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诸葛亮要七擒孟获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诸葛亮七擒孟获七纵孟获,是为了什么,出于什么心理
很多人可能以为「七擒七纵」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用来神话诸葛亮的事件,其实不是的。
「七纵七擒」四个字原原本本记录在《三国志》裴松之的注文里。
之所以诸葛亮不杀孟获,和他出兵征讨叛乱前,参军马谡的一番建议不无关系。
马谡说:南中这个地方,自恃偏远,一向都不服管制。今天击败他们,明天一走就又叛乱了。一旦您将来北伐曹魏,国内空虚,他们必然叛变得更快更没有畏惧之心。您当然也可以将他们悉数灭杀,但这不是仁者所崇尚的理念。用兵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马谡的建议,当然并不能说明就是他说服了诸葛亮。诸葛亮一生谨慎,凡事亲力亲为,军国大事,他都有自己的主张。只能说,马谡的这番建议,恰好和诸葛亮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
所以诸葛亮在第一次抓住孟获之后,特意带着孟获参观军营和队伍,目的就是告诉孟获,即便和你打明牌,你也不是我对手。要从心理上彻底击溃他。
果然孟获看完很不服气,说:之前不知虚实,才败给你。看完之后发现不过如此,胜你很轻松嘛。
这里史书用了很有画面感的两个字来刻画诸葛亮:
「亮笑」。
为什么笑啊,笑的是孟获果然中计,入吾彀中矣。他不怕孟获再交战几次,他反而怕孟获表面上臣服,但自己一走又起兵闹事。要的就是激起孟获的求胜心,然后一次性打到他服。
于是七纵七擒,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对诸葛亮道: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降服孟获之后,诸葛亮令他们自治的措施也很得当,他认为:如果派外人来治理南中,不容易令孟获和当地人信服,留下军队既容易激发士兵和农民矛盾,又相对减少了北伐的力量。不如让有威望的酋长自治。
这个措施和之前攻心的战略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是诸葛亮一早就已经计划好的对策。正是因为要让他们自治,所以不得不攻心。反过来,只有令他们诚心归顺,才有实现自治的可能。
他做到了,所以「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诸葛亮要七擒孟获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邀请!
我个人认为诸葛臣相的一生夙愿是统一三国,恢复汉室!七擒七纵是为了战略考量,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如果不这样即使战争胜利需要付出更大损失,还需要大量驻军来确保后方稳定,这样一来对以后伐魏的兵力大打折扣,再者攻城以攻心为上,敌人表面的屈服和真心臣服对以后的战略规划有重大影响!所以诸葛臣相才会有如此战术,个人观点仅供一阅!
诸葛亮如何七擒孟获的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诸葛亮七擒孟获胜利原因
答:是因为孟获性格缺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胜于诸葛亮,实为人力和心智不及也。
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完全不是对手,一战即败。孟获一战即败,应该慎思再出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
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孟获气得暴跳如雷。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
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见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
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缺乏谋略、为情绪蒙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诸葛亮要七擒孟获的原因是什么和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