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八个冷知识(安徽俗称)

投稿 冷知识 2023-08-26 04:36:09 -
中国古代8个有趣的冷知识,全部知道的人很少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安徽的八个冷知识,以及安庆的冷知识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安徽的八个冷知识
  2. 黄梅戏的一些常识
  3. 安徽安庆的习俗
  4. 安庆有哪些名人事迹

安徽的八个冷知识

1、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

2、办土地会。3、除夕进香。

4、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步步高,有步步高升越来越好的意思。

5、杀年猪。三年猪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如今基本上是买肉。

黄梅戏的一些常识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安徽安庆的习俗

安庆地区历史悠久,这里的一些风俗习惯都很丰富,在服饰上、饮食上等都有不同的文化造诣。

生活习俗之服饰

解放初期,老解放区流行的八角帽、军服、工人服备受推崇。50年代,干部及知识分子男穿中山服,女穿列宁装,男女工人穿厂服,家庭妇女喜穿英丹士林对襟褂,各种服装多为蓝灰色调,唯小女孩穿一点花布衣。70年代,青年男女流行小脚裤,女青年风行“微拉头”。涤纶衣料渐普及,干部、工人大多有的确凉衬衣、的卡外衣。80年代初期,流行喇叭裤,继之出现西服热。后期,夹克装、猎装、风衣、牛仔服、迷彩服等新潮款式相继登场。中山服及西服仍为中老年人所喜爱。90年代女子流行披肩长发、脑后马尾辫、齐耳短发,各类新潮烫发。妇女戴耳环、金戒指、珍珠或黄金项链者普遍。青年女子多喜涂唇膏、描眉线、画眼睑;各类化妆品畅销。中老年妇女亦讲究衣着,注重仪表。

生活习俗之饮食

旧时,市民吃荤菜喜肥肉重油,谓之“杀馋”,烹调口味偏咸带辣,不喜甜味,烧菜喜以蚕豆酱调味调色。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口味渐趋清淡,讲究色香味,烧菜喜用味精、葱、姜、黄酒、黑醋、白糖等佐料,渐似江浙口味。

人生习俗之婚姻

旧时,有说媒,请庚,下报日,过礼、陪嫁、迎亲、拜堂、坐帐、闹房、拜亲、参厨、回门等习俗。50、60年代结婚仪式大为简化,皆是女方在白天步行或骑自行车到男家,晚上请亲友吃饭,次日在单位散发喜糖。若能请来单位领导祝贺,即认为是很大的荣幸。80、90年代,一般在婚前先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结婚时男女共同购买用品、布置新房。婚礼当天下午,迎亲轿车接来新娘及嫁妆,晚上在大餐厅举行新婚酒宴,新郎、新娘盛装立于餐厅前迎接来宾。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到各席敬酒答谢。宴后,乘轿车至新房,亲友同事开始“闹房”。还有很多青年热衷于更浪漫情趣的旅行结婚,一般行前不声张,归来散发喜糖。旅途有远达云、贵、川、陕者,为前代未有之新俗。婚礼喜日,一般择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或腊八、中秋、二月二等吉日。近年也有少数择于圣诞节。老人丧偶,也可自找对象,结为伴侣,以安度晚年。这在80年代离退休干部中较为多见。90年代在普通群众中较为普遍。

人生习俗之寿诞

报喜,旧俗,孕妇在预产期的当月初一,由娘家接回(或送来)吃“催生饭”,娘家的姑妈、姨妈、嫂嫂等也送“催生汤”,即炖熟的鸡汤及挂面。孕妇禁忌抱他人婴儿,晚上忌出大门,临近产期忌串门,唯恐沾染“邪气”不利分娩。

洗三朝,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叫“洗三朝”。做周岁,婴儿周岁那天,要做“周岁粑”遍赠亲友,并设宴请客。解放后,生子送红蛋报喜,外婆送毛身衣、洗三朝、做周岁之俗仍在部分群众中沿袭,但程序大为简化,重男轻女及带迷信色彩的内容逐渐淡化。

做寿,即庆寿诞。旧俗不到六十不做寿,谓做寿太早反而促寿。但缙绅富户或子女显贵者,自谓有福,常作五十大寿。

过生日,过生日不限老幼。一般市民过生日,家中吃饭加几个菜,吃碗鸡蛋、韭菜(韭即久的谐音)、长寿面(寓意寿长)即可,对外一般不事声张,至亲至交也有送点贺礼的。

旧俗认为36岁为人生一大难关,故男女35岁(虚龄)时,其岳家、姐妹馈赠白鸡、白衬衣及面条、糕点之类。当年除夕之夜,炖白鸡而食,初一早上穿白衣,意为36岁可以“白过”,因而避灾得寿,此俗仍在部分居民中留存。

90年代,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儿童生日大受重视。孩子每逢生日,都能收到许多礼物、新衣。家长带孩子照相留念,上公园游玩。有的仿外国习俗,买大蛋糕,插生日蜡烛,邀邻家小朋友或同学来做客,同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欢庆一番。

安庆有哪些名人事迹

安庆市有很多名人,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张廷玉: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王珪: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张何丹: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程芳朝: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王之庆: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陈武:清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安徽巡抚。

邓稼先: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科学家。

关于安徽的八个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照8个 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