到李世民时,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用“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世民”。大业十一年(615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第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着到太原并随父出征多次,评判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又过了两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即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后封秦国公,食邑万户。后来,李渊建立唐朝,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太原成为李世民建立伟业的起点,“济世安民”的含义在此体现出来。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会避讳“民”字吗

不仅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算他驾崩了,只有唐朝还在,就必须避他的讳。

记得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最后一句话是: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明明是“民风”,柳宗元却写作“人风”,没错,这便是避李世民的“民”字讳。

唐朝,是一个把避讳制度玩出天际的朝代,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过,它不遵循“二名不偏讳”的原则。

所谓的“二名不偏讳”是在《礼记》上的避讳准则,李世民,只需要避“世民”二字即可,拆开了“世”或“民”都不用避的,但显然,唐朝并不遵守这样的准则。

不仅是写文章要避讳,连传统神仙的名字也要跟着修改,比如我们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唐朝是直接叫做观音菩萨,以至于现如今也有很多人一直沿用这个叫法。

避国讳

避李世民的名字的讳,叫做避国讳,对于大唐治下的所有臣民都要遵守,即避开皇帝本人和祖先的名字。

比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隋末名将韩擒虎,为避李世民曾祖父李虎的讳,被改成了“韩擒兽”。

李虎的名字恰好还和老百姓对尿壶的称呼重名,在唐代以前,尿壶一度叫作“虎子”。

这怎么可以,于是唐朝不允许管尿壶叫虎子,感觉好像是在先祖的小名一样,被改成了“马子”。

马子的称呼后来就演变成我们今天的马桶。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好多人学港台腔介绍女朋友就是“这是我马子”,有点文化的都知道这不是啥好话。

除了李虎,李世民的爷爷叫李昞,老爹是开国皇帝李渊,所以天干的“甲乙丙丁”,被改为“甲乙景丁”,陶渊明的名字被改成了“陶泉明”。

往后的皇帝也没闲着,比如复姓淳于,愣生生的为了避唐宪宗李纯的讳,被改成了单姓“于”。

避家讳

除了避开国君以及先祖的名讳,家讳也是压在唐朝臣民头上的大山,国讳虽然比较苛刻,但毕竟注意一点就没事了,不影响生活和前途,但是家讳就不一样了。

比如唐朝的大诗人李贺,本来打算应考进士科,结果被人一句话怼了回来,放弃了考试。

原来,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进士科犯了李贺家讳“晋”,被人家发现后,才华横溢的李大诗人只好打消了考取进士科的念头。

最过分的是,地方长官的家讳,在他管辖的地界都要避他的家讳,所以别以为“州官放火”是笑话。

日本圆仁法师在唐朝游历的时候,就写过这样的笔记,有一天他到达扬州,官府便告诉他,此地节度使名叫李德裕,家讳为:府、吉、甫、云。原来,节度使的父亲叫李吉甫,祖父叫李栖筠。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没有表字,明明唐高祖、唐高宗都有

应该是没有记载流传,隐太子李建成的表字也没有记载下来。但是齐王李元吉表字三胡,这个是有记载的。从李元吉有表字来看,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没有表字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认为可能是为尊者讳,因为前两人表字几乎不用,所以没有记载流传下来。可以恶趣味一下,李元吉表字三胡,莫非两位哥哥分别是,大胡,二胡?

为什么魏征死后,李世民说:“我失去一面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所以才会说失去魏征就是失去了一面镜子,但是李世民可并不只有魏征一面镜子。

《旧唐书魏征传》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人才,可虚心采纳大臣的直谏,所以才拿明镜作为比喻,讲敢于直言的谏官比喻为明镜,已正自己的得失。

民间流传了许多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故事,有一天,李世民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子,非常喜欢,经常把它放到臂膀上逗玩,玩的正高兴呢,魏征过来奏事,因为魏征平时经常直言相谏,所以李世民有点怕他,看他进来,就把鹞子放怀里藏着,其实魏征远远的早就看在眼里,所以奏事的时候故意拖拖拉拉,也不提这个事情,等好不容易奏完事情离去,鹞子已经被憋死了。这就有了李世民怕魏征的说法。

其实,在我看来,这都是因为李世民有惜才之心,心胸宽广,政治清明,所以大臣才敢直谏,皇帝才“怕”大臣。

不然也就没有明镜的说法了,魏征死后,李世民少了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所以才会发出失去了一面明镜的感慨。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没有表字,明明唐高祖、唐高宗都有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没有调兵杀掉李世民 因为他看清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