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 西洋 的动机和目的 历史微纪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动机、简单经过和影响,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动机、简单经过和影响
  2. 【小肉丸懒懒提问时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
  4.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动机、简单经过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原因);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原因);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原因)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原因)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经过

时间为1405-1433

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归来。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

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郑和下西洋的探究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郑和历时二十八年的航海活动,不仅表现出十五世纪初叶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光辉成就,还发展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长期以来,国外学术界对这一事件极为重视。自上世纪末,国外学者就开始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航海造船技术以及史料、传说等进行全面的探讨。其中许多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学术界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肉丸懒懒提问时间】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您好朋友!感谢邀请我是小小曲儿,很乐意跟您分享讨论!

1405年6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中国泉州出发,人员多达27000余名,船只最多时达200多艘,其中大型船只60余艘,航海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先进,使用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等。船队最远到达了东南亚诸岛,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其中最远曾经横渡印度洋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此即“郑和下西洋”,当时的“西洋”,泛指中国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一带。

当时的中国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具有“天下”(世界)的战略眼光和对外开放的胸襟,虽然当时是东方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据世界舞台的中心,明朝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大规模开展外交和外贸活动。

如何下西洋在人类航海史上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顶峰。此举不仅在时间上比西方哥伦布,达迦马等的地理大发现早了半个多世纪,且在航海规模和技术等方面,也都大大领先于西方后来的航海家。更为重要的是,郑和下西洋完全有别于西方探险者的海外殖民活动,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

郑和下西洋还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把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个人观点,请指正!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给大明王朝的历史添上了光辉的一笔。作为一个太监,他本来也应该像皇宫里众多的太监一样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认真伺候皇帝的饮食起居,但是他却完成了中国历朝历代太监从未完成过的一项任务:率领船队远航。在永乐大帝的一再大力支持下,郑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为什么永乐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郑和远航至遥远的国度?对于这个问题,众多的历史学家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杀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当年听取大臣的意见开始削藩,由于步伐太快并且当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不够,于是被燕王朱棣造反取而代之,朱允也下落不明。燕王朱棣怕他卷土重来与他争夺江山,于是就派出郑和下西洋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同时与明朝周边各个国家建立起友好关系,进行贸易和往来。他们认为,后两个目的其实都是幌子,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寻回朱允炆,防止他联合周边各国共同进攻大明夺回皇位。永乐派郑和与其他各国建立起友谊关系,笼络各个国家的君主,郑和给与每个他所到达过的国家大量明朝的珠宝便是明证。并且当时郑和所率领的船队还将中国的物品如茶叶等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各国,如果没有特定的目的是说不过去的。

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明成祖朱棣的侄儿建文帝的下落。同时次要目的有四个,其一为推行和平外交政策来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为大明朝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其二为对倭寇起到震慑作用以维护国家安全。其三为发展海外贸易,将中华的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国。最后的目的在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这种观点比较全面的综合考虑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时代背景,因而其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

也有学者在综合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更道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永乐派郑和下西洋更为主要的目的在于威慑中亚的帖木儿帝国,让中国的逊尼派穆斯林和中亚的逊尼派穆斯林起来反对信奉什叶派教义的帖木儿使其后院起火。如果这种观点属实的话,那么永乐大帝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帖木儿扬言要让中国皈依伊斯兰教的梦想在这种富有政治意义的远航下彻底破灭,帖木儿本人也因急火攻心而命丧黄泉。

无论基于何种目的,也不论藏有何种动机,郑和下西洋都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航行,他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迎来了一个春天。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时期能称得上世界航海壮举的就只有郑和下西洋了。郑和其实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什么圣贤名将,他在12岁时就已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然而他悲惨的童年生活并未就此结束,他很快就被明军抓去,送进宫当了太监。但是祸兮福所倚,他的太监生涯给他之后创下的赫赫战功奠定了基础,也让中国历史永远的记住了他的丰功伟绩。他被送进宫后跟随燕王屡建战功,让燕王朱棣甚是欣赏,最后燕王称帝,对郑和的器重更是不输往日,一度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委以重任。

当时,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也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陆地。目的是为了提升明朝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地位。要知道,明朝在当时世界上可是一大强国,经济繁荣,国家昌盛,造船技术更是凌驾于世界各国技术之上,郑和出使西洋所率领的船队多达200多艘,且船队纪律严明,各职能船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运货,有的负责护舰;船上载着上千人,有医生,翻译,传教士,官兵,使臣等应有尽有。七次远航共到达过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会访问各地首领,并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名贵物品慷慨相送,展现大国风度之余也促进了和多国间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

郑和的远航在当时世界上影响甚大,无论是从船队规模上,还是从远航时间和地点上,都属于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给中国的外交和海上交通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下 西洋 的动机和目的 历史微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