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相声的行规)

励志句子 冷知识 2023-08-26 05:59:27 -
到底是谁让相声变了味儿 相声界最早的 高学历 艺人有话说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和传统曲艺相声冷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以及传统曲艺相声冷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相声术语
  2. 相声的语言结构技巧
  3. 为什么说相声的都是穿长衫,是有什么讲究吗
  4. 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

相声术语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曲艺艺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有很多术语和行话:

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

2.“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3.“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

4.“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1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12.“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相声的语言结构技巧

相声的语言结构技巧有。

一段相声要由“垫话”、“瓢把儿”、“正活”、“底”这几部分组成。

垫话就是说正活之前的一些话。一段相声能不能吸引观众,能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你所表演的节目中来,垫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垫话有的是即兴表演,也叫“现挂”。

活儿,就是一段相声的中心,一段相声的正文。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主要靠它来完成。活儿是由好多个情节组成的,每个小情节,必须有笑料,作为一个情节的结束。既有一般,又见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活儿中的各个小情节都要围绕着一个中心,沿着一条线索展开,这样才能直线上升而不至于“折腰”,也才能紧紧地吸引着观众。相声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虚中有实,既含蓄、又夸张,观众才爱听,爱看,使观众如临其境,逐渐地就入“底”了。

底就是一段相声的结束。一段相声好比一篇文章,开场白就是垫话,活儿就是正文,底就是文章的结尾。一段相声都要有头尾,情节集中,紧凑,不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写出来层次分明,表演起来火爆脆快,听起来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使观众寓教育于笑声之中,就能起到一段相声的作用。这就与底的安排有关了。底安排得好,观众印象深刻;安排得不好,则平淡无味,所谓好与不好之别,也就在于底的笑料安排得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果。恰当有效果就“响”了,反之就“凉”了。当然也不能单纯地去追求效果,而忽略了主题。

为什么说相声的都是穿长衫,是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要从相声起源说起,相声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是一种街头平民曲艺形式,那时的衣着自然是长衫类。其实我们在电视上接触到相声这种曲艺形式的时候是从春节晚会,这时相声已经脱离了过去的撂地摊走向庙堂,也从调侃逗趣演化为轻讽刺和歌颂时代的所谓新相声,所以在电视上看到的相声衣着没有特别要求,西装或休闲装都比较随意。相声的说学逗唱其中的唱是太平歌词,但近代电视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相声根底和从业基础,不过是学了几段相声就开始成为大师,翻来覆去就那俩段子。还误导人们认为唱就是唱歌,学就是各种学习别人的演唱风格,有流行歌曲和各种曲艺,包括京剧类。其实这统统叫学,不叫唱,唱只是太平歌词。

衣着长衫也只是从德云社开始兴起,不仅仅是是一个形式,更多的是相声艺术的文化回归,穿长衫虽然不代表什么,但连表面的形式都不做的谈何到尊重艺术的本来面目?

相声行当的暗语有哪些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垫话

曲艺名词。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砸挂

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个主人公,用讲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贯口

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书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声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