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和潜艇为什么不能被发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美军消失了75年的潜艇在东海海底被发现,美国为何却禁止打捞
  2. 核潜艇只要对方发现不了可以到处游吗
  3. 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
  4. 潜艇上几乎没有窗,那船内是怎么观察外部空间情况的

美军消失了75年的潜艇在东海海底被发现,美国为何却禁止打捞

美军消失了75年的潜艇,应该是二战期间的事。

这是一艘戴誉而光荣伟大的美国“灰鲸号”潜艇。“灰鲸号”潜艇在当时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先进潜艇,号称为世界第一的水上重要武器,备受世界多国关注。

“灰鲸号”的水上排水量为1499吨,水下排水量为2410吨,采用双螺旋桨和4台发动机,可以达到5400的马力,不仅如此,“灰鲸号”还能搭载24枚鱼雷,76毫米甲板炮和10具533毫米鱼雷管等武器装备,时速为19公里,巡航速度11000海里,“灰鲸号”就此凭借它的优势,先后获得了八枚战斗荣誉奖牌和二枚美国的海军部的荣誉奖。

可不幸的是,当“灰鲸号”在发射完最后二颗鱼雷时遭到了日军轰炸机的袭击,同时日军出动了反潜战舰,就此,“灰鲸号”被击沉没,舰上所有海军士兵壮烈牺牲。

二战后,美国多次派出搜索队希望能将牺牲的士兵打捞出来,以示安扶,可是多年的辛劳未果,直到2019年,中国的一位探险家在海上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这艘潜艇的残骸。当即,我国外交部通知了美国相关部门。可也是意外的回复,美国声称,“请不要惊动那些英雄们的灵魂,让他们安息吧”,“也不要打捞这艘英雄的潜艇,让历史记住二战惨烈的战争,这艘潜艇的沉沒,记录着它的光荣历史,请以原样给予保存在海底!”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予打捞的原因,皆因维护住历史的真相。

核潜艇只要对方发现不了可以到处游吗

核潜艇又不是游艇,那能随便跑呀。

弹道导弹核潜艇通常在称为“海上堡垒区”的区域内巡航,这个堡垒区是根据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攻击的目标位置,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选定的,这个区域内能够得到本国海空兵力的掩护。

海上堡垒区对于某些国家比如英法是有重叠的,在09年两国的核潜艇就在某个地方发生了碰撞。

核潜艇按照用途分成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两种。其中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有自己的巡航区域的,在这个区域内巡航可以受到本方的航空、水面舰艇等力量的保护,这些保护力量可以保护核潜艇在巡航时可以不受对方反潜兵力的袭扰。从而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执行核反击任务,一般把这个活动区域叫做海上堡垒区。

攻击核潜艇的活动范围相对更大一些,但是也要事先制定航线,不能乱跑。

而攻击型核潜艇的活动范围要大一些,主要是攻击型核潜艇执行的任务更多一些,攻击型核潜艇的活动范围是根据自己的任务来决定的。

攻击型核潜艇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肯定就是跟着护航的目标运动,护航弹道导弹核潜艇一般是跟在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后边几海里的地方,而如果是给航空母舰护航一般是在航母编队前方几十海里的地方,但是肯定是根据护航目标的运动轨迹来决定自己的航线,而不是乱转。

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攻击核潜艇的活动空间大一些,不过在执行这种任务的时候,首先也是要制定自己的航线,并且按照制定的航线航行,不会乱跑。

美军几年前在关岛就发生了潜艇撞山的事故,这说明对于海底的地形还有很多的空白点,潜艇开到山上的情况搞不好就会发生。

所以说,核潜艇都是按照自己执行的任务来制定航线,然后按照航线航行,而不是乱跑。如果乱跑的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几年前美国驻关岛的一艘洛杉矶核潜艇,就是在海底发生了撞山的事故,就是由于制定航线的时候,用的海图没有更新,而海底由于造山运动或者是珊瑚的生长,地形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了撞船的事故,这种事在浅水区域特别容易发生。而且本身现在海底的地形海图并不完备,还有很多空白地区,如果在这些空白地区航行,发生撞船的可能性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

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这种事件最好不要生硬的去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深入大洋的航母和潜艇都是极难被发现的。而那些“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的地段,航母也别想着能隐藏。

在大国面前,航母战斗群都是被牢牢锁定的,航母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哪艘航母在哪个位置、最大航速以及航行半径、可能执行的任务种类等等都不是秘密,通过海洋监视卫星能轻易的进行重点跟踪和扫描。

但是,在实施了电子对抗措施并深入大洋以后,一艘无线电静默的航母就变得很难找了。毕竟对于茫茫大海而言,航母战斗群也只是沧海一粟。即便出动卫星,也无法密切监控每一寸海面,顶多对关键的航道、航线、海峡进行侦测,尽可能的发现航母群的蛛丝马迹。

在大洋中潜艇与航母作为军舰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只是因为任务能力而产生行为上的差异,这就为逮航母和逮潜艇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代航母除了打海战,是绝对不会吃饱没事儿跑大洋中心窝着的,她需要把舰船开到舰载机的攻击半径内才能发挥功能。这就给了侦察系统以可趁之机,对重点区域和航线进行航迹侦察、潜艇埋伏、侦察机巡逻,总能有发现航母的机会。

然而航母是个进攻兵器,战场上讲争分夺秒,航母不求能通过静默迷惑你多长时间,晃你个两三天足以突击到令人头痛的战略位置。所谓的航母不易发现往往症结就在这里:航母的布局速度极快,而侦察机航程不够,卫星扫描难有精度,陆基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难以远探,等到发现时航母已经处于战斗位置了,她藏着干什么?

而核潜艇则恰恰相反,许多核潜艇的战略值班任务就是驮着核弹找大洋中心窝着,以便保持核威慑能力,确保核战爆发第一时间进行报复。所以对于进入大洋的核潜艇而言,甭管是“太平洋拖拉机”还是“大洋黑洞”,都是难寻踪迹的蛟龙。

这也是为什么冷战时各国都极为强调对核潜艇的“掩护”,苏联甚至拿“明斯克”这样的载机重巡进行潜艇入海支援。潜艇要么就别放它进入大洋,要么就在声呐的探测距离死咬住不放,否则等它溜了就再也别想找到。

进入大洋一切都好说了,过去的远洋潜艇往往会借用这个机会上浮充电,不过随着现代探测技术的愈发先进,现代核潜艇往往选择全程匿踪行驶,绝不露出水面。

这并不代表潜艇上浮就真的会被发现,而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军事警惕性。现代潜艇其实是个“瞎子”,它们不能随意进行无线电联络,通讯必须在约定的时间的时长内进行,通讯的数据也极为简洁。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无线电探测了,它们必须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极限。随意上浮?你知道水面是什么情况?任何疏忽大意都会产生不可承担的后果。

潜艇在某些水下还得通过复杂水道。比如遍布探测器的宫古海峡,谁都知道是解放军的常用潜艇通道。在这种地方上浮?这种地方也就只有潜艇能打起十二分的小心隐藏通过,航母是想都别想。

不过呢,潜艇这玩意儿为了实现战略威慑,也不能太过于消灭掉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有些时候,它们会故意浮出来露个头,这就是让你发现的。

潜艇上几乎没有窗,那船内是怎么观察外部空间情况的

其实很多早期潜艇由于技术的限制还是存在窗户的,在潜艇围壳的上半部分通常会设置一个简易驾驶指挥室,潜艇在水面航行(浮航状态)时就由艇长和操舵兵在上面负责指挥和控制潜艇航行,为了便于操舵兵观察,在围壳上就会设计一些小型玻璃窗用于操舵观察。(乌克兰唯一一艘扎波罗热”号柴电潜艇,围壳上的窗户一清二楚)

那有人就会有疑问了,这些玻璃窗到水下不会被巨大的水下压力压碎吗,玻璃窗的存在岂不是会影响潜艇整体的抗压能力和潜深?其实这些窗户所使用的玻璃都是强度较高的钢化玻璃,本身抗压能力较强。最主要的是简易指挥室并不是完全密封结构,它设计了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水下时里面会充满水,由于围壳内外压力保持一致,即使压力再大也不用担心压碎玻璃。(看到窗户里的操舵兵没)

而随着各种观测手段和自动操作系统的完善,简易指挥室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非密封的围壳还会增加潜艇噪音,影响潜艇整体静音效果,因此现代潜艇围壳都普遍做成了密封的耐压壳体,玻璃窗自然也被取消了。那么取消了窗户的潜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水下以及浮航时使用什么方法对外界进行观察呢?其实除了声呐还有很多种方法。(海狼级核潜艇的密封式围壳)

潜艇由于在水下与地面指挥部沟通不畅,只能使用效率极低的超长波电台联系,为了便于指挥和控制,因此潜艇出外执行任务时,一般都是按照预定规划航路进行巡逻出航,很少自行更改活动区域。在水下通过人工航路推算法(计算速度和航行时间)对比海图来确定自身位置并规避障碍,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海图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且计算稍微有一点误差就容易导致潜艇偏离航路。(全球海底地形图,潜艇使用的比这精密几千万倍)

因此潜艇还会装备与弹道导弹类似的惯性导航装置,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进行积分计算来确定潜艇瞬时位置,以此来纠正人工误差。不过即使是惯性导航,在水下时间久了依旧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因此潜艇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浮出海面,通过卫星定位来纠正自己的位置。而在水下要想观察潜艇自身的环境,就只能依靠声呐水声导航了,潜艇在水下就和黑夜中飞行蝙蝠一样,通过不断发出声波,然后分析返回的声波,从而确定潜艇附近是否有隆起的山丘、珊瑚礁等障碍物,以此进行规避。不过主动声呐虽好,发出的声波却很容易暴露自身位置,从而敌军反潜舰艇发现,如果对方早就将你录入声纹库,结局就是凉凉!因此在战时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2009年,英国前卫级核潜艇和凯旋级核潜艇因为都没有开启主动声呐,结果鬼使神差的相撞了,这也算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了)

战时潜艇一般选择将主动声呐关闭,只开启被动声呐,被动声呐不主动发出声波,但是却能高灵敏度的接收其他物体自身发出的声音,因此潜艇才可以在水下规避水生生物以及其他人造潜水器,在需要上浮时也可以躲开水面航路上的民船和其他军舰。(主被动声呐原理)

而在水面航行时,现代潜艇通常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并不会全部浮出水面,而是保持潜望镜深度航行,依靠潜望镜进行对外观察。现代潜望镜早已告别光学镜的时代,大多数进化成了先进的光电桅杆,广电桅杆上装备有大视角摄像头、微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目标识别锁定装置等多种高科技观察设备,不管是白天黑夜,都能对周围环境进行细致入微的搜索观察,甚至比人眼还要好用。可以说技术的进步逐步将潜艇窗户淘汰并取代了它的地位,不得不赞叹人类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现代潜艇先进的光电桅杆)

关于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潜艇为什么不能被发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