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坐缸圆寂

匿名 为什么 2023-08-24 04:25:03 -
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 什么人才能被称作是坐缸圆寂呢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坐缸圆寂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高僧为什么圆寂要坐缸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坐缸圆寂
  2. 肉身佛像为什么不腐烂
  3. 肉身佛为什么会跨越千年而不腐
  4.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什么是坐缸圆寂

圆寂代表就是和尚死了。而坐缸大多都是一些修行比较高的得道高僧在死后将他们的尸体放在陶瓷容器里面。让后放进石灰、香料、木炭等防潮防湿的东西,然后举行封缸仪式。如果过几年打开之后。这些僧人的肉身能够不腐烂。和死之前一样就会被奉为肉神佛供奉在寺庙中朝拜。不过并不能从这些僧人的肉身是否能够成为肉身佛来判断他们生前的修行高低。

肉身佛像为什么不腐烂

肉身坐佛不腐的原因如下:

1、“肉身佛像”都是得道高僧,其在坐化之前服有防腐草药,致尸体千年不腐。

2、得道高僧在坐化前若干时日通常都禁止摄入水分,身体将逐渐脱水。

3、高僧坐化圆寂后需经历一段时间的烘烤,进一步脱水达到干尸的状态。

4、形成干尸后用生漆反复涂刷,底部留孔,封缸。让身体里面的内脏等腐化的水物流出。

肉身作佛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干燥状态,身体保存完好,故可长期保持不腐烂。

肉身佛为什么会跨越千年而不腐

日前,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的千年佛像,因疑似福建省大田县被盗文物而受到关注。

事实上,除疑似被盗的“章公祖师”外,福建还有数尊类似的“肉身佛”,均有上百年历史。

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上,肉身菩萨多达14尊。

至今仍在九华山制作肉身佛的老工匠朱国胜认为,“肉身佛”能够千年不腐,其原因除了高僧自身的修炼以外,或许还与空气、水分有着较大关系。

中医药学专家认为,水分、空气、光线、微生物等都会对人的尸体产生作用,古时有用中草药水浸泡尸体保持尸体不腐的先例。

九华山有“肉身菩萨”14尊时隔20年,福建三明大田县“肉身佛”出现在匈牙利,引发了福建多地市民报料的热情。

一时间,福建南安、德化、永春等地,均出现疑似“肉身佛”的佛像。

据报道,在福建德化的九仙山永安岩,史公祖师金身取舍利子塑成。

而在福建德化赤水狮峰岩,相传陈公祖师金像也是肉身佛。

此外,福建南安水头镇埕边村有一座奉祀肉身佛的双灵寺,殿堂供奉的两尊菩萨是200多年前一对高氏姐妹的真身塑像,名叫“榜娘”和“瓜娘”。

而在福建永春,百丈岩内也供奉着一尊罕见的宋代肉身佛,原名马金英,如今佛像已被香火熏黑。

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介绍,各种文化交汇于福建,而在泉州及周边地区,佛教也尤为突出。

“泉州古称‘泉南佛国’,是佛教文化传入较早较集中的地方。

”民众大多会在高僧坐化之后,将其舍利塑成佛像,有些是“佛骨”舍利,有些则是“肉身舍利”(即“肉身佛”)。

除了福建,在多个省份都可见到“肉身佛”,如安徽、山西、广东、湖南和河南等地均有“肉身佛”。

其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上,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

塑制“肉身佛”需3步骤成为“肉身佛”,需要一些帮圆寂的僧侣塑制肉身佛的人。

这样的“外人”并不一定是僧侣,而塑制“肉身佛”也成为了一门“工艺”被传承。

现在这门“工艺”传承到了老工匠朱国胜的身上,他和他的服务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为僧侣塑成了多尊“肉身佛”。

“简单来说,就是坐缸、封缸、开缸3个步骤。

”朱国胜告诉本报记者,为圆寂的僧侣坐缸的程序很简单,只需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便可。

最后便是开缸,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封缸3年半后,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塑成“金身”的步骤比较简单,将已经出缸的僧侣法体缠绕上一层纱布,然后在纱布上涂上一层土漆(生漆),在土漆风干之后,还会将一些石灰石膏粉再涂一层到塑成的“肉身佛”表面,最后在最外层的“全身”贴上金箔,这样“肉身佛”就塑成了“金身”。

“整个过程虽然听起来简单,有人学了后也总是失败。

”朱国胜表示,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方法,也有成功与失败之分。

此外,由于僧侣圆寂后的法体在坐缸、封缸、开缸的过程中没有动过,也就是内脏全部都在法体中。

民间防腐处理方法已不得而知朱国胜表示,佛门中的僧侣“法体”一般在圆寂之后也不会动的,因此有内脏。

而圆寂之前不吃不喝倒是基本一致,但不会食用草药等。

据报道,在闽南,和尚死后由于颜面如生、肉身不腐,肉身被人们加以泥塑成佛像。

一般情况下,其人死之前,感觉大限将临,会先开始不吃不喝或吃喝极少。

而为了让尸体不腐,古人会用漆、纱布、桐油灰等密封。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肉身塑像一般在外面用正漆,肉身隔绝了空气,“肉身佛”更不易变质。

针对肉身佛如何制成,民间有何种防腐的处理方法。

阳春村委书记林开望说,由于年代久远,曾经可能存在的民间防腐处理方法,他和其他村民就不得而知。

古有中草药水浸泡尸体防腐针对“肉身坐佛”千年不腐的原因,当地村民称曾在生前吃一些防腐的草药,借此来让死后的尸体不腐,而九华山专门制作“肉身佛”的工匠则表示,僧侣死前不吃不喝,死后也没经过草药处理。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梅全喜说,并不知道有中草药可以起到生前食用,死后尸体不腐的作用。

“古时倒有人死后尸体用些中草药浸泡,使尸体利于保存。

”梅全喜表示,如果尸体已经风干,并与空气、水分等隔离,有可能保存非常久。

此外,对于福建“肉身坐佛”没有内脏,九华山“肉身佛”含有内脏,他解释称,一般情况下,制作标本时都会将动物的内脏取出,因为内脏组织结构复杂,其中的微生物可能对尸体产生较大影响。

梅全喜认为,死前会不吃不喝这点对于尸体的保存并没直接关系,但是死前将胃肠内的食物、粪便等排净,微生物会相对较少。

此外,檀香因其特殊的成分特性,而成为非常有效的定香剂和防腐剂。

古埃及人进口檀香木,供药用、防腐或于宗教仪式中焚烧敬神,也用于雕刻艺术作品。

空气水分等或造就“不腐”针对为何“肉身佛”千年不腐?朱国胜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或许还是与“肉身佛”的自身水分被吸干,对“肉身佛”内的空气进行了抽空等,对“肉身佛”的防腐保存起了作用。

他解释,在缸底部铺的石灰、木炭等,吸收了法体内的水分吸收,一些香料等也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把缸密封起来,也让圆寂僧侣的“法体”不再接触空气、水分等,让法体有了“不腐”的可能。

他表示,在3年后出缸的师傅法体,如没腐败,经过3年多的水分吸收,缩水已非常严重,有些像“木乃伊”,再经过纱布、土漆、石灰石膏粉的塑造,也让“肉身佛”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让千年不腐成为可能。

他介绍,生前健康的僧侣比生前生了病的师傅更容易成为“肉身佛”。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古人讲究避讳,连死都不直呼死,我们一起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关于“死”的说法。

一,按身份等级

按照周代礼制,天子死称“崩”(后来也称“驾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称“不禄”,庶人(平民)死称“死”。

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但演变出一些其他叫法,如皇帝死也称登遐、晏驾。

二,按年龄段分

古代"少者曰死,老者曰终",未成年就死称“殇”,幼年便死称“夭”,年轻女人死,称香消玉殒;老年而死的称呼最多,长逝、百年、作古、登仙、仙逝、与世长辞、溘然长逝、寿终正寝……等等。

三,按死亡原因分

遭受灾祸而死,称遇难,蒙难;为某人某事主动舍命而死,称“殉XX”,如殉国、殉道、殉职,或捐躯、牺牲;死的突然,称暴毙、猝死;死在异国他乡,谓之“客死”。

四,按职业角色分

和尚死,称圆寂、坐化、涅盘;

道士死,称登仙、羽化、得道、升仙、驾鹤西游。

对仇人之死,自然没那么客气,势必要嘲讽、诅咒一番,但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很多地方对“死”都有不同说法,作者发现以下这些词语使用率很高:

活该死、死的好、欧耶……这些是最常见的口头语。

见阎王、下地狱,源自于民间鬼神故事,认为坏人死后要去阎罗殿。

上西天,源自于佛教,原本是褒义,后来演变为贬义。

哏屁,读音génpì,常见口头语,不知是何处方言。

翘辫子、死翘翘,常见于影视剧,不知是何处方言。

挂了,常见口头语,据说由古代绞刑演变而来。

还有诸如“伸腿了”、“咽气了”、“完球”、“完蛋”等词语,虽不是描述仇人之死,但也是比较粗俗的说法,说出来不太尊重人。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对“死”的称呼,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关于什么是坐缸圆寂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僧圆寂后用坐缸处理遗体,3年后再打开令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