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这么好听,为什么还不火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为什么闽南歌那么好听,以及闽南语为什么那么好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闽南语的歌曲总是这么激励人,这么好听
  2. 广东话为什么那么好听
  3. 为什么有时感觉粤语歌,闽南语歌曲听起来比普通话更好听,难道是发音的原因吗
  4. 为什么闽南歌那么好听

为什么闽南语的歌曲总是这么激励人,这么好听

闽南语歌曲还是很不错的,诗气浓烈内容讲究实际,音质有柔美也有雄浑。一句话:思无邪。

广东话为什么那么好听

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

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24x4=2208个发音。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x53x9=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jijijiji,粤语读是gwaigeigikgaigei。

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

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

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remifa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

再比如sit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

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

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

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

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

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

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

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粤语,原词是“搞掂gaau35dim22”,但因为普通话里已无-m的韵尾,所以只能译成相近的定字。因为读音相近,填词人如林夕、黄伟文的一些词作有时也会把-m、-n当做一个韵,毕竟音乐词作没有古人写诗词要求那么严格。

这就是上面说的普通话只有24个韵母,而粤语却有53个韵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闽南语的发音就更写意了,厦门话有87个韵母。

粤语的好听不仅因为它的语音语调,还因为它的古老。

说到粤语的古老,好多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印象里,粤语是广东人和港澳人说的话,时髦洋气高大上,怎么会古老呢。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北方总是受到外族入侵,中原人民就不断地南迁避乱,一次次的南迁之下,中原人民就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南方,这些语言又和南方本地土语融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各种南方方言。

唐朝大诗人张籍游过温州之后写诗说:“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所以今天南方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吴语、徽语,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宋朝的官方字典《广韵》,是以当时的开封话为标准音所写,现在用普通话已经对不上了,而用粤语可以对应绝大部分。

最能反应粤语的古老是那些古色古香的用词,吃叫食,喝叫饮,走叫行,跑叫走,像叫似,也叫亦,穿叫着,脱叫除,衣服叫衫,脸叫面,脖子叫颈,讨厌叫憎,警察叫差人,钱的单位是文。这些都是文言文啊。粤语口语里还有很多常用的字词都非常古老,随便举几个例子。

“的”这个最常用的助词,粤语里读作“忌ge33”,出自《诗经》:“叔善射忌,又良御忌。”这诗的意思是,大叔是很善于射箭的,也很精于驾车的。忌就是的。但这个字一般会写成“嘅”,实际上“忌”才是正字。

他叫“渠keoi35”,这个字在唐宋诗里用的很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写作“佢”,正字为“渠”。

看叫做“睇tai35”,《说文解字》:“睇,目小袤视也。”睇就是近距离的目视。

想叫做“谂nam35”,出自《诗经·小雅》:“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这诗是个工作很忙的公务员所写,他说我难道不想回家吗,我每天忙得脱不开身啊,唉我就作首儿歌,用它来想念我家里的母亲吧。

给叫做“畀bei35”,出自《诗经·鄘风》:“彼姝者子,何以畀之?”那个漂亮的妹子,我给她什么好呢?这个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般写成“俾”,正字为“畀”。

站叫做“企kei35”,《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累叫做“攰gui22”,《三国志》:“弊攰之民,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

腿叫“髀bei35”,这段古文好黄,不要细看。《战国策》:“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妄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选择叫“拣gaan35”,《三国志·袁绍传》:“博爱容众,无所拣择。”这话是说袁绍胸怀博大,宾客来访都能容下,不择人而交。

聊天叫“謦欬king55gaai35”,《庄子·徐无鬼》:“昆弟亲戚之謦欬。”一般写成“倾偈”,可能与佛教有关,因为佛门中经常倾吐佛偈,正字为“謦欬”。

旁边叫“隔篱gaak2lei11”,苏东坡《浣溪沙》:“麻叶层层菻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吃火锅叫“打边炉da35bin55lou11”,元代诗人吕诚《来鹤亭集》:“十月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为什么有时感觉粤语歌,闽南语歌曲听起来比普通话更好听,难道是发音的原因吗

国内作曲家受政治心理影响,所以放不开。还有是没有吸收新鲜的音乐文化,造成八十年不怕的音乐风格。现代人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对音乐的选择多了,人还是对新鲜事物吸引力强一点。

为什么闽南歌那么好听

我喜欢闽南歌,还得说是受了我父亲的影响,闽南歌的CD听的太多了。记得初识闽南歌的时候,那还是小学了,最早的记忆还是那一首经典的《爱拼才会赢》,直到现在,我在提到闽南方言或者碰到闽南方言地区的朋友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提及这首经典的老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喜欢闽南歌。

闽南歌曲的经典曲目大多是流行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如同粤语歌曲一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蔓延开来的,然而闽南语歌曲太具有特地方特色,流行程度远远赶不上粤语歌曲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是有三点:

1、首先作为方言歌曲,闽南语地区人少,地理面积小,大陆闽南语地区只有福建的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相对于粤语地区范围小了许多;

2、其次,就当时的经济发展来看,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赶不上广东地区,虽然台湾也是属于闽南语范围,但当时大陆与台湾的沟通联系还没有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频繁,政治、经济方面的阻碍很多,当然也包含着地理方面的原因,因此不得不承认,政治、经济对于一个地区人文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闽南语交流困难,闽南语不容易听得懂,更加不用说去唱了。人文知识的传播,主要原因还是靠宣传来渗透,国语普通话发音,自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接受,北方方言大体相似,南方方言则千奇百怪,粤语的覆盖版图和人口数量远远大于闽南语地区,而且,粤语与国语普通话在某些语句的发音上是有些相似的,与周围地区如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方言相似之处更加明显,因此传播、渗透、扩散性强,人们能听得懂,容易学,自然能够将歌曲传唱。而闽南语属于福建复杂方言中的一种,我曾听我同学介绍,福建的方言甚至厉害到隔了一个村落,老百姓就听不懂方言了,甚至有的闽南地区的老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可想而知闽南语与国语普通话发音差别相当之大,举几个例子,“有”的发音为“WU”;“无”的发音则为“MO”;“一”的发音为“JI”;“上”的发音为“XIONG”;“风”的发音为“HONG”;“雨”的发音为“HO”;“子”的发音为“ZU”;“什么”的发音为“XIAMI”等等。如此这般,传播、渗透、扩散自然非常困难,不容易学,可想而知闽南语歌曲的流行是肯定要受到限制的。

既然很难听得懂,很难学,然而这一点似乎并不能阻挡我们对闽南歌曲的喜爱。我喜欢闽南歌,喜欢它的乐曲,容易使人陶醉,相信听过闽南歌曲、喜欢闽南歌曲的人和我的看法是一样的。我认为闽南歌曲之所以能感动和吸引这么多人,主要还是它所渲染的气氛和表达的深层涵义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总的说来,闽南歌曲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闽南歌曲的旋律有别于其他歌曲的旋律,我的理解是温柔中的激动和悲伤,柔美的乐曲中不乏激动的情感和悲伤的语气,丝丝入扣,能扣住人的心弦,一首《免失志》把电影《英雄本色Ⅰ》的主人公推向了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背后的复仇高潮;一首《浮沉的兄弟》拉开了电影《疯狂的赛车》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序幕;在我们平时的KTV中,一首闽南歌曲往往能博得一片掌声和喝彩,一首闽南歌曲往往能使得人们在这样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或随声和唱,这就是闽南歌曲的魅力所在,闽南歌能带出我们内心的忧伤,使我们能在旋律中迅速找到自身愁苦的释放所在。

和闽南歌曲的旋律相映衬是,歌词大体上也习惯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乐观的人生处事态度”,另一个则是“悲观的爱情追求经历”,表达的心态刚好相反,前者为“积极”,后者为“消极”,更明显的是,前者多数是男性歌手,后者主要是女性歌手,可谓性情分明。

闽南歌中关于“人生处事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的,事业观是坚定不移的,人生的长河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生来不能自主,“踏进江湖是我的命,不是甘愿做坏子,做兄弟好过时,打刚(每天)穿金又戴银”。为了生活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打拼,“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就算是遇到挫折,我们也要“艰苦我不惊,风雨阮照行”;就算是身处逆境,我们也要顶住压力去等待机会,“拿出男人的勇气,忍到最后的胜利”;就算是面对失败,一事无成,也不能放弃希望而消沉烟酒之中,“杯中沉浮无了时,小小失败算什么”。闽南歌中在人生处事、学习、工作方面,留给我们往往都是积极向上的,教育我们做人要有远大的抱负,人生旅程要勇于经历风雨和磨难,放下过去的挫折悲伤,充满信心去为新的人生、新的事业而努力打拼,透过这些歌曲,我们也很容易感受到,也不得不承认闽南地区人民的肯吃苦、不怕艰难的奋斗精神。

感情方面,尤其爱情,我个人认为闽南歌可以说是国内的歌曲中表达最悲惨的歌曲了,其典型的特点就是消极、抱怨、悲伤和痛恨,使我们沉浸在一股为爱情而神伤体乏的意境当中,“爱情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为了爱,情愿付出和等待,然而悲伤寂寞的依然是自己,“心事若无讲出来,有谁人会知,有时阵想要诉出,满腹的悲哀”。世界上的感情仿佛都是不可令人相信,悲伤的同时自然会引发无比痛恨的袭来,“无情的人,恨你恨到老”。闽南歌中的爱情是清苦的,有点琼瑶爱情小说的特点,从受到情感伤害,再到悲伤抱怨,最后绝望痛恨,一路的凄惨路线,而且是随着歌曲的进度越来越深地表达出来,通过酒水、苦水、泪水这样的一把把“软刀子”来打动听者,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这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闽南歌曲当中描写那种轰轰烈烈的成功爱情故事是非常少的,我们见不到大气磅礴的《爱你一万年》,只见到《爱人跟人走》,也听不到《谢谢你的爱》,只听到《伤心的所在》,更加体会不到一往情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只感觉到《心事无人知》,替代那种《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吻别》等悲哀而潇洒故事的是《酒国英雄》、《寂寞的酒》、《买醉的人》、《爱情恰恰》,《舞女》。。。可以看出,不是“酒”就是“舞”,这种习惯性地表达情感失意后的颓废、消极,确实也是闽南情歌的一大特点,因此其总体上的透露感情观是悲观的,透过这一首首悲惨爱情歌曲,我能感受到闽南歌所蕴含的人们的爱情神经是细腻的,是脆弱的,是婉约的,是值得同情和赞赏的。因此,失意后、饮酒后的人们,奉劝你们听听闽南情歌,绝对能引起共鸣和情感释放,乃至感动落泪。

每次去KTV,我总会点唱闽南歌曲,而且我总会想起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桂林”,他是闽南方言地区人,犹记得毕业散伙饭的时候我们俩一起唱闽南歌的时刻,可能当时谁也没想到我也会唱闽南歌曲吧,所以大伙都能吃惊,真人不露相啊,就像大学开学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我会唱京剧一样吧,呵呵,真的很怀念过去,当年和“桂林”相约有机会再在一起唱闽南歌的日子,何时才能到来呢?

喜欢闽南歌曲,尽管闽南方言我懂得不多,但我能跟着旋律熟练地唱,我喜欢体会闽南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视剧金曲衰亡史 为什么再也没有 沧海一声笑 流星雨 此生不换 这么好听的影视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