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佚名 为什么 2023-08-24 02:21:09 -
隋朝和唐朝为什么都要攻打高句丽 李世民就不怕重蹈覆辙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高句丽为什么是大患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高句丽对于隋唐来说,跟后金对于明朝是否一样
  2. 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3. 强盛的大汉王朝,为何能允许高句丽崛起
  4.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了命都要打高句丽

高句丽对于隋唐来说,跟后金对于明朝是否一样

答案很残酷,高句丽不管是国力还是地位来说都远远强于高于后金,只不过高句丽碰上了鼎盛时期的唐朝。

从民族构成上来说,高句丽是半渔猎半农耕民族跟后金一样,战斗力也大体一样;从人口上来说,高句丽有八十万户人口(一户四-五人),而且从南北朝时期已经建国,后金满蒙汉八旗加在一起才百万人口。

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这主要发生在隋文帝那个时候,隋文帝那时期,天下刚刚平定中原地区仍然还是百废待兴,这个时候隋文帝自然是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恢复民生政治上面,在此时,宾馆地区的其他民族的于中原地区可以说虎视眈眈,比如说当时的突厥,虽然分裂成几个部分,但是他们约定谁如果能够击败中原地区部署在长城地区的部队,那谁就是王者。

隋朝那个历史时期,战斗力也是颇为强悍的,面对其他人的挑衅,自然一个接着一个将他们给击败,就算这个里面出来了一股可以算得上是不是敌人,也就是高句丽。

这个地方从汉朝开始并属于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一直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但是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那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在你强盛的时候自然俯首称臣,不敢有任何异性,当你虚弱的时候,这些人反过手来就会变成狼撕咬你身上的血肉。而这批人龄童当时国内的一些势力一起对大隋王朝展开了结论,这件事情自然还惹恼了隋文帝,所以他派出军队想要平定叛乱,可没想到出师不利,军队遭遇到了天灾。

最后的结果就是隋文帝这个时候没有完成对于高句丽的征服,而且还大大助长了高句丽的嚣张气焰,认为中原王朝是不堪一击,对自己无可奈何,所以在这之后愈发的嚣张起来。

隋文帝死了以后隋炀帝上台,隋炀帝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是希望能够开疆拓土,所以他率领30万大军北上设立了陇西四郡,与此同时,他也不甘心自己的父亲在一个小地方发生失败,所以率领自己的部队要去拿下高句丽。

一人经过隋文帝的历经图治,再加上隋文帝的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大隋王朝的国力大大提升。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好像就注定在隋朝那个时候拿不下高句丽一样,(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三次征讨高句丽,三次失败,这也使得大隋王朝,国立亏空在这之后,面对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军,隋炀帝也是没有办法继续镇压,并且导致之后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失败造成了在这之后唐朝建立以后一直都不敢去攻打高句丽,原因无他就是害怕自己不了隋炀帝的后尘,一直到李世民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逐步完成了对于周边部落的征服工作,包括突厥等一批游牧民族都已经匍匐在了大唐王朝的铁蹄之下,所以李世民决定攻打高句丽玩。完成这最后的一笔。

经过努力,李世民终于影响了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和李世民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征服高句丽。主要就是高句丽这个地区仍然残存着大量的抵抗实力,使得大唐王朝如果想要继续完成对于高句丽的征服的话,消耗的国力和回收的成本根本不成正比,所以李世民选择停止对于高句丽的进攻。

这件事情一直延续到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上台,李志上台,高句丽再次燃起了熊熊的野心,想要完成对于大唐王朝的再一次的征服,所以再一次作死,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治当然不会同意,一只已经苟延残喘的野兽在大唐王朝的头上撒野,所以他命令大军完成对于高句丽的最后绝杀。

其实把整件事情看起来的话,大家也明白隋唐要攻打高句丽的动机了,随文帝时期,高句丽打算攻打大隋王朝,而且还积极的联络大隋王朝,是那的一股少数民族力量,为了能够扼杀这股动乱的根源,所以大隋王朝派兵攻打高句丽。

而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洗碗足他的野心,李世民则是想要完成他大唐帝国霸业的最后一笔,而李治则是子承父业。

强盛的大汉王朝,为何能允许高句丽崛起

华夏文明一体多源,除了中原一带,在陕西、山东、四川以及东北都发现有文明古迹。在内蒙赤峰发现的红山文化,也说明在很久远的年代,在东北一带就曾出现过相当发达的文明。这些文明有很多个部落,根据地理区隔以及民俗文化,给划分成了三个族系,从东到西分别是东胡、濊貊、肃慎。这三个族系都曾经产生过盛极一时的政权,如源出东胡的契丹、蒙古,源出肃慎的金,以及源出濊貊的高句丽。

濊貊是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以农业城栅为特点,虽然狩猎技艺精湛,但主体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东北古民族里文明发展速度最快的,也是最先建立起国家文明的。

(东北古代民系)

话说部落里权利斗争是免不了的,发生在公元前37年的这次部落战争却促成了部落的分裂。扶余王子朱蒙失败,被驱离了松花江流域的濊貊本部。他带着部众辗转来到了乌苏里江流域,占据了濊城,据有濊地,建立了高句丽国家。《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记载:"夫余……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

此时的西汉王朝正处于鼎盛期,不仅在西域彻底击败匈奴,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还在现在的辽东及朝鲜北部地区设置了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等“汉四郡”。汉朝中央政府派遣汉官,迁发汉民,士农工商都往汉四郡定居,以致于现在朝鲜还发现了“乐浪文化”,其实就是汉文化,其中的建筑、器皿甚至瓦当的花纹,都与中原一带一样。高句丽立国时,在玄菟郡北部边境,接受汉朝的玄菟郡守管辖。

(汉四郡)

高句丽因为是农业立国,相对而言战争潜力较强,又处于朝鲜与辽东中间,左右都可以扩张,因此侵略性较强,周边各部族纷纷朝觐汉朝皇帝,备言其状。从西汉至东汉,中原一带屡屡派兵与部族合兵教训高句丽做人,因此这段期间,高句丽奉公守法,还不敢越雷池一步。东汉末年,中原离乱,高句丽趁机东征西讨。197年,高句丽就与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战败,首都都被烧毁。高句丽因此筑城丸都,在现在的新宾县附近,势力缓慢恢复,随后又袭击辽东。

公元246年,曹魏毋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在战争中,丸都城再次被烧毁,高句丽实力大损,几乎被灭国。

(曹魏时半岛形势)

高句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就又恢复了。这就是农耕民族的好处,只要不被灭种,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恢复实力。仅仅70年后,高句丽就再次焕发新生,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大乱。公元313年,乐浪郡张方不堪忍受高句丽的骚扰,带着1000多家投奔了辽西慕容廆,乐浪一带成为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混战的战场,后来被高句丽占据。

不过到了342年,辽西慕容鲜卑势力变得非常强大,对意图南侵的高句丽发动了大规模的打击,又一次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势力又遭到一次沉重打击,以致于后来虽重建都城,还又被南方的小强百济攻破过。

随后中原又一次陷入了战乱,高句丽也再一次迎来了复兴的时机。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一度完全据有辽东、朝鲜半岛北部,成为堪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东北强权,周围部族纷纷开始朝觐高句丽,他们也有样学样,建设了自己的朝贡秩序。

由于强大的实力,使得高句丽忘乎所以,开始插手中原事务。北齐与高句丽的外交关系不错,高句丽也支持北齐对北周、隋的军事行动。在北周攻灭北齐的战争中,高句丽还在首鼠两端,既对隋朝使者表示顺服,又收留了大量的北齐残余势力,在辽西一带割据,成为高句丽的附庸。

(隋朝时高句丽参与中原混战)

高句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宋明之祸要提前发生。因此,自隋炀帝开始,中原王朝拼掉了一个号称海内殷富的隋朝,前后三代人的时间,才最终把高句丽、百济灭国,并在其故土设置郡县,置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改土归流,高句丽遗民分别大部分融入汉族、朝鲜族、女真族。唐玄宗时的名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王族,被迁往河南一带居住。后来新罗趁着唐朝经略西北,利用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逐渐侵蚀大同江以北的土地,朝鲜开始北进。唐朝末年,新罗也发生内乱,其中的一个诸侯国坐大,最终建立了王氏高丽。王氏高丽延续了新罗的北进政策,1044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均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此后,辽朝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契丹与高丽朝鲜北部打了三场大仗,最终契丹以南线战事吃紧,不便在北线开辟新战场,就此承认了大同江流域的土地归属高丽。

(1392年朝鲜完成北寇)

1388年,明军大出东北,收降元辽王纳哈出20万军马,继承了元朝的势力范围。1392年,高丽王令李成桂领兵4万出征大明国,李成桂自忖这么点人马不够如狼似虎的明军吃的,就半道发动兵变,废高丽恭让王,自立为主。李成桂遣使朝贡朱元璋,表示臣服,并请求赐名。朱元璋大笔一挥,赐名“朝鲜”。虽然称臣,但是李成桂拒绝明朝在元朝故地设立铁岭卫。此后明朝出于与北元作战的需要,不再要求原铁岭以北鸭绿江以南之地,并将铁岭卫改置于辽东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奉集堡)。自此,朝鲜北进至鸭绿江、图们江流域。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了命都要打高句丽

在这里我必须要为李世民和隋朝二帝“洗白”,从隋文帝杨坚发兵三十万进军高句丽,到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以及李世民和李治也对高句丽的不断征战,并非传闻中这些皇帝是好大喜功,想向世人证明他们都是最伟大的皇帝。

高句丽的由来

高句丽政权是古代中国东北扶余人所建立,在建国的六百年里长期占据东北土地和朝鲜半岛北部,而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则是百济政权,也是扶余人所建立。

古代日本菊花王朝的王室有可能就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扶余人,这些人登录日本后征服了岛上的“绳文人”,所以很可能当时的高句丽、百济、日本这三个政权其实都是扶余人建立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扶余共同体”。

而这个“扶余共同体”在东晋十六国其就开始占据中国辽东两百多年,修筑城池、开枝散叶,发展到隋朝时该国常备军已达到三十多万。当时女真人的祖先靺鞨人都受他们差遣,因此高句丽并非后来李氏朝鲜那样柔弱不堪,他们更像辽国的契丹人、金国的女真、建州部的满清那样强悍。

这个长期占据辽东的国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原王朝,所以当隋文帝杨坚终止了中原南北大分裂局面后,他认为一定要清除这个东北国家的潜在威胁,这不是杨坚这样英明帝王的好大喜功,且事实也证明了隋文帝的担忧。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睡?

公元598年,高句丽率军一万多人进攻隋朝辽西地区,后被隋军击败。隋文帝随即发兵三十万反击,水陆同时进军高句丽,但天不遂人愿,在进军途中突发疫情,通往平壤水路又遇到风暴,这还未开战士兵以损失三分之一,杨坚不得不收兵。

而面对杨坚的震怒和铁血手段,当时高句丽王国吓得面如死灰,他立刻派遣使者向隋朝求和,乞求撤兵。此时的隋朝也在和北方的突厥汗国常年交战,为了避免两边作战,杨坚也就同意了高句丽国王的撤兵乞求。

在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继位,此时的杨广展现出了一个帝王该有的铁血与野心,他征青海、压西域、平交趾、灭林邑、攻琉球、打契丹,在面对王朝东北方的威胁时他决定完成隋文帝杨坚未完成的意志。

(杨广剧照)

然而,隋朝的灭亡恰恰就是他的“三征高句丽”,与其说他失败在战场上,倒不如说杨广是输在了决策上也虚荣心上,才被高句丽拙劣的诈降计蒙骗,延误了战机。

三十万隋朝精兵仅回来不到三千骑,在遭受如此大损失的情况下,中原各地纷纷找借口起义,导致天下大乱,隋朝灭亡。

李世民与李治的决心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此战斩杀高句丽士兵4万余人,俘虏10万人,缴获牛羊5万匹,百姓16万人,后因安市城固守难攻,而天气逐渐寒冷,不得已才撤军。回国后的李世民总结亲征经验,以水陆两家频繁骚扰,令高句丽疲于应付,惨不堪言。

唐高宗李治是,又多次发兵,名将程名振、薛仁贵、苏定方等多次大败高句丽,每次斩杀或俘虏几万人,在这样持续作战下高句丽国力衰亡。

终于,公元668年,英国公李绩出征两年,一举横扫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隋朝二帝未完成之志。

高句丽灭亡后,改国民一部分融合汉人,一部分合流与靺鞨人。后来新罗国灭亡,三韩人王氏建立了高丽政权,“高丽”二字取自于被唐朝消灭的“高句丽”,他们自称是继承者。以至于现在韩国方面一直在宣称扶余人建立的高句丽政权是他们的先祖,然而历史上真正的中国东北建立的高句丽政权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我们从图上就能看出。

消灭任何对领土有威胁的势力,是每个帝王必须做的事情,这不是好大喜功,而是每个统治者的责任。

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和高句丽为什么是大患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唐朝前期对高句丽 温柔备至 ,为何转眼就 变脸 ,不断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