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

互联网 为什么 2023-08-24 05:51:42 -
农村老人去世后,出殡时摔灰盆的习俗有什么寓意 汉族特有的习惯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和人死后为什么要摔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以及人死后为什么要摔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哪里农村还有摔孝盆的习俗
  2. 在乡间举行葬礼之前,孝子摔盆有什么讲究
  3. 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
  4.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哪里农村还有摔孝盆的习俗

在老家黑龙江省摔孝盆也叫摔火盆。在起灵前在灵车前放一块砖,长子跪在前面把孝盆高高举起用力摔碎,灵车启动碎碎平安。在老家那时我还小十一,村里一位孤独老大爷离世没有子女,外地逃荒来的不知是那里人,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差没人摔火盆,这时新上任的一个市长下来考察正遇上一问知道怎么回事,市长双膝跪下将火盆高高举起用力摔碎,爸爸和大队干部高声喊老蔫市长给你摔火盆了你一路走好,起灵。这样的好市长带动民心走向改革开放富裕之路。

在乡间举行葬礼之前,孝子摔盆有什么讲究

孟子

孔子的追随者孟子(公元前371年——289年)把“孝”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他的意识里,“孝”是一个人人品的核心体现,如果一个人连“孝”的概念都没有,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用之人,将来注定干不成大事。

孟子把体现孝道的行为分成三个,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不孝有三”。第一,不能赡养父母和关爱家人,不听父母话的人,称不上孝子。第二,不能尊敬父母和履行本职的人,称不上孝子。第三,不能安身立命,没有后嗣,不能为父母送终的人,称不上孝子。

可见,孟子对“孝”的阐述更为具体,也更接地气,是实实在在教导人们怎样尽孝。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

葬礼

像农村老人过世,后人穿白戴孝,为老人送终,就是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方式。在送终时,还要举行一些传统仪式,比如,摔碎瓦罐,同样包含了深刻的文化传承。

关于“孝子摔瓦罐”的文化传承,跟南北朝西魏时期形成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关。

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许多人家的生活朝不保夕,那些贫苦人家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西魏北方某地有一户四口之家,家庭成员是父母,妹妹,以及小伙子。在两年内,四口之家发生重大变故,因为饥饿和疾病,母亲、妹妹和父亲相继去世。

摔瓦罐

到父亲去世时,四口之家已经一贫如洗,小伙子连埋葬父亲的一口薄棺材也买不起,甚至连摆放在父亲灵堂前上香的香碗也拿不出。无奈之下,小伙子狠下心拿出家里仅有的一只陶罐,陶罐里是半罐种子,是来年播种的唯一希望。他决定把陶罐当做香碗使用,把种子拿去换一片席子,作为下葬父亲的工具。

在倒出种子时,小伙子不小心把陶罐掉在地上,瞬间摔碎,种子撒了一地。小伙子看到此情此景,伤心的嚎啕大哭起来。他的哭声吸引邻居前来,当邻居得知此事后,为小伙子的孝心大为感动,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一文,我两文,他三文地凑钱,为小伙子父亲办理好丧事。

送葬

从此,这则故事被广泛流传起来,是孝子尽孝的一个典型事例。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日子过得富贵还是贫贱,为父母尽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丧事又是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都要把这件事一丝不苟地做完,才算给生命历程画上圆满句号。否则,在世的和去世的人,都会落下诟病,被人们说三道四。

摔瓦罐

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子,为了传承尽孝的优良传统,就一直用“摔瓦罐”的方式,延续着这种文化观念。所以,我们会在一些土葬仪式中,看到起灵前,穿着孝服的孝子会把一只瓦罐高高举过头顶,让其掉在地上打碎。

如今,“摔瓦罐”被融入了一些新意,象征着一个生命彻彻底底地破碎和消亡了,把瓦罐摔出去算是跟这个生命做最后的告别。同时,也表示人已经死亡,有去无回,活着的人要节哀,将丧亲之痛摔出去,振作起来好好过完余生。

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

在某些地方,“摔盆”又叫“丧盆子”或者“阴阳盆”,这个盆子是在死者死后,他的亲人在搭设灵棚守灵的时候,用来烧纸钱用的,在出殡纸钱,要由自己的长子或者长孙摔破。

在传统的民间习俗里面,这个烧纸钱的盆子,代表的是死者的碗或者锅,摔得越碎,死者就越容易带走。如果摔不碎的话,那么死者的家人就会招来血光之灾,导致死者将来无人祭拜。所以这个盆子一般是陶罐儿或者瓦罐儿,这样摔的时候就更容易摔碎。

不过如今的某些农村地区,在守灵为死者烧纸钱的时候,用的搪瓷盆儿,这种盆儿是很难摔碎的。但是会将其放置在死者的坟墓纸钱,以供之后祭拜时烧纸钱所用,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改良吧!毕竟很多地方,陶盆儿或者瓦盆儿已经成为了稀罕之物。

历史上最早进行“摔盆”仪式的人叫作范蠡。根据相关记载,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有钱的人之一,他从事烧制陶器而发了大财,附近的很多相邻也因此而丰衣足食。

但是范蠡一生无子,死后的巨额财富怎么办呢?范蠡拿出前一天烧好的陶盆儿,请大伙儿一起想办法。有人说全部献给当时的国君,这一点,范蠡首先就不同意了,他的很多好友都被当时的皇帝杀了,这样做无异于资敌。

有人说将所有的财产都跟着范蠡的尸体一起埋了吧。范蠡也不同意,毕竟自己大半辈子的心血,位面显得太浪费了。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到时候,我给你摔了吧!”范蠡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说道:“就按他说的办吧。并且在我百年之后,这份家业也让这个年轻人请受了,大家都给作个证吧!”就这样,人死后,他的亲人就会买来瓦盆儿,让死者的长子或者长孙在死者的棺材钱摔碎。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出殡时为何要长子摔盆?这个习俗从何而来?

看这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很热闹,作为三十多年的民俗爱好者,笔者也来凑个热闹,说一下摔灰盆的来历和意思。

民间丧礼的“摔丧”好多叫法,因为摔的是盛纸灰的盆子,所以叫“摔灰盆”;因为此盆一般置于死者灵前,守着死者的尸体,所以又叫“摔尸盆”;因为民间忌讳说死,以老了代称人死了,所以又叫“摔老盆”。

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而真正意义的这个盆子,正中有一圆孔,正名应该叫做阴阳盆,寓意盆子未摔时死者处于阴阳之间。这个盆子在死者停灵后就一直放在灵前,吊丧者前来吊丧,往往烧着三柱香,烧上一刀纸,而死者的子孙要守在灵前,一边谢孝,一边烧纸,一直到发丧,这纸盆里的烧纸要不简断地烧着,所以这个盆又叫做灰盆。等到起杠发丧时,要在出门的第一个路口,将此盆摔碎。这一摔的真正意义,即是死者要前往坟地,正式告别阳宅转入阴宅,由阳世步入阴世。同时,随着盆碎灰飞,逝者的一生就此灰飞烟灭。

在我的家乡,摔灰盆也叫顶灰盆,由逝者的长子头顶灰盆,至路口处,由管事的把头在顶灰盆的孝子头上端下灰盆,朝地上提前备好的砖头上狠狠地一摔,摔得越碎越好。其实这一摔,除了上述我们所说的告别阳世以外,还有着另一层特殊的意义,就是家庭权力的交接和遗产继承的确立。在民间,顶灰盆者将继承逝者的大部分家产,同时,逝者生前所拥有的家庭权力,也将转移到顶灰盆的孝子身上。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关系的确立,只能由家中长子担任,如果长子去世,则其他儿子以长幼次序担当,儿子都去世则由长孙担当。而无子女者,则从侄子中选择顶盆者,顶盆着视为逝者的子女,确定继承关系和承嗣义务,在继承了逝者房产过日的基础上,承担者逝者殡葬费用和以后祭祀义务。在旧时贫穷时候,常会出现逝者侄子间争抢摔盆的现象,目的便是为了争夺遗产。

有一点值得一说,在我的家乡,民间摔盆垫的砖常被视为宝物,可以避邪镇宅,放之门前可吉星高照;也称借寿砖,意为借来死者的福寿。

摔灰盆的风俗由来已久,据传陶业的祖师爷范蠡死前选择继承人时,确立了这个规矩,为他摔盆者,即为他的继承人。其实,自从庄子鼓盆而歌开始,盆便与人的生死有了不解之缘,摔灰盆的风俗在明清以后尤为重视。许多著述对此有记载,如《红楼梦》中就有因秦氏无出,丫环名宝珠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的记录。

当然,隔里不同俗,做为一种风俗的形成,摔灰盆的说法有所不同,如有的地方说是取岁岁平安之意,有的地方说是为了到阴间少喝迷魂汤,有的地方说是为了在阴间少喝生前浪费的脏水,有的地方甚至把一个圆孔扩大到多个孔。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盆碎灰飞,棺材被抬起,纸钱高高扬起,逝者便正式被送往去阴宅,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这一摔真犹如壮士出征前摔碎壮行的酒碗,大有人们对于死亡的尊重之感。

关于人死后摔阴阳盆的历史由来和人死后为什么要摔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葬礼时,摔盆子是什么意思 丧盆不能乱摔,其中颇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