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什么是武贪格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什么是武贪格以及为什么武贪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明朝为什么要设立西厂
明宪宗这位皇帝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用太监汪直为西厂提督,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有锦衣卫和东厂了,为何明朝还要设立西厂呢?
首先,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在历史上,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中记载:“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明朝京城出现了神秘案件,甚至还有人准备要行刺皇上,当然,此人最终被锦衣卫诛杀了。
但是,不管怎样,这些事件确实对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即当时二十余岁的成化帝朱见深得知此事后,认为到处都布满危险,因而大为紧张。在此背景下,太监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朱见深。于是,后者为了长期了解外界的消息,就让太监汪直设立了西厂。
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朱见深的支持下,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得以成立,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对于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从锦衣卫中选拔的。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对于西厂的权力之大,很多人在影视剧中也是略微耳闻。比如在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西厂公公就表示:东厂管不了的事情,我们西厂来管。这也和真实历史上的情形相似,在西厂成立之后,其权力和地位,几乎就反超了东厂,至于锦衣卫,则完全成为了西厂的马前卒。回到西厂的成立原因,直接原因是京城出现了神秘案件,让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紧张。除此之外,这也和朱见深的性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在叔父朱祁钰在位期间,朱见深不仅失去了父亲的照顾,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这,成为朱见深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的重要原因。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正是这一性格特点,成为朱见深在位期间设立西厂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方面,在明朝时期,宦官势力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朱见深即位后,宦官势力所掌握的锦衣卫和东厂,其人员很多都是前朝的,这让朱见深不是非常信任。于是,朱见深选择扶持自己信任的汪直来建立西厂,以此帮助自己坐稳皇位。
最后,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也即成化皇帝设立西厂的初衷,不是为了残害忠良。但是,西厂提督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制造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在此背景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在百官的压力下,明宪宗朱见深一度撤销了西厂。但是,仅仅一个月后,西厂就恢复了。不过,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在位时,彻底废除了西厂。
因此,在明朝的厂卫机构中,西厂的存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也是其因为西厂的权力过大,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强烈抵触。换而言之,如果说锦衣卫和东厂还讲规矩的话,那么西厂无疑是没有规矩和底线可言了。所以,过犹不及,西厂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存在。此外,在明朝历史上,西厂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两人都是明朝将领,都是忠臣,袁崇焕为什么还要杀毛文龙
崇祯元年七月,崇祯召见袁崇焕,听取其对付后金的意见。当时,袁说,给我五年时间,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崇祯听了十分惊喜。但一旁陪同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心存疑惑,事后,他问袁:你有什么胸有成竹的方案吗?袁却回答:聊慰圣心耳。也就是说,他只是宽崇祯的心。
许大惊,他说,皇上英明之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你怎么办?这时,袁崇焕才感到后悔。当崇祯再次召见时,袁崇焕立即对五年计划提出了相当的条件:第一是要户部保证钱粮;第二是要兵部保证武器;第三是要吏、兵二部保证给他用人上的主动权。
对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崇祯一一应允,并进一步赋予了袁崇焕便宜行事之权,赐给他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正是用这把尚方宝剑,袁崇焕处死了毛文龙。
当时,毛文龙坐镇于皮岛。皮岛又称椴岛、东江,是位于渤海中的一座长十五里、宽十里的岛屿,它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和鹿岛遥相呼应,呈三足鼎立之势。
毛文龙原是杭州的一个无业游民,三十岁时经其舅推荐给辽东巡抚王化贞,很快脱颖而出,一直升任到副总兵。此后,他率军进驻皮岛,利用该岛的交通条件,召集流民,通商开发,几年间就使该岛“遂称雄镇”。皮岛地处后金海上咽喉之地,当明军在辽东的几座重镇相继失守后,皮岛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应当说,毛文龙尽管有过杀良冒功的行径,但他治理的皮岛对后金仍是极大的牵制,朝廷——包括对政事一向不感兴趣的天启——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把他提升为总兵,还多次派人前往慰问。
对毛文龙的作用,翰林院编修姜曰广认为:“建州之有东江,犹人身之有蚤虱也。撮之则无处著手,听之则吮肤而不宁……使无东江,则彼得用辽人耕辽土矣。”也就是说,毛文龙像叮附在后金身上的一只跳蚤,虽然不至于使后金为此丧命,却可以不断地骚扰它,使它不得安宁。
但坐镇一方时间稍长,这只跳蚤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控制了,朝廷上下开始对毛文龙由腹诽到口诛笔伐,而毛文龙本人,的确由于久镇一方而变得骄横不法。
其一,他几乎把皮岛驻军变成了毛家军——军中担任要职的,大多是他的子侄或义子;其二,他虚报兵额二十万,其实不到五万,其他十几万人的军饷,大多数落入私囊;其三,他利用皮岛地处海上要冲的优越地理位置,向来往商船征税,而这并没得到朝廷授权。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这些不法情况了如指掌,并且,这位有道德洁癖的忠臣在还没有正式接触毛文龙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应对之策。京城期间,钱龙锡和袁崇焕谈天,问及如何处理和毛文龙的关系,袁崇焕脱口而出: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不难看出,驱使袁这样做的,当然不是个人私利,而是个人的道德好恶。他看不惯毛文龙的骄横不法,更看不惯毛文龙对朝廷诏命的阳奉阴违。但无论如何,毛文龙罪不致死,更何况,大敌当前,毛文龙也算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草率地加以戮杀,袁崇焕何其失策也。
袁崇焕到任后,和毛文龙关系极为紧张。他派官员到皮岛对毛文龙进行审计,接着又宣布海禁,不许商船径直开往皮岛。毛文龙当然不愿就此服输,他多次上书崇祯诉苦,但崇祯态度含糊,不肯表态。
毛文龙不愿服输,袁崇焕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不可用”,不可用如何处置呢,那就是像他和钱龙锡说过的那样:杀之。
袁崇焕以阅兵为名,于崇祯二年六月深入皮岛。当毛文龙手下的将领前来参见袁崇焕时,袁当即煽动——毛文龙手下将领大多姓毛,有的是毛文龙子侄,有的是改姓依附——袁当着毛的面说:你们都姓毛,是出于不得已。像你们这样的好汉,哪里用得着这样。我在宁远前线的官兵,军饷比你们高,都还吃不饱,你们在海上更加劳苦,军饷却更低,还要靠它养家糊口,我对此感到心酸。你们受我一拜吧。
毛文龙手下将领对袁崇焕一席话,既有几分感动,又有几分畏惧,古人所谓恩威并施,大抵如此。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袁崇焕当众宣布毛文龙有十二大罪,这十二大罪真正沾得上边的不过二三条而已,其他大多是捕风捉影的罗织之词。
当天,毛文龙即遭斩首于帐前,死在他苦心经营了十年的皮岛。毛的部众被袁崇焕整编,毛家军从此不复存在。处死毛文龙后,崇祯接报后大为震惊,史书上说他是“意殊骇”——虽然此前他赐予了袁崇焕可以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但袁崇焕竟然在不作任何汇报的情况下,擅自处死一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这不仅是越权,简直就是擅作威福。
然而,崇祯也有他的苦衷,既然他刚把辽事全盘托付给袁崇焕,袁崇焕本人也立下了五年平辽的军令状,那么,追究处死毛文龙之罪,不但毛文龙人已死而无济于事,反而有可能影响五年平辽大计。也就是说,当崇祯迫不得已地下诏对袁崇焕的行为表示赞许时,这位君主的内心有一条基本底线,那就是袁崇焕必须兑现五年平辽诺言。
如此一来,袁崇焕相当于把自己推上了绝路,因为不要说五年平辽,即使五年内守住辽东,不让后金势力进一步渗透都得打大大的问号。
袁崇焕在请出尚方宝剑斩首毛文龙之前,当着众人的面向着京师的方向叩首请旨:臣今天诛毛文龙以严肃军纪,将领中再有如毛文龙者,必将同样处置。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也像臣斩毛文龙那样斩臣吧。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宗焕不仅被崇祯所杀,而且比毛文龙死得更为悲惨。史家谈迁总结说,袁崇焕杀毛文龙乃是:“适所以自杀也”。
什么是武贪格
武贪格:武曲星、贪狼星同坐命宫或财帛宫,称为武贪格,属于具有暴发运的格式,假如武曲星、贪狼星同宫在丑宫或未宫时,它们还同时形成了日月夹的格式,自然是再有财利也不过了。
贪武同行是杀破狼吗
是
武曲贪狼同行在四墓地属于双星杀破狼,被日月夹,这个也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逻辑。武贪同宫不仅仅是星曜五行金克木,星曜的特质与表现心态也相互矛盾。
关于什么是武贪格和为什么武贪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