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科普知识的素材

励志名言 冷知识 2023-08-26 04:39:04 -
融化的冰川 科普展示馆设计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冰川科普知识的素材,以及冰川融化的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冰川科普知识的素材
  2. 李四光,李四光是怎样发现第四纪冰川
  3. 登上冰川的文案
  4. 冰川时代1地理知识

冰川科普知识的素材

冰川,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就是壮美。无论是逶迤铺排的经典冰川还是高耸矗立的冰川末端,或者硕大的冰盖,都展示着一种气势逼人的壮美。相比于那些优美、柔美,大自然最独特的美无疑是壮美。壮美,至少有以下的要件:体量的硕大,数量的聚集,或者气势的磅礴。这些条件都需要巨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这样的条件只有大自然才能提供。

四川贡嘎山是冰川的故乡,其中的贡巴冰川从主峰流出,好似流淌的冰河。摄影/周华明

冰川的形成,科学上的解释是:寒冷的地区,多年降雪积聚,雪粒密实质变后形成冰体。冰体经重力作用产生流动或者说移动。是雪的巨量增加,在一定的地形和气候下才能形成冰川。如果是极度寒冷如南北极,即使形成了冰体,如果底层平坦,那么冰体也不会移动。是那些纬度相对低的冰盖周围,可以形成移动的冰川。而大陆高海拔地区,如果山势陡峭,那么降雪会流动,又难以产生巨量的雪的聚集密实,不要说冰川,就是冰体也不易形成。而没有适合的气候,冰体也不易形成。也正是在雪线以上附近,在那些不陡但有坡度的地方才形成冰川并且移动。

人们对冰川的审美经验少,也正是由于冰川的这些特点。南北极包括格陵兰岛不用说了,高度的寒冷阻挡了人们的脚步。也是到了当代借助现代化工具和高科技保暖材料人类才可以登上南北极。而在大陆的高寒地区,也就是雪线以上,寒冷和空气稀薄,同样使人难以驻足。所以,冰川,一直是少数人的审美盛宴。

冰川之谓冰川,就是它是流动的或者说是移动的。陆地上除了风以及风带来的沙尘暴,能流动的东西不多。水,这是最常见的流动,恶劣的天气会形成泥石流。还有火山熔岩,在喷发到凝固的期间产生流动的火山岩浆。再就是冰川,任何称之为冰川的冰体,都是流动的,或者说是冰的“河流”。

冰川之美首先在于它自身的美。例如,不同的冰川形状,在温度的循环变化中凝结和融化形成的各种冰川形状,还有在冰川的末端,会形成高耸的冰墙。而祁连山著名的八一冰川,更有冰墙的融水形成细流顺冰墙而下形成冰水瀑布的美丽景观,这也是八一冰川最吸引游客前往的独特之处。

李四光,李四光是怎样发现第四纪冰川

地质学家李四光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存在过第四纪冰川。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先后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质疑,而且这对研究我国第四纪地质,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都十分关键。

在河北邢台及山西大同的地质考察中,李四光先后发现了一些突兀的大石头和带有擦痕的石块,面对此现象,1921年,李四光编写英文文章《华北挽近冰川作用的遗迹》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了中国华北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并表明将继续研究以证。

一、广泛传播

同年五月,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的演讲,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华北地区存在过第四纪冰川。这两篇文章的发布,引起了国外科学家的嘲讽。在与安特生的辩论中,李四光为了使自己的理论被接受,明确了进一步的探索方向,而有关第四纪冰川的科学传播己然开始。

在前两次的提问和提出观点后,1933年李四光作了题为《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演讲,正式具体地论及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存在;次年,李四光发表了《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的材料》,为其传播列举了大量新材料,并进行分析、解释。

1936年,他发现,黄山的U形谷和谷壁上,有着肉眼可见的冰蚀和擦痕遗迹,据此观察记录,李四光首次指出了黄山存在第四纪冰川的证据,并发表文章《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这又是一次面向世界的科学传播,而且首次得到了国外科学家的认可。

为了推广这一科学发现,李四光撰写《冰期之庐山》,于1957年面向国内外出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源。为了传播具有具象性,李四光还编辑了图片集:《冰蚀地形和冰川遗迹图片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学术演讲《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第四纪冰及冰前沉积》进一步指出来如何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下支援农业建设。其次,内在于地质考察和成立研究中心之中。在实地考察中,一方面加固了中国曾存在过第四纪冰川的科学结论,另一方面传播了这一科学相关知识。

比如,李四光任北大教授期间,曾先后带领学生赴庐山、黄山考察;抗日战争期间,对桂林北部、南岭进行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同事传播有关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知识。为了保证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科学性,李四光特意建了“白石陈列馆”用以展览保存标本。

建国后,李四光带领地质界同任先后考察了北京西山、香山、碧云寺、荷叶山、周口店、隆恩寺等;还带领苏联地质科学家纳里夫金考察了北京西山的第四纪冰川,向他解说了冰川地貌为何存在,纳里夫金回国后还特意写了文章以示传播。

1960年,李四光成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中心联络组,至此有关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科学传播得到稳定发展。地质力学之科学传播地质力学是李四光的又一重大科学创举。这样一门新的学科,需要加以推广传播。

登上冰川的文案

登上冰川,仿佛置身于世界的尽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和力量,也可以领略到冰川的神秘和美丽。踏上冰川,你会看到无尽的白茫茫,冰雪覆盖的山峰和峡谷,还有冰川上流淌的清澈溪水。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享受冰川带来的刺激和挑战,也可以沉浸在宁静和美好的自然环境中。

登上冰川需要勇气和毅力,但也需要谨慎和准备。在攀登之前,你需要了解冰川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掌握攀登技巧和安全知识。同时,你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装备和食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登上冰川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可以让你挑战自我,也可以让你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可以体验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踏上冰川,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意义。

冰川时代1地理知识

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都是依据气候划分的地质时间单位。大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世或大于世,两个大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个亿,有人根据统计资料认为,大冰期的出现有1.50亿年的周期。冰期、间冰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时期。

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公认的有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冰川活动过的地区,所遗留下来的冰碛物是冰川研究的主要对象。第四纪冰期冰层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广,研究也最详尽。在第四纪内,依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可划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冰盖地区约分别占陆地表面积的30%和10%。但各大陆冰期的冰川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别,如欧洲大陆冰盖曾达北纬48°,而亚洲只达到北纬60°。由于气候变化随地区的差异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地冰期的划分也有所同。1909年,德国的A·彭克和E·布吕克纳研究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川沉积,划分和命名了四个冰期和三个间冰期。

大冰期的成因,有各种不同说法,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可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周期有关。有的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使行星变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认为银河系中物质分布不均,太阳通过星际物质密度较大的地段时,降低了太阳的辐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这是冰川学界的流行说法。那么,气候又是什么样的产物?笔者的说法是“气候变化是地球系统的变化在大气圈中的反映”。冰冻圈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可以说“气候的一部分是冰川的产物”。当然,气候的主要部分应该是地圈(包括壳、幔、核)的产物,因为地圈占地球系统总质量的99.9%。冰川与气候的关系紧密,它们同时受地圈变化的制约,人们甚至可以说“冰川和气候同是地圈变化的产物”。地圈的变化又受宇宙因素的制约,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宇宙磁场与地核磁流体的电磁耦合作用,可能是地球表层各系统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冰川与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冰川期:距今大约1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川期,广大地区被冰雪覆盖,许多物种如剑齿象、巨貘等都消失了,有些物种如大熊猫、水杉等只在极少地区存活下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科普知识,当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