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除了姓名之外,为何还要取字和号 与身份有关

很多朋友对于古人为什么除了名字还要取个字和古人为什么取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
  2. 为什么现代人都只取名而忽视取字了
  3. 古人为什么除了名字还要取个字
  4.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

一、字

表字,又称字,是汉文化圈在本名之外的一个正式代称。通常基于礼貌性质,一般习惯间接性叫唤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称其本名,以表示客气避免失礼(本名则可以是当事人自述或由尊长直称)。

根据记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唐代称为元服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日本称为裳著礼或铁浆礼)或许嫁时取字。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历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关于古人表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1.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会显得不恭敬;于是需要1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恩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彼此称呼的。

2.北齐颜之推认为,人名用以区别彼此,字则是用以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如岳飞字鹏举(飞、鹏相关),关羽字云长(羽、云相关)。

二、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时亦会为自己取号,又称别号,别字。号是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内的东亚国家都有这样的习惯传统。

在汉字文化圈中,直呼别人之名是十分无礼的。通常来说,只有长辈能直呼其名,平辈以字相称,后辈就用号来称呼前辈。故称呼别人时,对有字之人多呼其字,对有号之人则多呼其号,而不会直称其名。如苏轼,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道号东坡道人。人多称之为苏东坡,而不会直呼其名。有些人的号因此比他的本名或字更为人所熟悉,如祝枝山(本名允明),徐霞客(本名弘祖),曹雪芹(本名霑),郑板桥(本名燮),李叔同(本名广侯),邓泽如(本名文恩)。

另外,因应不同的用途也会有不同的号,如诗号、画号、武号等。士大夫还流行以自己的居处或书斋之号为别号,是为庵号。佛教及道教檀越或出家人为了宗教取的号,称法号,或道号。

为什么现代人都只取名而忽视取字了

题主的问题提得好,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朋友不明白这个问题。当然也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古人为什么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呢?还真有必要作以解答。

首先,要弄明白古人的名、字、号的来历及其作用。古代的名字和现代的名字含义不尽相同。现代的名字是指姓名,即姓甚名谁;古代的名字是两个含义,即名谁,字谁,也就是你的名叫什么,字叫什么。古人的号是另外一个别名,相当于现代的绰号。古人为什么要有名、字、号呢?为什么有了姓名,还要起字呢?这要从古人讲究避讳的礼节讲起。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文明崇礼的国度。所以,三纲五常的礼法影响极其深远,避讳就是其中之一。何谓避讳?避讳是指古代人们在口头或书面上遇到某人名字中含有此字的时候,要避开此字。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唐代遇到"民"字就要避而不念,或者将民字改为人字。古代避讳的原则最早见于《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尊者指皇帝,达官贵人;亲者为长辈;贤者指孔孟诸子圣贤。"古代避讳的方式大抵有三种:其一,改字法:上文讲的将李世民的民字改为人字。再象东汉刘秀的秀字改为茂字,汉代将秀才叫作茂才。再如苏洵的祖父名序,所以苏洵在他的文章里的序文都改为引字,这个用法延续至今,书籍正文前的序言有时也写作引言。其二,空字法,即遇到该避讳的字,将其空或用口代替,人们也会理解。其三,减笔划加笔划或改称法。遇到该避讳的字故意少一笔,或故意多一笔。如孔子名丘,古时写丘字要在丘字中间加一点,读作母。

再象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五》记载了田登做州官时,自避名讳,州中卒皆将灯字称火字。元宵节官府放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天"。这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成语的出处。汉代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更加深化民间,避讳的范围逐渐扩大,犯是师长,学长,年纪大的老者都不能直呼其名,必须避讳,于是便产生了姓名之外的字号。字的产生必须与姓名有关,是根据名的涵义或相同,或相对而另起一个字。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与明义近。周瑜名瑜字公瑾,瑜与瑾义近。黄盖名盖字公覆,盖与覆同义……有了字之后,同学互称字,老师呼学生姓名,同事平级称字,互称兄,别人称你兄,你也要称别人兄,如果你称别人弟则是无礼无知。

号是士大夫阶层为自己另起的别号,有的以书斋为号,有的居所为号,有的以特点为号。如聊斋,东坡,殴阳修六一先生等。

了解了字号的来历,自然也就明白现代人为什么很少起字了,因为没有避讳那样严格了,除对师长,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外,其他就无须避讳了,所以无必要再起一个字号了。当然,现代也有些学者文人自已起字号的,不过很少有起对的,大部分胡乱起的,根本与姓名无关,刻意古古怪怪,以示高明。

总之,古人的字号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从而适应儒家思想的礼仪要求。当代时过境迁,有些陈腐的繁文缛节,己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起一个字号了。这大概就是忽略起字的原因所在吧。不过有些艺人起的艺名那就另当别论了。

古人为什么除了名字还要取个字

取字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则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和不尊重。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小伙伴都知道,古代人除了有姓和名之外,还会有一些别号、字,而这些都代表了同一个人,那么为什么他们在有姓名之后,还要取别号和字呢,这里面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其实我们现在人已经不搞这些了,仅仅只是在古代的人,他们更喜欢为自己的姓名之外,去其他的称呼。

其实我觉得,就跟我们现在喜欢给小伙伴之间去称号一样,或者叫做外号,古代人也有这样的爱好,他们会通过一些别号,或者是自来表述自己的某种心意或者是某种志向,这本身就是对自我的志向的一种表达,或者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特征,我自己取一些比较新奇的别号。

而这些别号能够有助于帮助其他人,了解这个人是怎么样的,或者说了解这个人的志向如何,而且更加方便大家去记这个人。特别是古代的一些文化人,他们会为自己取一些很优雅或者是一些很古怪的癖好,以此来凸显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并且表达自己在政治或者是在文学中的一些顺向爱好。

其实比较可惜的是我们现代人都已经不再去这些别号好了,或者你认为,现在的外号是别号的一种,延续也不并不为过,我觉得别后悔了,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要求或者对于自我的认知,而且也是一种督促,如果你现在没有这些东西的话,我们对自我的表达可能就少了几种方式,还是挺可惜的。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人为什么除了名字还要取个字和古人为什么取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古人为什么有了名字还要有字 那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