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谚语说 霜前冷.雪后寒 .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较低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量.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大家好,关于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物理基础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下雪时温度比下雪后温度高
  2. 物理学角度来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3. 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为什么下雪时温度比下雪后温度高

下雪时,雪在高空形成,优于高空气压低于1个大气压,形成的雪的温度也必然低于0度。

所以从物理学上讲,降落下来的雪花是低于0度的,而化雪,却可以理解成0度。。。

从此数据上理解,是下雪比化雪冷,但这只是数据上的。

。。就此以下,说明下雪没化雪冷的原因。

所谓下雪没有化雪冷,其中的下雪,通常指第一场学。

雪在高空形成,其温度约为0度,

而大气温度虽高度不同而不同,当高空是形成雪的低温时,地面通常还有5-10度的气温,

虽然低于0度的雪飘到地面,是会导致气温下降,

但,从雪一落地就不见了,化成潮湿的水,化成水泥地上的一个小暗点,从而得出当时地面温度足以融化雪,足以说明当时温度超过0度,理性推测当时气温为5-10度。

化雪时,雪要化固然也要超过0度,而且高于0度的能量会被积雪吸收用于化雪。所以没有多余的能量提高过高的温度。理性推测,化雪时的气温是0-10度。

从推测是温度来看,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为什么在人的感觉上有却有明显的差距呢?

下雪时,气温5-10度,空气湿度低。

(下雪前,地面空气湿度都低,这是自然现象,具体问问气象局吧)

化雪时,气温0-10度,空气湿度大,因为地面有很多液态水,湿度自然比平时大。

这就是下雪没有化雪冷的原因,

下雪时,是干冷,而且还有点温度。

化雪时,是已经下过大量学了,空气温度已经将到0度了。虽然化雪时有太阳,但高于0度的热量都被雪吸收用于融化了,所以气温是0度或略高于0度。而且,化雪嘛,难免地面潮湿,地面潮湿,自然空气湿度大。

湿冷,湿冷明显比干冷更容易被人类的神经感知。而且基本温度的确比下雪略低一点。

物理学角度来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的现象,此时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的现象,此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就是"雪后寒"的现象。

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这主要是从形成霜的条件来解释,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因此外界环境温度只有很低的时候,水蒸气才可以向外界放热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雪后寒:主要从物态变化吸放热角度考虑问题,雪融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造成环境温度降低,导致雪后寒答题不易,希望能帮到楼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谚语 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 霜前冷.雪后寒. 它说明了霜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雪后天晴.由于雪