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为什么被叫做信陵君

投稿 为什么 2023-08-24 02:05:26 -
如果他不因沉湎酒色而亡,秦始皇能一扫六合么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魏无忌为什么被叫做信陵君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魏无忌为什么被叫做信陵君以及魏无忌为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魏无忌名字由来
  2. 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为什么最后结局还是死于酒色
  3. 魏无忌为什么被叫做信陵君
  4. 魏无忌为什么不是魏王

魏无忌名字由来

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

号信陵君。门下养食客三千。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军中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

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为什么最后结局还是死于酒色

战国时期有四位名满天下的贵族封君,他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皆是当时名满天下的风云人物,后世将这四人称为战国四君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便是四君子之首。

信陵君魏无忌待人宽厚、谦恭有礼,从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轻视他人,因此士人都愿意投入他门下。因为魏无忌在魏国,其余诸国都不敢侵犯魏国,其声威可见一斑!

可就是这么一位名声显赫的信陵君,晚年的下场却极为凄惨,不仅被魏王罢黜官职,最终更是死于酒色之中。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缘故呢?

展现锋芒惹出猜忌

魏无忌和当时魏国的国君魏安釐王是兄弟,不过却不是一个母亲。

魏安釐王剧照

有这么一天,闲来无事的兄弟二人一起下棋。正下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仓皇来报:“大王大王,不好了,赵国入侵边地了!”听得此事,魏王哪里还顾得上下棋,急忙起身要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一旁的魏无忌却风轻云淡道:“老哥,不慌!赵王不是来入侵我们,他就是闲着没事打猎呢。来来来,咱们接着下。”魏王也只好稳住心神,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下棋,其实心里早就七上八下了。

没过多长时间,又有人来报:“大王大王,赵王是来玩呢,不是攻打我们魏国。”这一下魏王好奇心可就上来了,忙问:“老弟,这事儿你咋知道的?”魏无忌将其中缘由这么一说,魏王可就坐不住了。

原来赵王身边有魏无忌的手下,赵王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他。老李估计魏王心里是这样想的:你小子这么牛掰,赵王身边都有你的人,寡人身边是不是也有呢?嘶,细思极恐啊!因此,魏王便对魏无忌生出了忌惮。

违抗君命盗符杀将

后来,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嗯,秦国就是这么不讲道理,说打你就打你,理由都懒得找。赵国呢,虽然说实力也不算很弱,可到底干不过秦国,都被人打到首都了。赵国便派使者向邻居魏国求援。

魏王本来人都派出去了,可秦王给了他一句话:“赵国就快被我弄死了,你小子要是敢救他,等我空出手来看我怎么收拾你!”魏王此人,胆子不大,消息一到立马听话,连忙让已经在半路的军队原地待命。

平原君赵胜剧照

这么一来,赵国急了:大哥你再不来我就嗝屁了!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连忙派人求到了小舅子信陵君头上。没错,四君子里的信陵君和平原君是姐夫和大舅哥的关系。信陵君一琢磨,我魏无忌做事素来仁义当先,绝不能见死不救!

可问题是救人需有兵,调兵需兵符,没有兵马一个人直接去莽那纯粹是死路一条啊!魏无忌的宾客候赢给他出了个主意,魏王的宠妃如姬曾受魏无忌的恩惠,便让如姬替他把兵符偷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信陵窃符”。当魏无忌拿着兵符赶到军中,统兵的大将晋鄙却对他产生了怀疑并拒绝交出兵权;无奈之下,魏无忌便命手下朱亥把晋鄙给弄死了。

《虎符传奇》如姬剧照

结果,魏无忌在邯郸城被破之前顺利赶到,挽救了危在旦夕的赵国。赵国得救了,魏无忌的好名声也有了,可魏王却气的半死。你要我的女人给你偷我的兵符,还杀了我的大将,用我的大军去成全你的好名声,真真是气煞我也!

功高盖主又遭反间

干了这档子事儿,魏无忌心里也清楚,魏国是绝对回不去了。所幸的是,赵王知恩图报,给了他一块封地——鄙邑。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秦国又出来欺负小朋友了,这次却是魏国遭了殃。没办法,生气归生气,魏王还是不得不请便宜弟弟回国救援。

回到魏国后,魏王将全国兵马交给魏无忌,让他成为抵抗秦军的最高统帅。听到这个消息后,其余诸国也纷纷派兵帮忙,使魏无忌成为各国联军的最高指挥者。各国都被秦国欺负过,这一回可真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信陵君魏无忌剧照

人少毕竟比不得人多,强如秦国这一会也被逼的不得不逃回函谷关。嚯!信陵君成功打了秦国的屁屁!此事一经传扬,魏无忌的声望顿时达到了顶峰。

话说这边秦国为了对付魏无忌,使出了歪招——离间计。秦国派遣到魏国的间谍不遗余力地在魏王面前诽谤魏无忌。时间久了,魏王也对魏无忌产生了怀疑。依老李看,离间计之所以生效,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魏无忌的的确确对魏王的王位产生了威胁。

果不其然,魏王最后还是夺了魏无忌的兵权,将他罢黜。离开朝政的魏无忌因此郁郁不得志,只能靠整日饮酒作乐缓解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痛苦。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之心情郁结、愁绪难解,魏无忌不久就在酒色中死去。

老李认为魏无忌的结局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对坐在王位上的魏王而言,魏无忌那名震天下的声势和举世无双的威望始终是高高悬在自己头顶的一把利剑。任谁是魏王也不能完全信任魏无忌。

再者,魏无忌的不幸与他的性格有脱不了的干系。既然没有谋反的心思,就应该学会收敛。棋局上的那番话以及对赵国的救援都是魏王后来下决心罢黜他的因素。当然,魏无忌若是真如老李所说那般,或许,他便不是那位万古流芳信陵君了。

以上皆为老李一家之言,各位对信陵君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留言评论,和大家一同探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李笑谈古今事!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魏无忌为什么被叫做信陵君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弄明白战国时期的“君”是什么。

尊号还是爵位?

先秦的封君,是郡县制改革中对旧制度的一种妥协,是一种实授爵位。而尊号多数都是没啥实际意义,只为避讳之类而出现的。像国君的谥号算是尊号的一种,而以四大公子为典型的先秦封君,那可不是什么尊号。

君本来是指国君,但并没有严格加以区分。所以在卿大夫势力抬头的春秋晚期,一些卿大夫就被其臣属称为君了。譬如晋国六卿,韩赵魏智中行范,这六个爵位为卿家族主人往往被其臣属称为君。等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于是就将封君制度化。将国内除了王之外的其他第一等级的采邑主,分封为君,这些君多数都是国王的亲族或者对国家立国重大功勋的人,在郡县制逐渐实行的战国时期,能得到这种裂土封君的机会那自然是无上的荣耀。

“侯”与“君”的关系

秦国商鞅变法后,建立了严格的二十等爵制,第一等爵位叫彻侯,就等同于其他各国的封君。而诸国交流紧密,秦国被封为彻侯的人,往往也会用封君的惯称称呼。譬如商鞅,食邑商的彻侯,本应称为商侯,但还是按照封君习惯称呼为商君。樗里疾,食邑严的彻侯,又称为严侯,但多数时候被叫做严君。范雎,食邑应的彻侯,称为应侯,有时也被称为应君。而山东六国,没有建立秦国这样复杂的二十等爵制,而是沿用旧制继续补充。于是一般而言,山东六国的爵位最高便是封君、其次上卿、再次卿、大夫。所以要是觉得封君难理解,换成后世的封侯,就能理解了。

因此,战国时代的列国的君、侯实际是一回事,即‘封君’,是一种爵位。封君不一定非是王族,他们大约可分为两种:1,列国君主的子弟、外戚、幸臣;2,有文治武功于本国的将相。王族比如四君子(黄歇尚存疑)、长安君、泾阳君等;外戚如穰侯魏冉;幸臣如龙阳君、长信侯(嫪毐)。将相如商君、马服君、应侯、文信侯(吕不韦)、武安君(白起)等等——注意,上面这些人物既有称君的,也有称侯的,即使称君的人中,也有王族或是客卿,足证并非只有国君之子才能称君,君也不一定尊贵于侯。

封君的权力与名称来源

战国时代的君、侯和春秋时代的侯不是一回事,春秋时代的侯是国君,战国时代的君侯只是被赐予一块封地,食用租税而已。他们在自己封邑的权力,甚至不如春秋时代的某些卿大夫,像晋国的韩赵魏知栾范中行等大夫,随时能从自己的封底拉起一支队伍作战,相当于国境内的独立诸侯;而战国时代的君也好,侯也好,一般长住国都,不到自己的封地去就封,治民权军事权很少,没有国君赐给的玺符也调不动封邑内的兵力。

跟后世的封侯一样,封君的名号也有两种。一是以地名(一般为封地,也有其他重要意义地名)为名号,如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安平君、昌国君。二是以美辞为名号,如武安君、信平君、文信君、春申君等等。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信陵,地名,战国时期属魏地,今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现存有宁陵故城。战国末期的魏安釐王以此地作为其弟魏无忌的封地,因此魏无忌号称“信陵君”。

魏无忌为什么不是魏王

魏无忌的哥哥作为大宗继承了魏王,所以他不是魏王。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国公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著有《魏公子兵法》。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 有何依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