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系列 一 秦始皇嬴政一生功绩大盘点

大家好,秦始皇使用“皇帝”的称号,有什么出处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为什么叫黄帝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秦始皇使用“皇帝”的称号,有什么出处吗和为什么叫黄帝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秦始皇使用“皇帝”的称号,有什么出处吗
  2.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3. 秦始皇为什么叫赵政又叫嬴政,先秦时代的姓氏起源是怎么样的
  4. 为什么德国君主称皇帝而英法等国叫国王

秦始皇使用“皇帝”的称号,有什么出处吗

谢谢邀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绩克以媲美前朝的所有王者,包括三皇五帝!于是他就从三皇五帝中取皇帝两个字,来作为自己的尊称。由于在之前没有人用过皇帝的尊称,所以都称他为始皇帝,即秦始皇!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称为帝的,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隋炀帝等,是谥号。而称为祖或宗的,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唐中宗、唐德宗、宋太祖、宋太宗、明太祖、明神宗等,是庙号。还有一种是年号,比如贞观、开元、洪武等。

那为什么隋炀帝之前皇帝多称“帝”,之后的皇帝多称“宗”呢?

因为称“帝”的,比如汉文帝、隋炀帝这是谥号。谥号在古代不仅皇帝可以拥有,其他的比如皇后、诸侯大臣等一些社会地位颇高的人都可以拥有。谥号是在他们去世后,朝廷对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进行评定,所给予的称号。也就是对他们生前进行盖棺定论,朝廷给予的称号。

谥号在秦朝以前已经有了,谥号的字数长短不定,有的一两个字,有的多达一二十个字。

在唐朝之前,谥号的评定使用非常严谨,特别是汉朝。本来在秦始皇时,因为他觉得谥号是臣议君、子议父,认为如此不妥,于是就不用谥号,而刘邦建立汉朝后,又开始使用谥号。那时谥号的使用非常严谨。

比如皇帝,是根据他生前的功过是非所评定的,该是褒谥就是褒谥,该是平谥就是平谥,该是贬谥就是贬谥。那时是通过谥号就可以看出他的功过是非和能力。

比如谥号中的文武明宣等,以汉朝为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汉明帝、汉宣帝,这些都褒谥美谥。

而谥号中的惠谥,就是平谥。意思就是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是平庸的。而贬谥比如厉、灵、炀则是贬谥。

谥号的使用也是有规定的使用原则的,比如文谥意思就是有才能、道德博厚的品德。炀谥意思是好内远礼。厉谥是暴曼无亲、杀戮无辜。

但是到了隋朝之后,因为谥号是后来的新君对之前的皇帝进行评定,多数情况下都是子继父位,所以就对之前的皇帝所评定的谥号都是美谥褒谥,谥号出现了乱用滥用,如此就不能通过谥号看出其本人生前的功过。

所以从隋朝之后,为了方便看出功过是非,就多称为庙号,庙号也就取代了谥号成了盖棺定论的评定。故而隋炀帝之前多少称“帝”,之后多少称“祖”或“宗”。

当然庙号在隋朝之前就已经有了,在商朝的时候庙号就已经设立了。而周朝灭商后,周朝没有延用庙号,而是用的谥号,所以周朝的君王是有谥号,而不用庙号。而秦始皇因为觉得谥号、庙号都是臣议君、子议父,所以不仅没有使用谥号,也没有使用庙号。

直到汉朝的时候,才有开始使用庙号,唐朝之前的皇帝多是有谥号,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只是从唐朝时,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在汉朝,不仅谥号的使用非常严谨,并且庙号的使用也非常严谨慎重,西汉皇帝都有谥号,但是对于庙号,不是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是不能拥有庙号的。

比如西汉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是经过东汉刘秀确认后能拥有庙号的。他们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中宗汉宣帝刘询。就连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都没有庙号。东汉的皇帝中只有三人有庙号,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

两汉其它的皇帝虽然也曾有过庙号。但因为功绩不够而取消了庙号。可见汉朝对庙号使用的慎重。

因为唐朝开始庙号取代了谥号的盖棺定论的作为,所以唐朝开始的皇帝都有了庙号,而相对于开国皇帝而言,有的称为高祖、有的称为太祖,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是因为创立基业的为太,功高的为高。还有世代祭祀的为世,中兴之君为中。同时对于称祖、称宗的规制,是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

谥号有褒谥、平谥、贬谥,庙号同样也有褒贬的意思。比如建立基业是太祖、高祖,比如唐高祖、宋太祖。而发扬光大的是太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

而世祖、圣祖、成祖则是又打了一次天下,比如刘秀、康熙、朱棣。其它的仁宗、孝宗、睿宗则是代表仁爱孝顺。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显宗是守成之主。

肃宗是想中兴却没有成功。宪宗、宣宗有功有过。宁宗懦弱。高宗是由盛到衰。

而玄宗、真宗、理宗则是喜欢玄虚。文宗文弱。武宗好武力。顺宗是过度之君。穆宗、光宗则是在位时间短又没有大的作为。熹宗昏庸。而哀宗、思宗则是悲哀的亡国之君。

秦始皇为什么叫赵政又叫嬴政,先秦时代的姓氏起源是怎么样的

秦始皇可以叫赵政或秦政,但不能叫嬴政。关于姓氏的起源,《礼记正义》上说,“天子赐姓赐氏,诸侯但赐氏。”

一、姓氏的起源

今天的姓,在先秦时期分为姓和氏。“姓”字甲骨文的写法是,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生”,说明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母系族群的符号。姓几乎全部产生于夏代之前,大多取自于地名,比如,黄帝的姬姓取自姬水,舜的姚姓取自姚墟,炎帝的姜姓取自姜水。“氏”字甲骨文的写法像个“入”字,意思是河流的分支。到了父系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多,同姓部落必然要分出一部分支脉,就用氏来区分他们,所以氏是姓是分支。《礼记正义》说:“天子赐姓赐氏,诸侯但赐氏,不得赐姓。”夏商周三代,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的时候,同时会把封地的地名作为氏赐给他们。

二、姓和氏的作用和用法

在母系社会,姓是氏族的族号,用以区分不同的氏族。到了父系社会,特别是夏商周三代,人们认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国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所以,人们就用姓来“别婚姻”,同姓的人不能结婚。而氏的作用是“别贵贱”,在当时,只有贵族才有氏,低贱的人没有氏。那么如何使用姓和氏呢?《通志.氏族略》中说:“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只要知道姓,避免同姓结婚就行了。男子称氏,是为了在社会活动中,显示社会地位的高低。

三、秦始皇应该怎么称呼

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名政。《礼记》说,“幼名、冠字。”清代顾炎武在《原姓》中说:“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秦始皇在加冠礼也就是20岁之前,称公子,所以叫“公子政”。在成为皇帝之前,称氏,所以叫“赵政”。秦始皇称帝之后,称国,所以叫“秦政”。而“嬴”是他的姓,男子是不能称姓的,所以不能叫他“嬴政”。顾炎武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总之,秦始皇可以被称为公子政、赵政和秦政,就是不能称为嬴政。到了汉代以后,姓氏合一了,有些书把他也称为嬴政。到了今天,如果说这么称呼已经约定俗成了,把他称为嬴政也未为不可。但是,如果放在影视剧中,这样称呼就不恰当了。

为什么德国君主称皇帝而英法等国叫国王

要想解答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英法德三国的中世纪历史中寻找答案。

当然,英国和法国的统治者并非从未使用过“皇帝”头衔,但他们的“皇帝”头衔基本是19世纪之后才有的,在中世纪上千年的时间内,他们都只有“国王”称号。比如: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仑一世(1769-1821年)就拥有“法国人的皇帝”头衔。

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从1876年开始拥有“印度女皇”头衔。

但英法两国国王的“皇帝”头衔时间都较为短暂,远不如德意志统治者的“皇帝”称号历史悠久。中世纪的德意志统治者之所以拥有“皇帝”头衔,主要与神圣罗马帝国有关。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君主通常都会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起初,“神圣罗马皇帝”只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富宗教色彩的头衔,首个获教宗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

第一位拥有“罗马皇帝”称号的君主——查理曼(742-814年)

直至十二世纪中后期,奥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东法兰克,即德意志地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该名称才作为该帝国的君主头衔使用,后来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国内的公爵会先互相选举出“东法兰克国王”,然后由教宗加冕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后的皇帝都没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当选人”。最后一个神圣罗马皇帝当选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神圣罗马皇帝”该词是历史学家对该时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罗马皇帝的称呼,而当中“神圣”一词直到1157年腓特烈·巴巴罗萨统治时期才出现。“神圣罗马皇帝”头衔的正式名称应为“蒙上帝恩典的罗马皇帝,永恒的奥古斯都”(拉丁语:DeiGratiaRomanorumImperatorSemper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时,他的头衔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贵的奥古斯都,平和而伟大的皇帝,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卡尔”(拉丁语:KarolusserenissimusAugustusaDeocoronatusmagnuspacificusimperatorRomanumgubernansimperium),当中包含了“神圣”和“罗马”两个元素。沿用“罗马”一词是为了象征“皇权的过渡”(拉丁语:translatioimperii),即承认神圣罗马皇帝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

第一位“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1122-1190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有没有杀掉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