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王莽为什么失败和王莽为什么会失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王莽是因为昏庸还是因为改革被推翻的
怎么可能昏庸而被推翻的,要知道基本上没有一个王朝的开国者是昏庸的。王莽能够篡汉成功,是不可能昏庸无道的。要知道一个昏庸的人,怎么能夺取大汉天下的政权。那么我们就说说是怎么改革导致被推翻的,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
一,实行“王田”,把土地归国家所有,奴隶改名为“私属”,并禁止买卖;
二,实现“五均六管”和“赊贷”制度;盐、铁、酒等物品由政府经营。
三,改革币制;实现物价管理,并征收商业、山泽税。
四,改易官名和地名;征服“西海”,扩大疆域,改变少数民族首领封号。
细看王莽实行的这些个改革,都是对百姓有利的。可是王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那根深蒂固的奴隶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的。导致王莽最后改革失败。引发动荡,最后被绿林军起义推翻了新朝。
敦厚老实心怀理想的王莽,为何最终的结局会有些惨淡
大同世界只存在于理想当中,王莽兄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达不到大同世界的要求。
首先,历史自然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不然也不会在葫芦谷留下诸葛亮让人心碎的背影。王莽再逆天也不过得个篡汉的骂名,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其次,改革不符合统治阶段各集团的政治利益和诉求,失去了各大政治联盟和财团的支持,王莽兄实际上失去了继续统治的基础。
再次,改革进一步激化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巨大的干扰,已换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显然,当时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并不高,他们不在乎谁做皇帝,不在乎什么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在乎的只是能吃得上一顿饱饭,日子能有个盼头。
加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底下官吏对改革阳奉阴违,改革难以施行,朝令夕改,让老百姓不知所措,一如王安石变法。
最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没了饭吃,纷纷造反,成为压在“新”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祸加上天灾,形势再难挽回。
至此,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刘秀不出,也会有李秀、王秀,刘秀只不过是加速了王莽兄的败亡时间而已。
至于王莽的结局,其实也不算惨淡,相信他改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毕竟他“篡”了汉,建立了“新”,也推行了他理想中的政策,结果不外乎成功和失败两途,“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虽九死其尤未悔。
即使他事败身死,最后还遗体“捐赠”了一把,舌头被老百姓拿着吃了,脑袋也像爱因斯坦一样被汉王朝珍藏在皇宫中研究了二百多年,至死也不忘造福全人类,这又是何等的崇高境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献身,这是很多人穷尽一生也达不到的境地,何来惨淡一说。庸俗,已经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
他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毕竟,他来过,征服了,留下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穿越千年的独有的一道痕迹。虽然如惊鸿一瞥,但却永远点亮长空。
王莽为什么失败
汉朝元、成、哀、平四任皇帝,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府库充盈,人口达到了将近6000万,是文景之治的两倍。更重要的是,匈奴也不闹事儿。
但是这么一手好牌,王莽篡位之后,竟然只维持了14年的时间,怎么就垮了呢?原因,就要从统治合法性中去找。
我多次提到一个观点,如果皇帝遏制不住从间接统治向直接统治转型的冲动,就会对社会造成伤害。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其实只要皇上不乱搞事,再赶上没有大的天灾,游牧民族不闹事,整个社会就像一棵树,自然就会枝繁叶茂起来。
文帝时,百姓安居乐业,国库里铜钱堆积成山,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武帝时,流民遍地,户口减半。就是个很好的对照。
而到了元、成、哀、平四朝,只有哀帝搞过一次大动作,就是限田令。
他规定各诸侯拥有土地不得超过200顷,列侯不得超过100顷,关内侯以下直到庶人,拥有土地不得超过30顷。对于拥有奴婢的数量,也按一亩一人的配比做了相应规定,但60岁以上和10岁以下的奴婢可以不占名额。
不过当时哀帝一是宫斗羁绊过多,二是心思都在小白脸董贤身上,所以限田令雷声大雨点小,很快就不了了之了。也就是说,这四任皇帝的无所作为,反而促成了社会的繁荣。
这四个皇帝为什么可以无所作为呢?因为他们的合法性来源于血统,而并不来自政绩,他们有什么都不做的选项。
但是王莽就不行了,他的合法性大成问题,所以他就必须搞事情。
那么,去哪里找合法性呢?就是复古。他必须要把他的篡汉包装成尧舜禅让。如此一来,典籍里关于尧舜禹的描述,他就必须要不折不扣、一点儿都不走样地执行。但是尧舜禹只是上古时期的传说,现在王莽按图索骥,当然就会出大问题。
严格说来,王莽的各种折腾从他在平帝朝第二次出任大司马、加九锡、大权独揽的时候就开始了。篡汉自立以后的种种举措,不过是变本加厉的延续而已。这不难理解,因为折腾的背后都是同一个驱动力,就是要给自己的权力一个说法。
那么,王莽具体干了哪些事情呢?
王田制
首先是土地改革,也就是王田制。这会让人想到周朝的井田制,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改了个名。
古代井田制,是把900亩土地用一个“井”字划成九块,八户人家一家一块耕种,中间的100亩用来交税。这个制度早在商鞅变法时就被废除了。王莽说不行,咱们必须回到古代,恢复井田制。
与哀帝虎头蛇尾的限田令相比,王莽的王田制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这么四个:
哀帝只是说说,王莽是真干。
哀帝的限田令是关内侯以下不许超过30顷,也就是3000亩,超标的部分你必须卖掉。3000亩的高限对庶民没啥影响,但是王莽的规定是一夫一妻两口子不许超过100亩。这真的就会涉及到大量的土地所有权变更。而且多出来的土地王莽是直接没收,并没有赔偿。
哀帝只规定了拥有土地的上限,田租还是1/30,税率没有变。而井田制是每900亩就有100亩拿来上税,税率从3.3%一下子提高到了11%。
哀帝只是限制了拥有奴婢的数量,王莽却是禁止奴婢买卖。但是呢,如果你拥有奴婢,每个奴婢每年要交税3600铜钱。
王田制的推行,让整个社会翻了天。违法买卖土地和奴婢被治罪的,上到王公下到平头百姓,不计其数。
这一番大折腾之后,王莽上台前,谷价是50-100文/斛,到王莽倒台的时候,上升到了2000文,百姓苦不堪言。所以这个王田制硬推了三年之后,不得不废止。
货币改制和五均六筦
其次,是金融改革。王莽这一套操作我是没看懂。
武帝那会儿缺钱,他就发行皮币。一块一尺见方的鹿皮,汉武帝规定值40万,其实就是抢钱。但是王莽刚上台的时候并不缺钱,他只是讨厌流通的五铢钱是汉武帝发行的,想抹掉前朝印记而已。
那你把老钱收回来,回炉再造个新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王莽发行了大钱和小钱。小钱还是五铢一枚,大钱面值等于50枚小钱,但是大钱只有12铢重,300文小钱能铸造出25文的大钱,净赚950文,300%的利润。
这下子乱了套,大家都在家熔小钱铸大钱。官府抓都抓不过来,于是规定,有谁铸私钱,邻居连坐。后来盗贼横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连坐制。在家呆得好好的,突然就连坐了,这谁受得了呀?
后来王莽又说,尧舜禹三代那会儿,也没有铜钱呀,古代圣贤用贝壳和龟甲当货币,我们也要搞起来!不知道从哪儿又弄来一堆这些玩意,与铜板的比价一天拍八回脑袋,变来变去。忙活了好几年,天天满头大汗的。越弄越乱,最后才说算了算了,还是都改回从前吧。
但是这一通折腾,经济已经元气大伤了。前面说谷价从50-100文/斛暴涨到2000文/斛,这可不光是推行王田制的结果,货币改制的功劳也是大大的。
王莽经济改革的第三条,叫五均六筦。其实就是汉武帝那会儿的盐铁专卖和平准均输那一套。
六筦就是指山货渔业、盐、铁、铜钱、布帛和酒,这六样东西由国家垄断。五均就是价格管制,具体是指,由官员在市场上为每样商品指定一个官方指导价,不许超过。如果低于这个指导价,则允许市场自由买卖。如果在指导价这个基准上卖不掉,则由官府买下来,以后等稀缺了再由官府出售。
这会是个啥结果呢?比方说大柱子是做牛肉面的,官府规定价格,卖不掉的话官府兜底全买走。在这么个规则下,大柱子必然会让官员把牛肉面价格定在888文一碗,然后和官员分钱,对不对?
所以你看,儒家一直主张的是“官不与民争利”,王莽搞的哪是什么儒家理想社会呀?
除了经济上,思想领域王莽也不放松。当年吕宽事件之后,死了很多人,王莽就写了八篇文章,讲了一通道理,说,天下官员能把这几篇文章一字不差背下来的,记录在案,作为日后提拔的重要参考证据。那时候背《孝经》是当官必备的,那王莽这八篇文章,相当于跟《孝经》一个级别了呗。
王莽与外番
王莽最要命的,是他对外番的关系。
《公羊传》不是说了吗?《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按照这个精神,王莽也搞了一个圈层结构。具体设计是这样:
以王城为中心,以千里为半径划个圆,圆圈以内是王畿。王城之内是住宅,住宅间的空地种瓜果蔬菜。王畿的土地分给退休官员养老,以及王室弟子的世袭领地。
王畿外,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贵族的世袭领地。这个第二个圆圈画下来,半径是3500里。
第二个圆圈再往外,就是蛮夷之地了。
九服区域,纵横万里,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这么规划好了之后,王莽就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派一组使节,干什么呢?换印。因为换新朝了嘛!汉朝给四夷的印要收回来,换成新朝的。用王莽的话说就是,“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彰显的就是“王者欲一乎天下”的气慨。
你换印就换印吧,但是王莽又作了个大死。他说以前汉朝给蛮夷诸王的印刻的是“王”字,给匈奴单于的印,甚至用的是“玺”字。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帮蛮夷有啥资格称王?
所以王莽给“王”字改成了“侯”,“单于”这两个字,他给改成了“伏于”,还把“玺”字改成了“章”。可好嘛,东西南北,全叛乱了。
这一叛乱,军费就上去了,官员工资就发不出来了,下层就糜烂溃败了,赤眉军绿林军和刘秀就起来了。
长安被攻破之后,王莽的女儿,也就是平帝的皇后投火而死,死之前说了一句“何面目见汉家”。这一年,王莽的女儿32岁。
乱军之中,王莽竟然被一个商人所杀,终年68岁。王莽临死之前是不是说过什么遗言,没人知道。但我敢打赌,那时候,他心里有的只是恐惧,而并不是什么儒家理想社会。
王莽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他呢
王莽的主要问题是把儒家治国理念付诸实施了。
其中原因,还要从儒术的兴起说起。很多人知道,历史上,从汉武帝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两手暗棋。第一手暗棋,这个儒术不是纯正的儒术,而是董仲舒改良过的儒术,改良的核心是天人感应。所谓天人感应,就是上天很有脾气,生气了就闹灾,高兴了就降祥瑞。而唯一能与天沟通的,就是天子,想让老天高兴,必须依靠天子。而且天子是天生的,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别有非分之想。第二手暗棋,就是外儒内法,说白了就是儒术是用来忽悠下面这些人的,皇上自己可不信。
很遗憾,王莽就是这个政策的受害者,也是收益者。首先,老王是属于被忽悠的,他的大多数行为,尊崇皇族,维护理法,礼贤下士,都堪称儒家典范。而且,老王登基之后的改革措施也全是按照儒家理念来的。其次,老王也用这一套忽悠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王莽一升官,天就降祥瑞。这样就让大伙觉得,王莽升官是天意,升来升去,升成皇帝了。
这样一位满脑子儒家思想的人当了皇上,当然就得推行儒家政策了。儒家当时的核心思想,敬天法古。敬天没啥,尊敬上天,退一步就是尊敬天子嘛,对维护统治很有帮助。坏就坏在法古上,就是学习古人,学习古代政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历史的倒车。这事从创始人孔子就开始干了,具体事迹就是克己而复周礼,翻译成现代说法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回复周朝行为规范。行为规范这种东西,拿来管小学生都不一定好使,孔老夫子却坚信它是治国的最高手段。王莽也是有样学样,复活了各种过时的僵尸政策,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王莽并不只满足于复活僵尸政策,还按照儒家的空想发明了很多政策,比如“正名”政策。儒家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反过来说,名正了,言就顺了。比如匈奴,我们打不过他,为啥?因为名字太“凶”嘛。咱给他把名改了,把匈奴改成降奴,他就投降了。对这种政策,评价只有一句话,白日做梦!
就在这样儒家的白日梦中,名不聊生,天下大乱,儒家的理想国彻底破灭了。但是儒家高就高在,对王莽这事嘴上坚决不承认,然而他们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依然开历史倒车,依然阻挠改革,依然白日做梦,做法一模一样…
关于本次王莽为什么失败和王莽为什么会失败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