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获得了天下,却在项羽死后,改写了一些 历史常识

大家好,关于项羽历史冷知识真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项羽的史实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2. 项羽失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原因
  3. 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项羽真的这么厉害吗
  4. 项羽生前所遇到的未解之谜

1、价值取向导致

项羽出身贵族,而且是武将世家,处事风格常以武者风范,不太顾及他人的看法。相比之下,刘邦待人处事则比项羽更加谨慎。

2、谋士的个人关系

刘邦身边的谋士,有很多都是其在沛县的旧识,而且出身不高。项羽由于其出身的原因,只和幸存下来的贵族交往密切,而这些贵族在秦灭六国后大多受到重创,所以其领导层先天数量就不及刘邦。

3、项羽本人的才能过高导致

项羽个人才能过高,导致下属自认出谋不及项羽,所以真正说话的人比较少。但刘邦却是在下属眼中才干平平,领导层中的人更敢说话。

总的来说,项羽失败的原因就是:主观上的价值观导致的不肯拐弯,客观上的个人才能导致的个人崇拜;而刘邦正好相反。

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项羽在垓下兵败有其偶然性。但如果没有垓下之败,则有荥阳之败、彭城之败等,一场最终的失败在等着项羽去经历,这是由项羽的风格决定了的,是历史的必然。

项羽个人迷信武力,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藐视一切对手。巨鹿之战中,项羽亲自出马,一回合震得章邯虎口崩裂,章邯全线崩溃。八千子弟兵打得四十万秦军肝胆俱裂,放下武器投降。放眼天下,真的挡者死,这助长了他的骄傲情绪。为他的失败埋下种子。

项羽迷信武力而不懂得用谋略,刘邦说他: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败亡也。就是说他不懂用谋略,实际上项羽也不屑于用谋略。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刘邦自己说“吾有三杰”:萧何经营关中,确保兵源物资不断;张良跟随左右,奇谋迭出;韩信攻城略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刘邦致胜的法宝。

项羽一直是无后方作战,而刘邦让萧何经营关中,虽然前线屡战屡败,但后方兵源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确保越败越强。而项羽的精兵死一个少一个,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其精锐逐渐耗损殆尽。项羽的大后方在浙江江苏安徽一带,刘邦让英布、彭越、刘贾等数路偏师占领了他的后方,使楚军成为无源之水。最终垓下之围,刘邦70万大军把项羽10万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最终全歼项羽主力,赢得胜利。这是必然的结果。

公元前207年冬,在河北巨鹿,根据《前汉书》记载,此处曾发生了一场改编中国格局的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项羽率领的5万楚军和秦军的40万大军。此战项羽破釜沉舟,击败比自己强大很多的秦军成就了历史上一场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是,5万和40万这么实力悬殊的人数对比,真的只靠勇猛就能战胜人数是自己8倍的强大敌人吗?

当我们仔细研究《史记》项羽本纪就会发现,这竟然是历史的一个天大误会。首先从人数上看秦军的40万大军是由两个部队组成,一只是章邯率领的25万性徒步兵,他们驻扎巨鹿外围以防诸侯联军,另一只是王离率领的15万北部长城骑兵,他们包围着巨鹿城池。而项羽主要面对的只是王离围城打援的部队,其实际人数不足10万,而项羽部队的身后却有20万诸侯联军,巨鹿城池内还有不少战国守城的部队。所以无论整个战役还是项羽和王离的局部战场,双方的人数是旗鼓相当的。

其次是分析军队的战斗力,王离率领的北部长城军主要是抵挡匈奴的秦国骑兵。但是在那个时代骑兵是没有马镫的,战斗力只是后世骑兵的成左右,主要在战场上作为辅助兵种,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和偷袭并不适合阵地作战。而项羽的楚国步兵以当年起兵时的8000江东子弟为主要核心。时楚国的绝对主力,就战斗力而言,项羽还占有士气高涨的优势。最终我们看战争的走势,项羽的楚军和王离的起兵遭遇后略占上风,之前畏惧的诸侯联军见状恢复了勇气,趁机加入了战局,所以这反而是项羽联军以近30万的兵力攻王离的15万骑兵,其实历史真相,巨鹿之战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

经过巨鹿之战,王离军队败亡,章邯军队投降项羽。秦国从此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力量。这一切并非项羽一人的功劳,楚军业并非以传说中以一敌十。但项羽却在巨鹿之战一战成名,确定了自己西楚霸王的地位.。原来历史上学到的巨鹿之战是一场实力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不真实的

因为他一生未经历过重大的失败,这次的垓下之围,使其失去了,重整军队的气概、乌江自刎

OK,关于项羽历史冷知识真相和项羽的史实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江自刎不是悲剧吗 为什么说这是项羽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