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些古礼(古代礼仪)

励志句子 冷知识 2023-08-24 20:07:38 -
来 超级萌宝秀 听 古礼小专家 讲讲古代礼仪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你知道那些古礼(古代礼仪)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冷知识古代礼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人生礼俗
  2. 你知道那些古礼(古代礼仪)
  3. 中国古代的“夺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4. 蒙古族礼俗是什么

什么是人生礼俗

即人生仪礼与习俗,就是指人在一生中各个重要阶段上通常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节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

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人生礼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在我们中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特色的人生礼俗,包括根据历史来看,每个历史时段每个地区的人生礼俗都不大一致。

比如现代我们认为十八岁即是成人,父母会为我们庆祝十八岁的成人礼,这就是人生礼俗之一;再比如古代长幼有序,长子继承家业,这也是人生礼俗之一;包括我们人生到达终点,去世的时候举行的葬礼,这也是人生礼俗之一;新婚洞房大喜之日等等都是人生礼俗。

你知道那些古礼(古代礼仪)

祭天。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亡故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离开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东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亡故,把它宰杀。

我是吉林万通礼仪老师,有任何不懂得都可以问我哦

中国古代的“夺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夺情”,就得先说“丁忧”。丁忧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服丧制度,官员的父母去世,必须停职三年回到祖籍,居丧三年。这里面这三年,仅仅指不计闰月的27个月。哎,守孝27个月,要举行除服之祭,脱去孝服,守制结束。

丁忧制度呢,始于东汉,不过这个守制三年的规定,那就久远多了。《礼记王制》里面有规定,“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但是春秋时期,这个制度已经改了,《论语阳货》里面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不仅反映出啊,三年之丧已经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遵循,而且说明了为什么要守孝三年的道理。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了,说,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啦,君子三年不讲习礼,礼必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乐必败坏,旧谷子吃完了,新谷子成熟了,取火的木材也换了四次了,守丧一年,哎,也就够了。

孔子不乐意了,反问,“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就是说守孝一年,你就吃珍贵的稻米饭,(稻米饭当时算珍贵的),唉,这个你就穿好衣裳,你能安心吗?这学生说,“啊,安心啊,挺好呀。”“赫!”孔子更来火了,就说了,“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香甜,听音乐不觉快乐,平时起居,不得心安,因此不愿意那样做。如今你觉得心安,你就这样~去吧。”

那学生走了,孔子就自己感叹,骂这个学长,“你这个东西啊,不仁义啊,孩子出生三年然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守丧期呀,是天下通行的,你这倒霉孩子呀,你的父母就没有对你的三年之爱吗?”

那么这个制度呢,直到东汉时期啊,正式启用了,叫丁忧,一直延续到清代结束。这个丁在这儿的意思当遭遇,遭逢讲。忧呢,是居丧。丁忧呢,就是遭遇父母之丧;这个丁忧呢,又叫做丁艰,艰苦的艰,引申意为父母去世,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啊还可以叫做丁家艰和家艰。

在丁忧期间呢,有特殊的原因必须回去当官,啊,国家对你有用,这个叫做夺情,就是夺了你这个孝子悲哀之情。守三年未满,应朝廷召唤,复职,叫做起复。武将就更特殊了,不解除官职,只给假100天。

蒙古族礼俗是什么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如果是专门猎取狐狸和狼的猎犬,那么就要禁忌猎兔子。否则在追逐狐狸时一旦遇到兔子就会失去主要目标。

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必须领会以下几点:吹口哨、示意、招手、指点、呼唤等暗示和要求。一只好猎犬不仅能抓住野外奔跑的狐狸,而且能把窜进洞穴的狐狸从洞中咬住尾巴拽出来。

猎狗每日喂一次食。在喂米食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兔肉和羊肉等肉食,但须将肉煮熟加盐放晾后才喂。猎狗喂食量要少,掌握一定的标准,切忌喂得太饱。在冬季数九天,为预防狗掌冬裂需用蒜泥涂于狗掌。进入五九天,须将猎狗拴于带汉渍的鞍屉上进行控腹吊膘。

秋末白露时节,开始吊控乘马和猎狗。吊好之后,猎人们选一个叫作“红喜鹊”的能见红色的日子出猎。到达狩猎地点后,先祭祀神玛乃汗,然后才开始打猎。牵猎狗的人一般都牵两只以上猎狗。近十名猎手的狗加起来就有三四十只。他们排列前进在宽三五华里的地段,有的人见猎物就撒狗,有的则只作准备先不撒狗,等到节骨眼上才撒狗。每只猎狗平均一天能抓到二三只狐狸。用猎狗打猎不以猎狗所抓到猎物之多少进行分配,仍按传统习俗凡参加者都能分到一份猎获物

OK,关于你知道那些古礼(古代礼仪)和历史冷知识古代礼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原古礼元素,传播古礼文化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 五大古礼 之中秋古礼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